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向你解讀你所身處的"多元宇宙",揭祕那些"大碰撞"

朱光潛先生在《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一書的第六封信談到了多元宇宙的問題。首先需要聲明的是,這裡所指的多元宇宙,是主觀意義上的多元,並非什麼天文學新發現或者科幻想象。朱先生認為所謂多元即生活中遇到的道德、美學、情感等問題。

生活本是這些問題的交匯,例如你會在一件事情上面同時遇到道德和情感兩方面的問題,或者你會在另一件事情上遭遇科學與美學的衝突。這些都是社會常見的事情,這些問題,先生在這封信裡都做了探討。

一篇文章向你解讀你所身處的

多元宇宙的平行狀態

1、 與社會俱生的"道德的宇宙"

為什麼說"道德的宇宙"是與社會俱生的呢?因為社會本身是由很多在一起生存的人共同組成的,既然在一起生存,人與人之間就會產生各種關係,這種關係所默認的準則,就共同組成了"道德的宇宙"。

例如孝敬父母,愛護師長,與朋友信義等。除此之外,道德還要求我們幫助別人,樂於奉獻。

但道德的宇宙並不是我們生活中的唯一宇宙,例如道德並不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所有人際問題,所以有了法律。再比如道德並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所以有了科學。

一篇文章向你解讀你所身處的

道德的“德”字

2、 這裡只講真偽,不求善惡

在"科學的宇宙",各種定律以及結論是否正確是核心問題。大約是從伽利略和達爾文與教會的所謂"道德"的衝突開始,科學界越來越崇尚獨立自由精神。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想得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顧忌太多往往牽牽絆絆,可一旦明確自己的核心並拋棄一切顧慮後就會事半功倍,科學研究也一樣。"科學的宇宙"需要自己的評判標準,否則其發展很容易受到限制。

但這並不是說"科學的宇宙"可以完全獨立,它必須與其他的宇宙(尤其是"道德的宇宙")共存才可以,近兩年最火的例子就是編輯嬰兒,其直接拿嬰兒做實驗,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讓兩個生命伴隨著未知的風險。這就是非常典型的"科學的宇宙"與"道德的宇宙"相碰撞的例子。

如果沒有道德和人倫的約束,科學也不盡然可以稱之為科學。

一篇文章向你解讀你所身處的

科學的宇宙

3、 美術家追求一種超脫現實的意境

美術作為一個獨立的"宇宙",有著自己的價值標準。這種價值標準不是是非,也不是善惡,而是美醜。

學術界認為美和善絕對不能混為一談,因為美術品來源於直覺,而道德來源於意志。或許你會經常發現一些畫面特別開放的美術作品或者雕刻作品。如果把這些作品的人物放到現實生活中來,就道德層面來講,你可能會說:這個人衣不遮體,或者這群男女真不知羞恥。但就美術作品而言,這些都是經典藝術。

有無數人為它們拍照留念,對它們反覆觀摩。

一篇文章向你解讀你所身處的

美術的“美”

4、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我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我想與你講一講"戀愛的宇宙",先生在書中講到:在戀愛的境界,如果身家財產學業名譽道德等等觀念滲入一分,則戀愛真純的程度便須減少一分。

以這個觀點來看,我們的戀愛似乎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真純,那麼什麼是接近於真純呢?想起一句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一定是因為喜歡TA的某個方面,然後喜歡TA的全部。一段感情,必定是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願意長久陪伴,才稱得上真純!

而道德與戀愛又是既相沖突又相互成就的兩個方面。戀愛中的許多規範都是道德的規範,而戀愛的一些準則本身就屬於道德範疇。因此,在很多情況下戀愛的新思想新形式總是與道德相沖突。

以前人們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現在人們提倡自由戀愛。很多地方的風俗結婚必須要彩禮,但也有很多新思想的青年不願受這種世俗的限制。

如果你問我當道德與戀愛真的衝突了怎麼辦,我也不好說,我覺得這種事情取決於你的戀愛有多真純,取決於你是否堅守得了自己的底線,取決於你的戀愛是否真正違反了社會最基本的道德。這個最基本的道德是什麼,問問你自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把標尺。

一篇文章向你解讀你所身處的

純粹如藍天與白雲的愛

5、 我們都生活在碰撞相容的多元宇宙。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多層次多種元素相互碰撞組成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穿插著道德問題、教育問題、科學問題、發展問題等等。

如何在生活中處理各種紛雜的問題,不是一篇文章就能夠講的清清楚楚的,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希望可以幫你分析各種交錯的"多元宇宙",希望你可以從中理出一條自己的思路。

究竟是什麼樣的思路呢?你看無論是道德、還是科學準則、還是美學等其他的問題,歸根結底無非是自己怎麼想然後自己的思考影響到自己的行為。你應該在一些最基本的道德(比方說不傷害其他人,愛護自己重要的人,愛護國家)的基礎上,勇敢去追求自己的內心。

就比方說戀愛,你如果真的愛一個人的話,就努力做到不讓她受傷。諸如此類,願我講的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