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如何變成“炸蛋”

中國有句諺語,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說的就是雞蛋跟石頭比起來,是極容易破碎的。現實上,雞蛋確實容易碎。所以拿雞蛋的時候,我們都會特別地小心。

雞蛋如何變成“炸蛋”

柔弱如此的它,又是如何變成炸蛋的呢?這當然跟它的價格有關。

在商品社會,每樣東西它都有兩個價,即價值和價格,價值是其內在價值,相對穩定,而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它是交易時衡量的主要指標。雞蛋之所以能夠變成炸蛋,是因為它價格波動的程序會讓養雞的人發財或破產。

如果雞蛋確實變成炸蛋,消費者頂多少吃點,或者不吃,或者可以吃鴨蛋等其他蛋。但是作為家禽飼養企業和個體戶,他們就沒這麼任性啦,養成熟一隻雞到生蛋,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一旦投入,只能悶著頭皮養下去,即使價格跌成渣,賣一個虧一個,賣得多虧得多。

這個過程,最慘的不是飼養企業,而是個體養雞戶,他們沒有專業的飼養技術和設備,沒有大批量的規模,所以他們的成本要高於飼養企業,在飼養企業都很難有利潤的情況下,個體戶又如何能賺錢。

於是,問題來了,我從2017年的三月份開始觀察和研究雞蛋基本面,直到四月份某天,我看到新聞直播報道,某地一位農民伯伯忍著淚,把自家雞生的雞蛋都傾倒在山谷,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打水漂了,血本無歸。想想,確實養雞不容易

雞蛋如何變成“炸蛋”

雞蛋如何變成“炸蛋”

雞蛋如何變成“炸蛋”

商品因為供需有其彈性和旺蕭週期,只是不同商品,週期有所不同,某種商品如果長時間、大幅度脫離其正常價格,一定會有一個價格迴歸的動力,這就是週期的基本原理。

道家講究物極必反,中國期貨界泰斗、北丐農民哲學家付海棠的投資哲學,也源自於物極必反的道理。當雞蛋跌到雞蛋倒掉,雞場倒閉陸續發生的時候,雞蛋的價格肯定要出現反彈,所以我看準這次機會。在2017年4月份,即晴明節前開始建倉做多雞蛋,然後就一直期待雞蛋價格的迴歸能大賺一筆。

雞蛋如何變成“炸蛋”

2017年5月,雞蛋跌到1.5元/斤

不過,建倉20手後,雞蛋在臨近清明節的幾個交易日裡面,連續下跌,我並沒有太在意。或許因為節日需求的刺激,清明節後的三個交易日,雞蛋出現了反彈,我成本3200左右,而雞蛋最高反彈到3400多,此時我浮盈4萬多塊錢。

可是,到了第四天,雞蛋高開後大幅低走,其實那會我有止盈的打算,可是想到我的預期是3500,所以我覺得可能是洗盤或者說,大漲之前,洗盤一定更加厲害,我依然淡定選擇了漠視下跌,覺得越跌越有機會。因此,在跌到3100和前期低點3000多附近陸續加了幾次倉,此時持有80手雞蛋!

雞蛋如何變成“炸蛋”

然而,悲劇因此開始!

加完倉以後,雞蛋就開始了沒命的下跌,由於我堅持物極必反的基本面,所以一路下跌就加倉,甚至認為雞蛋很快就會反彈,所以我選擇了冒險,通過借信用貸借了三十萬進行補倉。

那時候的我,看著一路下跌,自己的錢浮虧越來越大,內心無比的著急,每天晚上睡不著覺,就是祈禱著雞蛋第二天能夠反彈或者至少止跌,可是第二天沒有奇蹟發生,反而多數都低開低走,沒有辦法,我已經沒有錢再進行補倉了,在臨近交割日前、在2500-2700區間不斷進行止損,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合約停止交易時被期貨公司強平的。我最多的時候,持有100手雞蛋,爆倉時一手平均浮虧一千多元。

每一次割單,就像割自己的肉,一刀刀下去,每天的心都在流血。大半年辛苦賺來的錢沒了,還負了債。那個時候,說真的,有想死的心。而且,我沒敢跟家裡人說,所以即使心情很差,回到家我還是強顏歡笑,就跟沒事人似的,殊不知我內心是極其崩潰的。

有時候,人不理性起來,是很可怕的

。因為輸掉一百多萬,總想著快速賺回來,於是又信用卡套了八萬,一個月後做到21萬。把錢還了信用卡和部分信用貸,心理上多少沒那麼大壓力了,畢竟自己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通過工資先幫自己把貸款緩下來,以後心情冷靜下來再做。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自己因為企業問題失業了,賴以生存和還債的工資收入沒有了,還要養家,而且那會我爸病重住院也在那段時間去世了,自己一下子進入了萬分辛苦的境地。後面的日子多麼艱難,我不想說,大家也能夠體會得到,只是真的特別對不住自己的家人!

如今想想,人因為貪慾去冒險,因為冒險失敗才悔悟。也特別明白,萬事留一線,什麼時候都得給自己留條後路,如果不給自己留後路,誰也不知道後面還會發生什麼事,因為當不幸的事發生在你身上之後,不幸的事,會一件接一件!

做期貨的人,應該多點讀讀別人的經驗,尤其失敗的經驗,因為這些經驗都是血和淚買回來的,真金白銀砸回來的,從別人的失敗中提高自己的感悟,從感悟中去提高自己的風險意識,交易水平不一定能提高,但對市場和風險的敬畏之心肯定讓你不會在未來的交易中太過於悲劇,或者至少能活得更久點。

原本日子可以活得自在,為何還要去追求那虛無縹緲的奢華?有些苦,都是我們自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