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兼程砥礪前行鑄輝煌—四川省渠縣中學百年回眸

風雨兼程砥礪前行鑄輝煌—四川省渠縣中學百年回眸

滔滔渠江東去,巍巍八濛矗立。走過一個世紀的春秋,歷經一百年的寒暑,四川省渠縣中學愈加英姿勃發。

在步履鏗鏘中,在砥礪與滄桑的蛻變中,在榮光與夢想的匯聚裡,渠縣中學恪守校訓、不忘初心,在求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壯大,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神聖使命,書寫出一曲杏壇讚歌。

  百年追夢

  激情如火,初心立學

歲月如歌,歷史的旋律仍在書香裡鳴奏;

風雨無悔,閃爍的星火將在希望裡燎原。

回首光陰,彈指一揮,百年轉瞬即逝,歲月帶走的只是往日的塵煙,留下的記憶卻足以撐起昔日的光華。在那戰火頻繁的年代,國人備嘗苦難,目睹積貧積弱的危害,於是培養子弟、興師立學成為他們強烈而迫切的願望;一批有識之士以“經世治學”為己任,爭相奔走呼籲興辦更高層次的學校。作為留學日本的同盟會成員,藍經惟廣育桃李、甘露天下的“惟經、惟道”思想源遠流長,對渠縣的文化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秉承“興學救國”的思想,渠縣中學的先輩們篳路藍縷,在求索中前進,播下了星星之火。而今,歷經一個世紀的滌盪與沉澱,學校“立德樹人”、“傳道授業”思想歷久彌新,已形成“學無涯、思無邪”“心有愛、教有方”的學風教風文化,從而奠定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根基。在這裡,風雨如歌,歲月漫漫,一代代渠中園丁秉承著工匠人的使命感,踏上了一條忘我、執著、奉獻、收穫的夢想之路。在這段跋涉的征程中,他們有過困惑,有過煎熬,甚至退卻;但更多的是收穫,是驚喜,是新生!在心中縈繞的永遠是“不忘初心”!

1917年,藍經惟聯合縣內知名人士16人,向縣知事公署要求開辦“渠縣中學”,若能開辦,甘願捐資,不要薪俸!

1917年8月21日,渠縣中學堂在考棚(今渠江鎮一小校址)揭牌;

1918年2月,“渠縣中學堂”正式招生,接納如飢似渴的“學子”;

1922年,遷址渠江書院(今川東鑄石廠址);

1925年,遷回考棚,同年縣教廳批准,學校附設一年制師範科;

1928年,開始籌建渠中新校舍;

1929年1月,駐軍羅澤州部旅長兼渠縣知事熊玉璋選址渠縣縣城北較場正式興建渠中新校舍;

1950年,先後有渠縣縣立女子中學、協輝中學高中部併入渠中;

1960年,渠中列為“四川省高完中試辦重點中學”,在校內成立渠縣師範專科學校;

1982年,學校逐步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渠中老校友國家計委老領導石啟榮多方協調,先後撥款數百萬元支持學校修建,學校教學樓修繕工程陸續上馬,學校面積不斷擴大;

1994年開始,學校先後修建了教學樓、學生宿舍、室內體育館、標準田徑運動場,禮堂完成改造;

1998年,渠中被省教委批准為“重點中學”;

2003年,渠中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13年,渠中被省教廳批准為“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17年初,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面積得到擴展,學校全面進入了民主管理、規範管理、跨越發展的新時代。

從1918年“垮一班”算起,渠縣中學在民國時期32年間,先後共有35任27名校長。建國後到2017年的近七十年間,渠中經歷了14任校長。

篤志卓越,苦心孤詣育英才;求是鑄新,厚積薄發寫新篇。49任校長,數以千計的知名校友,無數的渠中先輩,是他們用堅實如鋼的信念,用勤奮耕耘的執著,用熾烈如火的熱情,在歲月風霜之後捧出渠中的累累碩果。

 百年力量

  逝水流年,志心鑄基

砥礪與滄桑的蛻變,光榮與夢想的匯聚,今日的渠縣中學,高擎“修身明道,篤志尚學”的育人宗旨,在風景瑰麗的華鎣山西,渠江河畔卓然而立。

自建校以來,渠縣中學便沿著求實務實之路,奮力前行。

1983年至2003年,學校通過各種渠道,先後籌集各種資金,新建改建教學樓6幢,學生宿舍樓4幢,辦公、實驗樓2幢,電教圖書樓1幢,教職工食堂1幢,室內體育館、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游泳池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歷經近百年風雨,今日的渠縣中學校園風景如畫、生機勃勃,已成為一所佔地面積173畝、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現代化、高標準重點中學。

這是一座洋溢著現代氣息的求學樂園。步入校園,綠樹成蔭;來往學子,知禮有度;課堂之上,書聲琅琅,一派好學氣象蔚然成風。校園裡,各種宣傳欄處處透著青春的活力和濃郁的人文氣息;400米環型塑膠標準運動場、足球場、室內籃球體育館裡,穿梭著矯健的身影;理化基礎實驗室和30餘萬冊藏書的圖書館,滿足著孩子們的求知慾;學生活動中心、溫馨的教工之家,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學習知識、強健體魄的廣闊平臺。6個年級128個教學班,7900餘名學子,在這裡度過人生早期知識沉澱和人格形成的金色年華。

