發電廠熱控專業生存年鑑(二)“幹不好”的熱控專業

以下內容高能,請謹慎進入!​

有時候我們會用“讓你見不到明天早上的太陽”這樣一句俗語威脅別人,其實這句話裡藏著一個很深的自然哲學。這句話的反面意思,其實就是我們生存的這個地球,可以在每個清晨,像往常一樣,見到日出,黃昏見到日落,除非特殊天氣。

但是這種自然哲學在半馬人星座的α星可能就不適用了,因為α星有三顆太陽,每個太陽有自己的運行軌跡,而且他們的運行軌跡受到互相引力的影響,沒有什麼規律。於是,在這個α星上,日出和日落也是沒有規律的,這顆星我們把它叫作“三體”!

由於三顆太陽運行軌跡的不同,熱量大小不同,三體星上的生存環境十分艱難。在這顆星球上,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所謂的人權、自由、民主。在整個人類社會誕生之初,或者在災難面前,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生存權。在整個浩渺的宇宙中,“三體”、“四體”甚至“十體”都是常態,像地球這樣的“單體”才是例外。《山海經》中曾經記載了“后羿射日”的說法,那個時候的天上有十個太陽,所以人類的生存很艱難,這就是所謂的“十體”!

我們設想一下,我們現在的地球有一個太陽,所以有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還有了24小時的時間制。那麼如果我們的星球有兩個太陽,這就比較麻煩了。這兩個太陽首先有自己的運行軌跡,其次他們還要互相吸引與排斥,其次還要與地球產生聯繫,運行軌跡就會變的很複雜。當有三顆太陽的時候,恐怕我們只能計算出其最特殊幾個時刻的規律,其它的規律真的很難找到了。

這其實就是一個物理學的問題。

當我們只有一顆太陽的時候,我們的物理思想停留在“是與非”的概念中,我們通過這個“是與非”判斷下一步的計算結果,這就是最基本的閉環控制。當有兩個太陽的時候,我們需要在這個閉環控制當中增加一個前饋,或者再增加一個模擬量的控制環節,這就是我們的串級多衝量控制。而當我們有三顆太陽的時候,一切都變的似乎沒有規律,但是我們為了生存,必須在這種無序中儘可能的找到其中的規律,如今這種控制模式也已經體系化,我們叫做“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是一種數組話的計算模型,通過建立一個模型,我們可以得出某個事物在某一時期或者某種狀態下的部分規律,以便進行下一步的操作。模糊控制的理論誕生已久,至少可以追溯都上世紀的70年代,但是模糊控制在工業自動化進程中起步較晚,至今也未實現真正的利用。究其原因,模糊控制的理論雖好,但是對於追求穩定性的自動化領域,其實用性還是較差。與模糊控制並存的類似理論,比如魯棒控制,其實在工業領域沒有真正釋放自己的性能。倒是在溫壓流最基本的參數檢測方面,傳感器控制系統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我們也可以把它叫作“神經元控制”。

目前,在火電廠閉環控制領域,PID控制是我們最常用的控制方式,這裡就要說道什麼是PID控制。PID控制是模擬量控制的一種,它是將過程量經過PID(比例、積分、微分)的換算,然後輸出到控制器上。PID最基本的組成元素包括過程值、設定值以及輸出值三個部分,過程值與設定值的偏差是整個運算的初始環節。我們在電廠用的PID調節一般都為閉環調節,所有的閉環調節我們都可以認為是有差調節。當差值不在的時候,調節也就終止。當我們的PID調節不夠穩定、靈敏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入前饋作為補償,當我們的過程值不止一個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入兩個、三個甚至更多的PID環節,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串級多衝量。

在電廠生產過程中,模擬量的控制是所有控制中難度最大的一類,而PID控制是模擬量控制中最核心的部分。如果你能用一套DCS系統順利組態一個PID控制邏輯,那麼恭喜你,你是一個優秀的合格工程師;如果你能組態一個串級多衝量的PID控制邏輯,那麼恭喜你,你是一個優秀的熱控工程師;如果你能在自己完成PID迴路設計、組態後,還能獨立完成PID的參數整定,能夠完成電廠給水自動、減溫水自動、鍋爐主控、汽機主控、燃料主控等PID迴路投切,而且能夠及時處理PID迴路的其它缺陷,那麼恭喜你,你是一名超一流的熱控工程師。這樣的人,我敢保證在一個2*660MW裝機規模的電廠中不會超過兩個,你的技術水平完全可以秒殺國內90%以上的同行。如果在上述能力都存在的情況下,你還精通三套以上的DCS或者PLC系統組態,而且精通汽輪機的DEH和ETS系統,還在主流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以上的文章,甚至出過書,那麼你肯定是BUG級別的大神,這樣的人在國內掰掰手指頭都數得過來。

幹了十年電力,雖然自命不凡,但是我始終覺得自己處在優秀和一流之間,而且最近兩年沒什麼進步。如果說有進步的話,自己在DEH領域花了很大的心血,一直也想寫點東西,始終未能如願。倒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把國內主流的DCS系統玩了一個遍,那個曾經被諷刺不適合乾熱控的我,如今也能熟練使用七八套DCS和PLC產品進行組態,算是解鎖了自己身上一個跟DCS一見如故的特性。

