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繼“水果自由”“雞蛋自由”後,“豬肉自由”成為近期討論很多的一個話題,有人調侃:“今年的豬價,八月賭一賭,九月換路虎,十月存存貨,年底邁巴赫……”

這種調侃讓“二師兄”身價倍增的事實多了點樂趣,但拋開玩笑,實際情況已經發展到國家需要動用“看不見的手”來調控了——用數據說話,上個月,也就是2019年第34周(8月19日-8月23日),16省(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32.61元,環比漲8.0%,同比漲74.4%。

這是什麼概念?不知道對您來說是什麼概念,反正龍大姐我是暫時失去“豬肉自由”了……

國家一出手 就知有沒有

您可能有疑惑,怎麼拿上個月的數據說事兒?答案我可以直接告訴您——這個月,豬肉快要降價了。降價的原因簡單粗暴——國家動手,搞來了更多的豬肉。

9月17日,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發佈關於做好2019年9月份中央儲備凍豬肉出庫提貨有關事項的通知。

通知顯示,根據相關部委要求,9月19日13時至16時將組織實施中央儲備凍豬肉投放工作,方式為競價交易,交易數量為1萬噸,每個企業成交數量不超過300噸(含)。

這意味著,19日將有1萬噸豬肉進入市場,在供應增加後,豬肉價格有望下降。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這是中央儲備肉,在中央出手之前,許多地方早就動手了——濟南市在9月12日投放了1500噸儲備凍豬肉,廣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和廣東省財政廳中秋期間也組織投放了1260噸省級儲備凍豬肉。

豬肉漲價?不怕,家裡有餘糧~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先不去考慮“十月屯豬肉”到底能不能換邁巴赫的事兒,講到這,疑點又來了,按說早就投放了,價格不是應該早就回落了嗎?怎麼還漲價呢?

首先,從開放儲備到流入市場還需要一段時間,除此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消費者的態度——這逆瑪不是“殭屍肉”嗎?咋這麼坑,讓人民吃凍肉,危害健康怎麼辦!

哎,要不說科普之路任重道遠呢,今兒龍大姐就給大家掰扯掰扯什麼是“殭屍肉”,什麼是“儲備肉”。

殭屍肉之謎

不少人都聽說過“1967年的殭屍肉”這一說法,但具體是怎麼回事,要從2015年6月1日說起。當時,海關總署開展了一項打擊凍品走私專項行動,全國各海關的“戰果”都是“XX地查獲XX萬噸走私凍品”,畫風比較正常,關注的人也少。

到了2015年6月23日,一篇標題極其驚悚的文章竄上頭條——“走私‘殭屍肉’竄上餐桌,誰之過?”網友們一看見殭屍就來精神了,紛紛關注評論轉發,把“殭屍肉”一詞穩穩留在了互聯網的記憶裡。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70後”豬蹄、“80後”雞翅,誰看了不興奮?一想到每天吃的肉,比自己年齡都大,犯不犯惡心?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此外還有些戲劇化的描寫,什麼資深警員差點被陳年老肉燻吐啦、不法商家添加化學藥劑一秒處理腐肉啦……反正怎麼噁心怎麼來,鬧得當時全國人民幾乎聽見“凍肉”倆字就要吐。

實際上呢?“殭屍肉”一詞,與走私凍品高度關聯。2015年,我國海關查獲了42萬噸走私凍品,包括牛肉、豬肉等多種肉類。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由於來源不明,很有可能包含未按規定處理的國外戰略儲備物資。至於年份問題,多位食品安全以及冷鏈專家表示,從冷凍技術上來說,肉品被保存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完全可能,但話說回來,技術沒啥大毛病,就是貴啊!約合每年每噸2190元-5475元,“殭屍肉”的存在並不符合經濟學原理……

總結起來就是,幾年的“殭屍肉”或許有,走私進口的沒有任何檢疫標誌,流入市場十分危險,應該取締;存在60、70、80後“殭屍肉”?沒有證據!