這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創造之地。多年的奮進,換取今日的佳績頻傳;多年的耕耘,換來今天的譽滿四海。渠縣中學2011屆至2017屆高考本科上線率都保持在50%以上,清北班重本率100%,珍珠班本科率100%,在達州市同類高中內,渠縣中學每年高考重點上線率、本科上線率更是位列前茅。一封封捷報傳來,一個個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學子,從這裡走向夢想的殿堂,他們是渠縣中學永遠的驕傲,見證著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與拼搏。

每一次跋涉、每一次成長,都深深烙著渠中前行中厚重而鏗鏘的跫音。百年磨一劍,渠縣中學憑藉蓬勃的活力與朝氣、實力與秉性,以厚積薄發之勢,塑造出“桃李滿天下”的育人佳話。

  百年耕耘

  點石成金,同心育才

歲月如歌,她鏗鏘前行、負重致遠;

育人為本,她耕耘求索、滋蘭樹蕙。

一百年來,渠縣中學的耕耘者們來自祖國四面八方,抱著追求共同的教育理想,投身到渠縣中學這塊熱土。他們從探索中品味甘甜,在改革中體驗昇華,在創新中創造價值與幸福,用真切、執著、智慧的眼光和才思書寫著人生的詩歌。

目前,渠縣中學擁有500餘人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19人(碩士生18人),大學本科學歷431人,大學專科學歷26人。他們中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特級教師和特級後備教師12人,省級骨幹教師20人,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四川省教學名師5人,中學高級教師146人。高層次教職工學歷比例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為學校的教學質量注入了不竭動力。陣容強大的教師團隊,堅守在這裡,以“求實、創新、和諧、發展”為辦學理念,迎來一張張稚嫩懵懂的面孔,送走一批批自信、優秀的學子。

實力,體現於現有師資水平,更體現於持續提升的機制。渠縣中學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培訓,通過開展學業質量保障體系課題,引領教師專業成材。通過外派教師學習、為教師指定閱讀書目、觀賞名師課堂實錄、研究全國各套高考試卷等方式,全面跟蹤新的改革形勢,更新教育理念,開闊教師視野,樹立起“要學生學”變成“學生學”的基本理念,真正做到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相結合。每年開展多個評選活動,以大會表彰和櫥窗展示的形式予以嘉獎、激勵,形成了“你追我趕、樹立師德新風、爭創一流工作業績”的良好局面。

雄厚的師資力量,保證了渠縣中學良好的辦學質量。在朗朗的讀書聲裡,在片片嫩綠折射出的希望中,渠中正在朝著“川東名校,巴蜀典範”的高品位現代化中學的目標,邁出堅實有力的步伐!

  百年探索

  千帆競發,苦心孤詣

課程,是她育人的載體;教學,是她創新的沃土!

渠縣中學始終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打造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發揮教師特長、體現學校特色、貫徹三維目標的課程體系,基礎型、拓展型、探究型三類課程的建設齊頭並進,碩果紛呈。

基礎型課程方面,重視自主學習與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嚴格執行作息時間,杜絕隨意增減課程門類和擠佔課時現象。“陽光體育”活動鑄就孩子們強健的體魄,保障了每天一小時的鍛鍊時間。

拓展型課程方面,開展“快樂活動日”課程,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涵蓋了體育鍛煉、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班團隊和社團活動等多個方面,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讓每一個孩子的潛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探究型課程方面,基於學生需要和教師特長,開設課程。幫助學生掌握課程的基本形式、基本要求、課程資源、學習方法等,做到有主題、有內容、有過程、有結果。

學校通過蹲點了解課堂動態、推門聽課、深入調研、課堂開放活動、專家指導等方式,千方百計提升教學水平。全面把握習題難度、內容廣度、思維訓練等要素,以“精心、精緻”為核心設計、佈置作業,促進持續提升。

百年育人

  德行操守,並駕齊驅

德育,是渠縣中學辦學的初衷,也是她不變的追求!

如果說文化課程是解惑和授業,那麼對孩子們品德的培養,可稱得上是“傳道”。“道”是深藏於內的德行操守,是體現於外的氣質形象。

學校持續強化班主任建設專題,以“四種會”(即“每月一次主題班會,每週一次班主任會議,每學期1至2次班主任經驗交流會,每學期1次家長會”)為核心,開展主題班會觀摩活動,讓所有班級在交流實踐中汲取寶貴經驗,提升育德功能和管理水平,通過舉辦主題班會評比活動,激勵老師加強學生的德育培養。詳盡而極具可行性的班主任工作流程、考核制度,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熱情。先後邀請多位德育專家舉辦各類培訓、講座,以“文明月”、“科技藝術節”等為青少年興趣培訓項目,開展各項活動,培養學生的品德和審美能力,以文化帶動德育建設。

