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揭伤疤,忍痛上路:山东,走在胜利的大道上

我是公子范。

昨晚,在上海虹口足球场,我现场见证了山东鲁能客场兵败上海申花的足协杯决赛第二回合比赛。

连续两年杀入决赛,最后都倒在第二回合,在上一次成就了老对手北京国安之后,这次成就了上海申花。

盘点昨晚的比赛,李霄鹏在排兵布阵上完败于崔康熙。

可以说,崔康熙很好的利用了手中仅有能打的牌。

但是,李霄鹏却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碎。

昨晚的比赛,是山东鲁能整个赛季的缩影。

山东鲁能作为中超传统豪强,在最近十年都没有取得过联赛冠军。

然而,作为球队、球迷、媒体,似乎对此并不感到难过,一起战斗的号角在赛后继续被球迷喊的响亮。

可是,山东的足球人有没有反思过十年无冠的尴尬局面。

01

山东足球的没落如果是个意外,那么山东在其他方面的没落则可能是必然。

在过去十年,山东经济被广东和江苏彻底甩开。

虽然这句话让很多山东人不服气,但是现实却是最好的见证。

\u0006

自揭伤疤,忍痛上路:山东,走在胜利的大道上

2019年上半年,排名第二的江苏将山东甩开了7000亿的产值。

根据最新的统计,山东目前常住人口一个亿,而江苏为八千万。

人口比山东少了两千万,但是GDP比山东高出7000亿。

这样的对比,可能会更让人感觉震撼。

7000亿的产值,相当于三个阿里,一个华为。

如果在对比山东和江苏GDP组成上,这种差距将更加让人感觉不安。

山东GDP组成成分仍以重工、矿产资源为主,而江苏服务业发达,民营企业贡献明显。

经济上的差距或许可以逆转,但是其他方面的差距想要逆转难上加难。

在过去的十年,东南沿海省份在文化、科技等领域变革取得了成效。

不仅涌现出一大批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培养了世界知名的媒体人、学者和院校。

前几天去南京出差,遇到当地一位大学老师,讲到南京某985院校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基本以考取清华、北大的研究生为第一目标。

作为教育大省的山东,不仅985/211院校数量少于江苏,即便是山东大学,在过去的一年也是以娱乐新闻的形式被送上了头条,鲜见其在学术方面的贡献。

有人反驳我说,你的这种观点来源于自己的无知。

或许我的资料统计方面有问题,但是过去两年我一直在长三角的城市奔波,我想自身感受才是最直接的。

再举个例子,江苏无锡某高职院校,目前已经开设了大数据、云处理相关的课程,可山东本科院校相关课程的开展,大家可以调查一下。

02

开头我为什么提出了山东鲁能的话题。

昨天早上我从济南西坐上G101火车赶赴上海,一路上遇到非常多的山东球迷。

作为鲁能的忠实粉丝,即便这次没把冠军捧回家,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支持。

但是,球队不能暴殄球迷的这份情谊。

球迷支持家乡的球队,球队应该拿出更好的成绩去满足一下球迷心底的那点小愿望。

一个足协杯冠军,足矣!

但是,山东却在大好局面下痛失好局,拱手将冠军献给了申花。

我在山东球迷的看台,看到两名山东球迷泪眼模糊,心里真是非常纠结。

如果山东按照目前的思路发展下去,建设百年球队的目标实现没问题,但是这一百年只会是一支普普通通的球队。

真正的百年球队应该像巴萨、皇马、曼联那样,冠军无数。

而不能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只做背景板。

山东的经济也是如此,山东的全面发展也是如此。

丛林法则告诉我们,这个社会归根结底还是弱肉强食,不懂得进取,早晚会被社会淘汰。

之前网上关于山东“第二个东北”的论调不是空穴来风,外界为山东感到担忧的时候,山东人自己却只当做笑谈。

不出意外,明年江苏会将山东甩开更大的距离,在此立帖为证!

03

前几天在济南,我跟上海来的朋友讲了句笑话。

当时在趵突泉内游玩,有一些年龄挺大的工作者,与我们交谈。

我跟我的朋友说,刚才这位应该是公务员退休下来的,现在这里做些闲差。

我当时讲了句笑话,我说山东丈母娘眼里的好女婿就两种,一种是大学毕业之后考公务员的,一种是大学毕业之后考研再考公务员的。

我随行的朋友听过之后哈哈大笑,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笑话。

但是,在山东的人的心目中,公务员、教师、医生,这是铁饭碗,纵是你年薪百万,如果不是这几个职业,那也是低人一等。

经济上的差距或许我们多开几个矿、新上几个化工园就能弥补,但是观念上的落后,就真的很难办了。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90后也开始有了这种观点。

根据山东媒体的报道,2020国考报名,全国报名人数更新至10月23日 17:00,总报名人数已突破百万,达到1104217人。

而国考职位中工作地点在山东的职位通过审核总人数为41438人,报名人数为49598人,位居全国第一。

如果你去上海的自贸区骑着自行车走一圈,你会发现,各种产业的公司在这里琳琅满目,海内外的企业不胜枚举。

而在济南的CBD(奥体中心一带),夜景中几个大的广告牌仍然是人寿、电力、矿业等为数不多的国企,尽显皇家威仪。

04

再多说个话题。

山东之前第一家世界五百强是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其次是山东能源集团。

现在仍然是这两家。

根据最新的山东企业排名,山东前十的企业中,光是铝企就多达三家(魏桥、南山、信发)。

但是,山东的这三家铝企大部分还是以产品的初级加工为主,下游的产品开发还只是在路上。

当然,山东滨州提出了建设“世界铝谷”的宏伟目标,这一点值得称赞。

我曾在滨州工作多年,滨州主要的铝企魏桥、创新等都是民企或者私企,这一点似乎与山东的格调不一致。

不过这也是山东逆袭的一个存在点。

国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最可靠的源泉和动力,民企则是国家尝试新思路的重要手段。

所以,一个地区的经济是否有活力,民企数量的多少也是重要的方面。

我们不能单纯的评价国企和民企的好与坏,其实存在即是合理。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国邮政,那么偏远山区估计再也收不到快递。

如果没有中国铁路,那么去往新疆、西藏等地区,谁会愿意投资。

但是,顺丰、申通等民营快递企业的出现,加快了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给更多的人提供了便利,这也是事实。

写在最后

我是公子范。

山东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东北的论调在过去几年甚嚣尘上。

我个人认为不会。

山东与东北有本质的区别。

山东不仅拥有属于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北上南下的交通枢纽很难撇下山东。

其次山东有天然的人才优势,虽然山东的人才流失速度在加快,但是山东人安土重迁的思想让很多人不会走远。

第三,山东人正在苏醒。

越来越多的像我一样的山东人在走出山东后发现老家与长三角的差距如此之大,也在不遗余力的去为家乡的发展和建设“操碎了心”。

正所谓“苍天不负有心人”,山东一定会变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