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國人做出一支感人的曲子,被特批加入中國國籍,還葬入八寶山

雅加達的亞運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每當聽到國歌響徹了整個雅加達體育場,就會有一股異常激動地自豪感,而國歌,就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我們都知道國歌是由田漢和聶耳共同完成的,說到這你肯定會想,這首從抗日戰爭開始一直到如今都在鼓舞著全體中國人的歌是誰創造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軍歌背後的故事,瞭解一下這位擁有滿腔熱血的音樂人——鄭律成!

說起“律成”這倆字,首先聯想到的是對音樂的熱愛,對音樂旋律的酷愛,而鄭律成的原名是叫做鄭恩成,就是因為無比喜歡音樂所以給自己起名叫鄭律成。而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鄭律成並非中國人,而是一名跟隨哥哥來南京參加抗日的朝鮮友人。

1933年,正處於亂戰時代,鄭律成跟隨哥哥來到中國。即使是處於戰爭時期,他依舊對音樂滿腔熱血。有趣的靈魂終究會相遇,鄭律成與音樂家冼星海先生在1937年8月13號相識。倆人相處之後,鄭律成從冼星海的身上看到了滿腔的愛國之情併為之感動,更堅定了自己在音樂道路上的發展,從那之後開始寫歌來激勵戰爭中的戰士們。

一外國人做出一支感人的曲子,被特批加入中國國籍,還葬入八寶山

勵志成為軍旅音樂家的鄭律成,在1938年創作了廣為流傳的《延安頌》,之後成為了大學政治部的音樂指導。1939年,鄭律成創作了《八路軍進行曲》,這首歌首次亮相中央大禮堂時就一夜爆紅,緊接著登上了當時知名的八路軍雜誌,自此之後在八路軍之間廣為傳唱。

在後來的中國音樂史上,創作關於戰鬥的歌曲成為了主流,而鄭律成的名字也越來越被更多的人熟知,他沒有自負而是依舊從事著戰鬥題材歌曲創作的工作。

這樣一個在事業上如日中天的人,他的愛情又是怎麼樣的呢?

1937年,鄭律成在延安當音樂指導的某天遇到了一個名叫丁雪松的女孩,當天晚上,是丁雪松與朋友一起偶遇了沒有在臺上表演的鄭律成,而鄭唯獨記住了丁的名字,這是倆人的初次認識。

一外國人做出一支感人的曲子,被特批加入中國國籍,還葬入八寶山

後來,丁雪松成為了五大隊女生隊隊長,被委派到柳樹店待了一個夏天,回來的時候又在清涼山擔任八大隊女生隊隊長。在清涼山,倆人再次見面了,此時的鄭律成已然是擁有多首代表作的名人了,因為工作關係,兩個人見面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時間一長慢慢埋下了愛情的種子。

這天,丁雪松回到自己的部隊,發現自己的窯洞與往常有些不一樣:整個窯洞被打掃得乾乾淨淨,靠近窗戶的桌上還擺放了一束乾花。過了幾天,發現桌子上的乾花又多了幾束,心中甚是差異。在過了幾天丁雪松忽然發現花束的旁邊,放著一本當時非常流行小說,小仲馬的《茶花女》。

丁雪松拿起書,看見裡邊有張小條,上面寫著“送給小鬼女軍官”,署名鄭律成。這時丁姑娘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天都是他的“傑作”。鄭律成的行為瞬間就打動了丁姑娘的芳心,倆人經歷了兩年的政治壓力與阻力,終於在1941年12月舉辦了婚禮。

婚後倆人因工作需要分居兩地,剛開始的時候,還能零星的知道彼此的消息,可隨著戰爭的風雲變幻,最終斷了音信。1943年4月,丁雪松在積雪的山坡上摔了一跤,因當時已有身孕,所以導致早產,為了女兒能夠吃上奶,丁雪松把丈夫心愛的小提琴拿去換了羊。而女兒的小名“小提”就是為了紀念那把小提琴而起的。

初為人母的丁雪松一邊要工作一邊又要照顧孩子,生活過得很辛苦。就在她考慮把孩子送給別人撫養時,鄭律成神采奕奕地出現在她面前,擔任起了“家庭主婦”的職責。鄭律成還是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孩子,先是養了兩隻母羊進行擠奶,而後洗洗涮涮的從來沒有停下過,儼然是一個好父親。

不久女兒小提患上了痢疾,高燒不退,連醫生都勸他放棄的時候他都堅持下來了,將前線帶回來的退燒藥放在針管裡,自己給女兒注射,就是這樣每天都一遍又一遍注射,終於使女兒的燒退了。

新中國成立後,夫婦倆面臨著新的選擇:一是分手各回各國;二是一個人改變國籍跟隨另外一個人去到他的國家。二人深知在一起不易,自然是選擇珍惜家庭。鄭律成主動的說:“我是一個國際主義者,在朝鮮在中國,都是一樣幹社會主義。”在周總理的親自批覆下,鄭律成加入中國的國籍,繼續他的創作之路。

一外國人做出一支感人的曲子,被特批加入中國國籍,還葬入八寶山

62歲的時候鄭律成因病突然去世,因為走得太急丁雪松都沒來得及看丈夫最後一眼。鄭律成死後,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烈士陵園裡。而丁雪松在丈夫去世後悲痛欲絕,一心撲在工作上最終成為新中國的第一位女性駐外國大使館大使。

一外國人做出一支感人的曲子,被特批加入中國國籍,還葬入八寶山

1988年,經國家批准,將鄭律成譜寫的《八路軍進行曲》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一外國人做出一支感人的曲子,被特批加入中國國籍,還葬入八寶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