在升國旗儀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校園活動、安全教育、防火防水防傳染疾病等關鍵節點開展主題講話,從多方面陶冶情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對心靈的薰陶和滋養,學校還從學生著裝儀表、言行舉止、文明禮儀、課間紀律、環境衛生、宿舍衛生抓起,從每一個細節抓起,提升文明素養和整體形象。秉承家庭、社會與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匯聚多方力量,形成全方面培養格局。參加“慶國慶、迎回歸”愛國主義知識電視大賽,初中組獲全省第一名、高中組獲三等獎,高中生公民道德知識競賽獲全省第二名,歌詠比賽獲全省第二名;四川電視臺在該校拍攝的談話節目《永不言敗》、《愛在這裡》、《體驗成功》深受觀眾好評。

 百年輝煌

  鏗鏘玫瑰,丹心綻放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渠縣中學重視學校內部管理,努力提升師生素質,增加師生學習能力,積極探索快樂教育辦學思路,努力打造積極向上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成長,讓老師在快樂中發展突破,學校高考業績獲得社會高度點贊。

2017年,渠中高考再創輝煌:一、本科上線迅猛增長,學校本科上線1200人(不含藝體),佔全縣升學比率55.6%,本科上線人數雄踞渠縣榜首;二、重本上線再攀新高,學校重本上線425人,佔全縣升學比率50.8%;三、學校珍珠班、實驗班耀眼閃光,珍珠班、實驗班學生重本上線率100%;四、“低進高出”卓見成效,三年前中考成績B等級學生,經過在學校長時間刻苦努力,高考取得顯著成績,其中最具代表的有黃東633分、王渠572分、黃俊林563分;

在渠中歷經的一百年中,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經歷了幾種社會制度的變遷。但是,不變的是她用永恆的文化氣息和傳播力量,把這片古老的土地帶進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文化時代。見證了這片土地上數代人的追求、夢想、探索、奮進的足跡,銘刻著幾代人的艱辛努力和付出。這是渠縣歷史特別是渠縣文化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

誨人不倦,潤物無聲的先驅,在歷史的長河中,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殊榮。“省級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市級依法管理示範學校”、“市級最佳衛生單位”、“科技教育示範基地”、“達州市教育科研示範學校”、“達州市校本教研基地”、“渠縣高中教育優勝學校”、“成都軍區國防生源基地”……

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先賢,也孕育了滿天下的桃李,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專家、學者、名流以及英雄人物。原國家計委部級領導石啟榮,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蔣華北,英國皇家統計協會科研委員會委員張文揚教授,國家知名教授牟本忠、張正祿、張正元,國家兵工部坦克總設計師唐時超,攀巖全國冠軍王建民,革命烈士劉浩等。

創新發展、全面開花的思維,激發更多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和積極性。“微楷玉扇”被英國皇家博物館收藏;在四川省第30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學生作品《無線輸電器》榮獲省一等獎,在全國青少年“未來杯”創意設計大賽中,李晗天同學的作品《未來的地球人》獲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同時,李晗天獲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自主招生資格。

 繼往開來

  砥礪前行,恆心永鑄

“渠中的前身叫‘渠縣中學堂’,剛建校的時候,一窮二白,缺資金、少老師、沒場地,連個像樣的辦公樓、辦公桌都沒有。那時候天天還打仗,課上著上著就不讓上了,就要關門,一波三折,每位親歷的人,都不能忘記當年建校的艱辛與苦痛。”退休老教師如是說。渠中真正大興是在1984年以後,學校領導思想比較開放,而且很富有創新精神,提出“師資強、校風嚴、質量高”口號,建立《渠縣中學崗位責任制試行意見》、《關於推行校務公開的實施意見》,設立各種獎助學金等,至今對學校的發展都還有著深遠的影響。

學生家長認為:經歷百年的學校並不多,一所優秀的學校不僅僅需要優秀的老師、美麗的教學環境,更深層次的是它的文化積澱和教學成果,渠中建校百年,培育了這麼多的名人、名流,說明她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以育人為核心的學校,對於家長來說,這就是最需要的學校。

渠中畢業的老領導如此評價母校:百年名校,人才搖籃,治學寶庫,普教典範。渠中知名校友祝福母校: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渠縣中學緊跟時代步伐,奮勇前進,高歌遠航,在未來的前進道路上會做得更大、更強!

渠中的輝煌發展,離不開歷屆縣委、縣政府對學校的深情關懷和特別厚愛,是46任渠中前任校長努力奮鬥的結晶,離不開數以千計的知名校友和無數渠中先輩的大力支持,離不開社會各界朋友對渠中的關注關愛,更離不開渠中全體教職員工的辛勤付出。

歷史永遠屬於過去,未來正向我們走來。站在新的起點,渠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渠中的今天需要渠中人去書寫,渠中的明天更需要他們去描繪,帶著這份使命和責任,全體渠中人正同心同德,開拓進取,面向世界擁抱未來。為把渠中建設成為全省一流的巴蜀名校,續寫渠縣中學新的百年輝煌而努力奮鬥。(王松柏 桂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