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一件中国大师制作的洒金铜炉,愣是被人当做日本货买了

马未都算是收藏的杂家,虽然擅长瓷器鉴定,但是什么都能懂一点,早先马未都还是收藏界的“小马”的时候,曾经被师傅告知看宣德炉是不是顶级的,就看它的含金量,一般顶级的都在3%。马未都后来收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宣德炉,重8.4斤,也就是说含金量达到了126克。

马未都:一件中国大师制作的洒金铜炉,愣是被人当做日本货买了

不过,到了明末,国力衰微,要想拿出那么多金子制作一个路子已经变得很困难的,所以这时候出现了洒金铜器。这个洒金铜器主要是流行在江南地区。当时有一个铜炉制作大家叫做胡文明,他制作的洒金铜器上都有标注落款:“云间胡文明制”,云间就是现在的上海地区。

马未都:一件中国大师制作的洒金铜炉,愣是被人当做日本货买了

胡文明的洒金铜炉很有特点,虽然看起来不像中国的物件,但是一度风靡上海地区。胡文明制作铜炉的时候很喜欢在炉子上鎏金,然后再弄点当时时髦的图案。民间把他制作的洒金炉子称为“胡炉”。

胡文明去世后,他的儿子胡光宇子承父业。不过胡光宇想要超越父亲,还是蛮难。因为当时人们只追求胡文明的落款。不是说胡光宇手艺不行,但是人们已经形成思维定式了,就只要老爸胡文明的。

马未都:一件中国大师制作的洒金铜炉,愣是被人当做日本货买了

难道要假装老爸落款吗?作为有点本事的胡光宇自然是不乐意的,但是胡光宇是个机灵鬼,他将爸爸和自己的名字一起写在了炉子上,这样一来销量也不错。

有一次,马未都的朋友买到一个洒金铜炉,他跟马未都炫耀道:“我最近买了一件日本货,给您看一看。”马未都定睛一看,傻眼了,这看起来的确是有点日本风格,但是也不能说是日本制作的?

马未都:一件中国大师制作的洒金铜炉,愣是被人当做日本货买了

马未都问朋友为什么觉得这是日本货?朋友回答:因为下面刻有“明男光宇”四字,这不就是个日本名字吗?再加上这黑金的色彩,一看就是流行的日和风啊。马未都忍俊不禁地问道:“除了这四字,还有别的吗?”朋友回答一共有7个字:“胡文明男光宇制”。

马未都:一件中国大师制作的洒金铜炉,愣是被人当做日本货买了

说到这大家都懂了吧?其实这就是胡光宇的作品,通读起来就是这是胡文明的儿子胡光宇的作品。虽然这个朋友不懂收藏,但是傻人有傻福,至少也捡了一个真东西,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