說完上面這些,一位在電廠工作了很多年的機務工程師,肯定是一臉蒙圈,你確定你說的是電廠熱控專業?我相信不僅是機務專業的蒙圈,很多熱控專業的朋友也會很蒙,因為很多人在電廠除了與執行機構和溫壓流元件打交道以外,根本沒有接觸到電廠的核心控制系統。更有甚者,很多電廠熱控專業的朋友,每當看到工程師站密密麻麻的邏輯流程圖,內心就非常排斥。

在很多小機組,包括一些供熱機組、垃圾、生物質發電機組,由於對自動化的要求不高,熱控工程師普遍不具備DCS系統的運營和維護能力。前幾天我去了武漢一個小電廠考察,在他們操作員站的系統圖上,由於前期DCS工程師畫面組態不徹底,個別閥門和按鈕的操作對話框並不在流程圖中的位置。由於在運行狀態下,這些彈出特性的操作對話框都是隱藏的,現場的工作人員於是用繪圖筆在屏幕上標註了彈出對話框實際的位置,並用這種原始的方式進行操作,算是刷新了我的三觀!

我們熱控的環節,其實無外乎三個方面,現場信號採集,遠方信號處理,現場指令執行。這三個方面構成了熱控的主迴路,如果你只懂得溫壓流元件的安裝和檢修,或者只學會了現場執行機構的調試,那麼很遺憾,你可能錯過了整個環節中最重要的方面。三個環節是環環相扣,缺了誰都不可以,但是遠方信號的處理方面,是整套系統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地方。以前我在電廠負責DCS相關方面,說實話,現場的元件接觸很少。後來做系統調試之後,很多現場元件也算是無師自通。如果你想把現場元件和執行機構的運維知識學到位,半個月的時間足夠了,但是你想把某一個DCS系統或者PLC系統運用到熟練,少則三五個月,長了就不好說了,當然開掛的除外。如果你不懂DCS或者PLC,那麼你將無法在模擬量控制、DEH控制等方面有所建樹,你能做的只是熱控專業最基本最底層的一個工作,對你未來的發展都沒有什麼幫助。

​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我們在電廠工作了這麼久,很多人居然沒有真正接觸到電廠的核心。看過這篇文章的人,如果能夠稍微長點心,以後也一定會想盡辦法去在核心內容上加把勁。雖然我一直在強調要學的是電廠的DCS系統,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說過,電廠是所有工業門類中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學會了電廠的控制系統,完全可以在化工、水泥、鋼鐵等領域進行應用。我曾在去過化工行業的控制系統參觀,化工行業除了一些特殊的要求外,它的自動化程度與大型火力發電廠不可同日而語。一個小機組出身的熱控工程師,技術水平完全可以達到化工行業高手的水平,這是行業的自動化程度決定的,絕非臆測!


上一篇文章中,有人留言說,其他專業的同事會責備熱控的人員,不就是幾個元件嗎,這都幹不好。看到沒,這就是不同領域之間的誤解,別人眼中的熱控工程師就是換個壓力錶、改個電動門迴路,而真正熱控的核心並不在此。在一個660MW機組的現場,熱控元件遍佈全廠內外,DCS系統採集的測點高達上萬,這上萬個測點又要按照一定的技術方案組成不同的控制邏輯,而且根據需要通過不同的方式傳達給運行人員。這其中任何一個測點出現問題,帶來的都可能是聯鎖反應,想要追根溯源,不僅要求一名熱控工程師具備全面、深厚的技術能力,更需要具備耐心、責任心、自信心以及任勞任怨的品質,甚至還要忍受背鍋、捱罵和批評的風險。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我們有臺汽動給水泵跳閘,大家剛跑到工程師站打開電腦去查原因,一位領導就衝進來大吼,什麼原因,怎麼還沒查出來?

在有些領導的眼中,所有的問題都是有原因的,這一點我認同。但是他們同時認為,所有的原因都是一查即明的,都是顯而易見的,都是可以用“想”速得到的,這一點我真的不敢苟同。如果事故的原因都可以用如此迅速的方式得到,那麼熱控工程師的大腦開發率首先要開發到百分之十的水平,目前百分之三的水平肯定是不夠的。如果所有事故的原因都可以一查即明,那麼熱控工程師至少要在四維空間去看待這個三維空間的事故,那樣的話的確所有三維的東西都是透明的,事故的原因也是透明的。

但是所有的熱控工程師也是凡人,優秀的那部分很多不是因為智商碾壓,更多的是後天的努力和經驗教訓的積累。如果是智商超高的話,誰會跑到電廠幹一名熱控工程師呢,至少我現在沒有遇到。當然我必須承認,熱控工程師的平均學歷水平在電廠肯定是最高的,如今大專畢業的話,基本很難進入大型的火力發電廠。

可即便是這樣,熱控專業在電廠的生存狀況並不樂觀,尤其是在小電廠,熱控專業逐漸淪為打雜的那一部分。修電腦、換鼠標、整攝像頭、修打印機,這些事可以劃歸熱控專業來做,但是這些真的不是熱控專業的職責,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繁雜的額外項目,熱控專業逐漸在電廠中淪為不倫不類。而且更重要的是,有的人因此妄自菲薄,敲鐘度日的日子,也就這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