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慧:重視供應鏈安全,推動產業鏈水平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多方面挑戰和衝擊。在近期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新華網思客聯合召開的“疫情衝擊下的產業發展”專家網絡座談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黃群慧發表觀點,認為疫情衝擊下,全球供應鏈佈局可能面臨巨大調整,這既是挑戰,也是中國促進產業鏈水平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的巨大機遇。建議根據疫情對不同產業的影響程度,對我國供應鏈進行分類管理,針對性地迅速恢復供應鏈和推進供應鏈全球戰略調整。

疫情對經濟影響程度主要取決於疫情發生範圍和疫情持續時間兩大變量,現在看,疫情發生範圍已經蔓延到全球,對經濟影響的全局性、嚴重性、非短期衝擊性也應該得到共識。具體到產業鏈和供應鏈,在當今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國際生產格局下,疫情影響之深和之廣都需要充分認識,考慮到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地位,現在也必須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高度認識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應對疫情影響的措施。

第一、高度重視我國供應鏈安全,抓住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的機會窗口,從戰略上把握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多元化、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提高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

當下疫情衝擊已經影響全球三大生產網絡,全球供應鏈中斷風險不斷上升。世界製造業可以分為三大網絡:以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為核心的北美自由貿易區;以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為核心的歐盟區;以及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為核心的東亞地區。全球製造業產出的50%以上來自亞洲,2019年亞洲製造業GDP超過了7.1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在其中佔比接近60%。因此,疫情對中國製造業的衝擊,會對全球產業鏈條產生巨大的影響。

專家觀點|黃群慧:重視供應鏈安全,推動產業鏈水平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

▲越南政府3月31日宣佈,將從4月1日零時起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社會隔離,為期15天。新華社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過程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中國供給鏈按下暫停鍵後,率先衝擊全球供應鏈某些環節。根據全球最大的商業協作平臺Tradeshift交易量支付數據的分析,剔除一般1到2月份春節前後的影響,截取2月16日開始的一週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總體貿易活動下降了56%,中國企業之間的訂單下降了60%,而中國企業與國際公司之間的交易數量下降了50%。第二階段是隨著疫情的蔓延,海外供應鏈梗阻與需求回落反過來進一步衝擊中國產業鏈。進入3月份後,日本、韓國,進而意大利、德國、法國等歐洲地區,北美地區都面臨巨大疫情考驗和挑戰。3月中旬,已經有多家汽車公司紛紛關閉了在歐洲、北美的生產廠商。在中國疫情趨穩、復工開工率不斷恢復的情況下,受到外部疫情影響,中國供應鏈可能會從供給中斷轉向需求中斷。第三階段是全球供應鏈面臨中斷風險。全球三大生產網絡都受到巨大沖擊,全球價值鏈分工下供給和需求互相疊加衝擊,使得全球供應鏈面臨中斷風險。

現在看來,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正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演進。三大製造網絡受到衝擊後,從積極應對疫情衝擊角度,各國都會從供應鏈安全角度進行供應鏈的調整,這必然會加劇去全球化的趨勢。

全球供應鏈面臨巨大調整,這既是挑戰,也是中國促進產業鏈水平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的巨大機遇。面對疫情全球蔓延,中國最先控制了疫情,獲得了經濟康復的先機。現在看來在第一階段所擔心的中國產業鏈大規模外遷的壓力應該減少了。只要中國有效防控輸入性病例,中國將迎來供應鏈修復和調整的戰略機會窗口。一方面,對於關鍵產業、關鍵產業環節和關鍵核心企業,促進其供應鏈的本地化和區域化,對於一般產業、環節和企業,促進其供應鏈多元化和數字化轉型,提高我國產業鏈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在儘快修復供應鏈的同時,圍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我國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和價值鏈向高端攀升,在全球供應鏈中佔據更有利的競爭地位。