正是這些未經證實的“殭屍肉”傳說,導致了民眾對“儲備肉”的不信任。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被冤枉的儲備肉

“儲備肉”確實冤,冤的程度不說六月飛雪吧,五月份為它下一場也足夠了。拿上邊兒提到的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舉例,這是個專門從事國家儲備糖、國家儲備肉類管理的單位,成立於1998年,財務關係歸中央管。

正規機構!

糧食、糖、肉儲備都是國家應對突發災害的重要物資,產量高的時候國家買回來存著,產量低的時候低價拋出,調度使用都是國務院說了算。現在國家拿出“儲備肉”穩定市場,屬於正常的“宏觀調控”。

不過由於民眾缺乏對“儲備肉”的認識,反而營造了一種“好心辦壞事”的尷尬氛圍——這肉凍了多久?不會吃壞了吧??現在局勢已經這麼緊張了嗎???我是不是再也吃不到新鮮豬肉了????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嘟——打住啊,越想越跑偏,沒那麼嚴重!而且說是“儲備”,肉並沒有凍很久——無論是儲備肉還是儲備糧,都實行輪儲制度。也就是說,每隔幾個月就會把舊貨投放到市場上去賣,同時購入新貨儲備,以此確保儲備品的新鮮。

想也知道,如果什麼肉一下子儲存了10年,突然想起來要用才拿出來,那是個什麼地獄倉庫?裡面的綠毛都得長到三尺高了吧?

說回肉類儲備。

在溫度方面,專家研究表明,冷凍豬肉時,-18℃、-26℃和-35℃三個溫度下,冷凍效果差不多,所以考慮成本的情況下,肉類儲備倉庫的溫度是-18℃(家用冰箱冷凍層也是這個溫度)。

在時間方面,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2個月,不管是多低的溫度,到了9個月時豬肉都會口感變差、肉質變老。

所以我國規定儲備豬肉的存放條件是-18℃,保存時間6個月,但並不是說把肉凍上6個月,而是在進貨銷售過程中不停地更換流動,消費者買到的就是生產不超過4個月凍鮮肉,國家標準也限定冷凍肉類的冷凍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

人人都是“雙標狗”

所以說,只要檢疫合格,吃一塊凍了4個月的豬肉真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要說值得驚訝一下的凍肉嘛——“4000年前的猛獁象腿肉”瞭解一下!

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教授,首個在琥珀中發現恐龍的人類,粉絲眼裡著名的“嚶嚶怪”,一己之力把母校排名在國際上拉高30+位的神級“大牛”,擁有一項“饞壞隔壁小朋友”的人生成就——吃了一塊4000年前的肉。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猛獁象的軟組織樣本

2011年2月中旬,邢立達直播“把4000年前的猛獁象腿做成菜”。他表示:“繼10年前煮了恐龍化石喝湯(1口)之後,於2011年2月12日零點,吃了西伯利亞出土的猛獁象帶肉版本的腿肉一片,長8.9cm,寬4.1cm。煎,10成熟,加鹽。”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隨後,邢教授還形容猛獁象腿的味道和野豬肉差不多,口感粗糙,有點沙土味道,且略帶點邪惡的感覺。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就問你想不想吃?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露出凍土表面的西伯利亞野牛“藍寶貝”

類似的邪惡“食物”還有5萬年前的野牛“藍寶貝”(Blue Babe):1984年,美國阿拉斯加大學研究人員吃了一隻西伯利亞野牛的頸肉,他們加入大蒜、洋蔥、胡蘿蔔和土豆,還有很多複雜香料,最後配上一瓶上好的葡萄酒,享用這5萬年來僅此一頓的大餐——5萬年前,吃牛的物種沒有佐料;如今,有佐料的人類就這麼一頭牛……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五萬年前的西伯利亞野牛

“殭屍肉”,50000年前的,敢吃嗎你?

吞口水了嗎朋友們?所以說有的事兒換個角度想就完全不一樣了,雙重標準要不得啊!幾千幾萬年的天然凍肉大家垂涎不已,凍了幾個月儲備肉有什麼好怕的?

看見了沒,作為純中國人,肉是一定要吃的,不管發生什麼事,咱都要吃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