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資訊:一位銅管演奏家的演奏生活

當然對於所有的演奏家來說,演出時都勢必揹負沈重的壓力,在演奏廳中,想聽見「預期中的銅管聲響」,無論對多優秀的銅管演奏家而言,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們的壓力和其他的演奏家究竟有何不同,或許你會有興趣和我們來一探究竟。


音樂資訊:一位銅管演奏家的演奏生活


(筆者Joe Docksey為《Dever銅管樂團》的執行總監兼首席小號)

銅管演奏家每次演奏都像是走在鋼索上,吹錯一顆音和漏吹一顆音的差別微乎其微,一顆音準、節奏正確的音取決於嘴唇肌肉的控制、吐氣的速度和正確的指法,就像在果嶺上打高爾夫球,速度、平衡還有方向正確兼具才能入洞,你知道這樣的機率有多小。

如同指紋,沒有一模一樣的嘴唇,對銅管來說,即便你能「吹出聲音」但不代表每片嘴唇都適合吹奏銅管(甚至還能細分為「適合吹奏高音銅管」和「適合吹奏低音銅管」的差別。)

氣候條件和身體狀況都能改變嘴唇的狀態,例如:感冒會使嘴唇乾燥、空氣的溼度也會對嘴唇造成影響。因此,銅管演奏者得隨時對這種多變的狀態處於備戰狀態。

大家都清楚:銅管吹奏高音比吹奏低音危險,那是因為銅管皆用泛音吹奏,當音高越高,兩顆音之間的距離越小。

這種時候,想要吹對音就有點像是射飛鏢,演奏者必須精準控制嘴唇的肌肉、吹氣的速度以及力度,這時候更別說其它演奏技巧了,例如能使音色更優美的顫音等等,因為緊接著的下一顆音符,演奏家必須將上述過程從頭再來,幾乎沒時間讓你琢磨上一顆音符的處理。

想要擁有完美的控制能力,來自良好的教育、大量的經驗和一點運氣,要成為一位專業的銅管演奏家需要數十年。

然而,艱難的是,即便銅管演奏家成功演出了一次,也不代表你能像學會騎腳踏車一樣永遠不會犯錯,以筆者的《Denver銅管樂團》為例,團員們每天會練習基本練習,一般來說不會休息超過1天,因為1天的休息日必須要2天的高密度練習才能回覆至可以演出的程度,依此為推,若是休息了兩週,便要至少四周的練習才能完成表演。

除此之外,銅管演奏家還得擔心嘴唇的疲勞,因為嘴唇的肌肉相對其他來得小,退化的速度也快得多,因此在練習與演出之間的平衡一直是個難題:休息太久會讓肌肉變小,練習太多又會使肌肉過於疲勞。

最後,所有的職業銅管演奏家,一生都在追尋「完美」的樂器,一位銅管演奏家的成功,樂器本身佔有非常大的因素。以筆者的小號來說,最常使用的五把小號都是由田納西州的Cliff Blackburn所制,他們製作的小號全是手工且鍍金,想訂製樂器至少得等上一年。其次,對吹嘴的慾望同樣無止盡。

最後「安全第一」在演奏銅管的領域裡並非優勢,太過謙卑且猶豫的人不適合演奏銅管,「信心」絕對是首要條件。

現在,你知道的演奏銅管的所有困境,就好好的坐下來享受走過荊棘道路所得到美妙樂音吧!


源自:網絡


音樂資訊:一位銅管演奏家的演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