第二、基於疫情對產業鏈的影響程度和產業自身特性,對我國供應鏈進行分類管理,針對性地迅速恢復供應鏈和推進供應鏈全球戰略調整。

對於化工這類典型流程式生產的產業,其上游煉化環節總體受疫情影響小,春節期間連續生產,只是負荷有變化。但這個環節屬於重資本行業,發展慣性大,產業鏈有著較強的粘性,供應鏈更加緊密,一旦被打散,市場恢復比較困難,所以一定要確保企業不會出現重大資金風險。目前由於石油價格大幅降低,這對於上游煉化行業已經出現了重大機遇。該行業的下游精細化工,以中小企業為主,多采取訂單制,因全球疫情影響而產生的防疫化學用品需求或有增長,應該抓住這一難得的市場機會。但對於一些橡膠塑料等處於產業鏈中游的化工原料,我國對日、韓、美、意、德依賴程度較高,隨著疫情發展會影響我國產業鏈條。應注意的是,由於精細化工終端產品的專用性過強,疫情影響會使得需求波動大,為規避因此造成的產業鏈震盪,可適當提高中間體化工產品的比重,同時要推進供應鏈的多元化全球佈局,以靈活應對精細化工終端產品訂單變動而造成的風險。總體而言,疫情給大化工行業提供的機會大於衝擊,關鍵是要及時全面復產,抓住機會促進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觀點|黃群慧:重視供應鏈安全,推動產業鏈水平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

▲在位於山東濰坊的濰柴集團一號工廠總裝車間,工人們在流水線上裝配發動機(3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

對汽車、電子、機械、家電、服裝等離散型製造的產業,目前看來疫情影響比較大。在第一階段,從湖北和武漢的產業集中度看,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以及生物醫藥會受到較大影響。以汽車為例,湖北汽車行業的供應鏈影響會最為突出。湖北是中國四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也是零部件企業匯聚之地。2019年,湖北省汽車產量224.75萬輛,佔國內汽車總產量的比重約9%。截止2018年底,湖北省汽車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1482家,汽車產業主營業務收入6663億元人民幣。

2月10日,韓國五大整車企業暫停其境外生產;2月14日,日產汽車公司在日本九州工廠的2條生產線全部停產。隨著疫情發展到三大生產網絡,到了第二階段,歐美已經有多家企業宣佈停產。隨著疫情在海外發酵,必將對我國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進口形成衝擊,傳導作用將致使全球汽車供應鏈受到難以估量的影響,也將走向第三個階段,面臨全球供應鏈中斷的風險。總體而言,在第一階段,我國產業的供應鏈對全球供應鏈影響比較大的行業包括紡織服裝、傢俱以及電子、機械和設備等領域。

從全球疫情對我國供應鏈影響角度分析,第一階段作為供給方由於國外需求減少,上述行業會受到影響,以及服裝、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光學與精密儀器、化學品、空調、玩具、家電等行業同樣也會受到影響。作為需求方,機電、化工、光學儀器、運輸設備和橡膠塑料等方面對日、韓、美、意、德等國的依賴度較高,較易受到疫情升級的衝擊。尤其是光學影像、醫療器械、車輛及零部件、集成電路與半導體等產品,自疫情國進口的高附加值零件、設備面臨中斷風險,會受到較大沖擊,但也是我國替代創新、自我升級的機會。另外,當前資源品進口受疫情衝擊小,價格下行使國內進口鏈的下游行業成本下行(礦石、能源)。

第三,作為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的一項重大任務,緊急整合政府、研究機構、企業和行業協會等資源,在採取綜合救助措施的同時,進一步加速建立分重點行業、重點地區供應鏈安全評估與風險預警制度。

從中央到地方,已經紛紛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扶持企業渡過難關。一方面,要從全局性、系統性的角度來協同強化落地各地政府對製造業企業的稅費減免、利息減免、貸款展期、企業經營成本補貼、物流暢通、通關便利等各類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抓住關鍵環節、關鍵企業、關鍵問題服務企業,保證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轉。

專家觀點|黃群慧:重視供應鏈安全,推動產業鏈水平現代化、價值鏈高端化

▲各地復工復產忙。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對於中小企業要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注重保護關鍵產業鏈中掌握核心技術“小巨人”企業的穩定運營。首先在衛生防疫方面,要加大對中小企業進行公益支持力度,提高其衛生防疫能力,在保證其安全性前提上,允許其及早復工復產;其次要鼓勵這些行業和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儘可能創新拓展其在線化、個性化服務模式;三是要充分發揮公共平臺和大型平臺企業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支持作用,降低中小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其經營便利。

