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徐崢版的《銀河補習班》還會吐槽嗎?

看完《銀河補習班》之後,先簡單來描述一下劇情:這電影說的就是一個不被應試教育器重的孩子,在父親野生教育一個月後從全班倒數第一變年級前十的故事。先不說給多少分的問題,我只是在想,如果是徐崢的版本,變成一個幽默喜劇片,我想大家就不會吐槽了吧,為什麼呢?我們來看看以下的理由。

看徐崢版的《銀河補習班》還會吐槽嗎?

本身這部電影,就是想試圖學習“藥神”,來通過批判應試教育問題引起社會反響,結果弄成了一鍋毒雞湯,有的人喝了感覺胃痛,有的人喝了引起了“巨大”的思考——我喝的是啥雞湯?而電影裡的父親就是非常明顯的代表,他以為一直給孩子灌輸各種雞湯,貼上父愛的標籤,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學校添亂,根本也給不出所謂的更好的教育方式,只能用愛給孩子發電。而任素汐的那句臺詞,就更好的評論這部電影——你這是洗腦組織嗎?話說洗腦,也沒有洗到位的,因為看完後發現,大家並不買帳。為什麼?

原因有倆: ①只看到反對應試教育的偏激態度,卻感受不到父親的教育有任何優秀之處,嘴上說著開闊思維,認識世界,執行下來就是遊山玩水,躺草地上聞花香?然後就年級前十了?兒子怕不是愛因斯坦再世。 ②以反制度態度跳出,又反要求制度接納,說真的,要是最後兒子真的不上學了,我還敬佩幾分。從頭到位嘲諷了兩個小時應試教育的腐朽,最後卻還是迴歸應試教育,這不是拿石頭砸自己腳嗎?如果真覺得應試教育用處不大那還讀書幹嘛?完全可以自學成才去的,既想打破規則但又想成為規則的受益人,非常令人費解。 全片散發著“讀書無用論”的民科氛圍,一碗可怕的空想主義毒雞湯,要是有家長真信了這一套,我為他們的孩子默哀三秒。看完多沉重的。

那如果要是徐崢的版本,那電影應該是這麼演的:應試教育讓孩子學習很累,家長輔導很累,老師補課很累,最後乾脆帶著兒子來一個全家冒險,一路搞笑感人。不讀書了,還讀書幹嘛呢?然並卵啊,最後同樣拿到了令人驚奇的效果——不如這樣來滿足一下大家的傳奇夢。這樣會不會就更好呢?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劇本:我很難想象會有人這樣寫劇本,為了樹立人物的光輝形象,幾乎走火入魔的對主人公身處的環境進行極端醜化,一切旁人都是道德敗壞智商低下的,只有主角一人是品格高尚聰慧過人的。人物不再具有人性,而成為徹頭徹尾的器物。這是一個可怕的邏輯:當所有人被粗暴的貼上醜惡愚蠢的標籤,所創造出的那個神便可以名正言順的睥睨眾生指點江山。

如果要是徐崢的版本,應該就是這樣寫的:爸爸其實是開始演的是一個壞爸爸,周邊的人都是好人,媽媽因為爸爸的各種壞習慣和他離婚,孩子也因為爸爸上不了學,然後開始了不上學的奇特之旅,刺激又好玩,最終又回到了學校,拿了更好的成績,一路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這樣寫會不會就更好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