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宇宙:人擇的宇宙

宇宙為什麼會誕生人類?

一部分人類用神創論解釋,另一部分人類則用智能設計論解釋。其實大同小異,生命都是被更高級智慧體創造的。那麼問題來了,科學認知體系又是如何解釋的呢?最簡單、直接的回答就是地球生命進化論。不過,再往深刨根,宇宙演化地球生命的所有條件,為什麼都能夠如此精準到位呢?

多重宇宙:人擇的宇宙

比如,要想使生命出現,宇宙中的自然常數就必須落在特定的取值範圍內。宇宙年輕時的膨脹速度過快,恆星和星系就無法形成了,因為物質會分得太開,引力不穩定性就無法讓物質結團了。相反,如果膨脹速度比臨界速度還慢很多,物質在宇宙早期就會結成緻密的團塊,宇宙中就會充滿黑洞而不是恆星。 類似這種自然常數「剛剛好」的宇宙條件,還有很多——宇宙四種基本力的強度比,量子效應的作用範圍,宇宙空間的維度數……任何一種情況下的一個變化,哪怕是非常小的變化,都有可能妨礙生命的誕生。再比如,如果地球不是恰好處在太陽系宜居帶上,溫度適中,不太冷也不太熱,剛好能夠形成液態水,生命也是不可能誕生的。像這類剛剛好的必要條件,還有很多很多——生命誕生35億年以來,沒有出現過任何一次徹底滅絕性的意外打擊,比如鄰近恆星超新星爆發、伽馬射線爆發,彗星/小行星的超級大沖撞……6500萬年前要是沒有恐龍王朝的滅絕,恐怕也不會給日後人類出現的機會……這就像無數個巧合事件鏈接起來,最終奇蹟般地造就了地球生命演化/人類文明演進的壯麗圖景。就在這時,神創論、智能設計論蹦出來,理直氣壯地宣揚:生命進化論那一套太過粗糙簡單,怎麼能解釋得了這一切呢?唯有超自然力量才能說得通!\\面對這一挑戰,科學家們又當作何解釋?經過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智慧結晶,最終給出了一個方法論

:人擇原理。英文叫Anthropic Principle。美國學術權威辭典《韋氏詞典》給出的定義是:被觀測的宇宙環境,必須允許觀測者的存在。說得太繞,看不太懂,是吧。換個說法就是:「為何宇宙是我們看到的這種樣子?」回答很簡單:「如果它不是這個樣子,我們就不會在這裡。」看起來還是很哲學,又好像啥也沒說似的。你不妨試試這樣理解:人類今天既然能夠生存在這個宇宙當中,或者說,你在地球的某個地方躺著刷屏,燒腦想這個問題時,都可以歸結為一個條件——這個宇宙擁有生命誕生、演化所必需的條件。如果這個宇宙沒有這些「剛剛好的條件」,地球生命也好,人類社會也罷,早就被pass了,人類文明更不可能演化成今天這個樣。現代宇宙學告訴我們一個簡化版的生命演化史:粒子、星系、恆星、行星、化學、生物、文明,7個主要階段。

多重宇宙:人擇的宇宙

宇宙就像一個「時間之箭」,一路穿行,最終演化出了我們人類。宇宙從大爆炸演化出基本粒子,又從基本粒子、原子演化到星系的形成,再從星系到恆星,直到太陽系的形成,生命的誕生,人類的進化,文明的出現……宇宙演化從簡單到複雜,其實我們人類就是整個演化進程——一個極其複雜、長達上百億年的所有事件鏈的結果。乍看起來,充滿因果律的味道。事實上,科學家提出的人擇原理,的確還不能稱其為一個科學理論,因為無法被證實或者證偽。那為啥還要科普推廣呢?這是因為作為一種方法論的原理,人擇原理能夠防止我們從證據中得出錯誤的結論。否則,很可能陷入神創論、宿命論、智能設計論的思想怪圈裡。科學研究的一大特點就是確定性,人類自然選擇的宇宙是確定的。

多重宇宙:人擇的宇宙

相反,歸結為所謂的超自然神力更高智慧生物創造的宇宙,都不具備確定性,更不具備科學性,當然,也就不在科研範疇之內了。回過頭來,我們再看人擇原理的推導過程,你發現沒有?居然存在一個天大的秘密:既然我們所在的宇宙,所有自然常數宇宙規律都是取值——恰好能誕生生命的數值,那麼也可以大膽逆推一下,是否存在別的宇宙——擁有其它自然常數的宇宙呢?這就引出了玄奇的多重宇宙。


就為各位看官介紹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