臨時救助企業、儘快修復供應鏈的綜合措施必要且急迫,但還必須從長遠考慮建立供應鏈安全評估和風險預警制度。這可以歸為中央在2019年提出的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的一部分。通過供應鏈評估和風險預警,科學評估疫情對供應鏈衝擊的溢出效應和傳導效應,分析評估供應鏈整體和關鍵環節對於疫情的抗衝擊能力,使得應對疫情衝擊有科學的基礎。一方面,要根據產業特性分類建立相應的供應鏈安全評估和風險預警制度,包括區分流程式製造和離散型製造。在離散型製造業中,當前對重點產業如機械、電子、汽車和家電等產業鏈較長、對出口影響比較大的行業,迅速建立供應鏈安全評估機制。另一方面,針對重點的產業集聚區域,建立相應的區域的供應鏈安全評估和風險預警製造。例如長三角、珠三角等很多產業集聚的地區也需要重點關注。通過該項制度,可以及時將監測的數據和信息及時反饋給供應鏈參與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便於各參與方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抵禦可能的風險,從而幫助產業避免因為供應鏈中斷而導致的風險。

第四,通過完善供應鏈金融,提高供應鏈核心企業以及供應鏈平臺的數字化水平,增加我國產業供應鏈彈性,促進供應鏈快速恢復和調整。

資金問題一直是我國中小企業關鍵制約,遇到重大災難,資金問題更為關鍵。政府應從供應鏈金融的視角幫助企業恢復供應鏈運營,這是政府在推動產業供應鏈彈性建設的重要一環。

對涉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紡織服裝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應建立重點監測機制。對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和項目,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而是延長貸款期限和減費降息。允許受災債務人的舊貸款通過庭外和解的方式予以豁免,擔保人的代償義務得到豁免,避免相關違約對其徵信資質的損害。政府出面協調核心企業、供應鏈企業及金融企業的關係,推進核心企業進行交易確權,降低金融機構的成本,同時調低對中小企業借貸的利率。

通過各種方式推進產業供應鏈產業平臺,協同上下游夥伴企業,聚集各類生產要素,促進資源高效配置和供需精準匹配,推進供應鏈全流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更好地服務供應鏈網絡中的企業,同時也是政府提高供應鏈彈性建設的抓手。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往往可以起到供應鏈平臺作用,能夠協調供應鏈中的企業關係。政府要重視培育產業鏈中核心企業,一方面通過提高這些核心企業的創新能力,打造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核心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帶動整個供應鏈管理信息化、現代化、系統化水平提高。政府要以數字化建設為目標,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加強供應鏈流程數字化管理能力建設,利用數字化技術抵消供應鏈的不確定性,推動供應鏈管理的效率變革。

第五、加強聯合抗疫,積極參與全球價值鏈國際合作與治理,支持我國企業加快走出步伐,保障全球供應鏈節點安全,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一是,通過巨大的中國製造產能恢復,加大在防疫物資的全球供應保障,支持世界防疫。二是,推動供應鏈安全領域國際合作,與主要貿易伙伴形成供應鏈安全聯合聲明,建立多渠道、多層次供應鏈安全體系,探索“供應鏈反恐夥伴計劃”、“供應鏈自然災害應對計劃”等合作形式,協作處理潛在供應鏈中斷風險。三是,與國際海關組織、國際海事組織、萬國郵政聯盟等國際組織合作,在海事、航運、郵政等領域形成長效合作機制,共建跨區域甚至全球性的富有彈性供應鏈。四是,鼓勵我國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我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和供應鏈的能力,形成高度協同、友好合作的供應鏈戰略伙伴關係。五是,支持我國企業加強對核心技術、重要原材料、關鍵節點資源的掌控,在全球消費市場加快構建營銷網絡,提升參與和構築全球供應鏈的主動權。六是,將全球供應鏈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有機結合,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數字供應鏈體系建設,構建“數字絲綢之路”,促進沿線國家核心生產要素、區域優勢資源、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有效合作。

作者簡介:黃群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服務型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