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秋開學與學生談話校長髮言稿

 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

  告別了漫長又寒假,我們逆行而上,我們懷著激動而愉悅的心情,迎來了嶄新的學年,在萬物復甦的春天,我們一起迎來了開學。

  剛剛過去的一年,全體教師表現出了事業心強、踏實勤奮、銳意進取、敢於創新、勇於實踐的精神狀態。全校教職員工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事業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以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落腳點,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苦練內功,增強內涵,緊緊圍繞全面提高教育質量這個核心目標,自加壓力,默默無聞,辛勤耕耘,我們的教育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去年全縣教師節大會上,我校表彰了市級優秀班主任何忠紅、縣組優秀老師萬加千,林瑜老師。鎮級楊林、饒婧優秀班主任、教育工作者:陳德華,鎮級優秀教師羅兵、田靂、陳德林。

回顧過一學年,2019年600分以上9人,考入銅仁一中3人,思南中學11人,印江中學71人、印江一中89人。同時2016屆畢業生龍俊在2019年高考考取北京大學物理系。

至此,我校3名同學考取北大,同學們,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向老師們同學們表示感謝,感謝老師為我們付出的勞動和為學校做出的貢獻。

今天春意盎然,我只講一個問題,兩個故事。同學們在學校學什麼?(追問兩次)立德樹人,闡述“立德”的深遠意義(拾金不昧、不亂丟垃圾、不橫穿馬路),學好《中學生守則》(1、愛祖國,尊敬國旗國徽,奏唱國歌肅立,升降國旗行禮,瞭解國情歷史。2、遵守法律法規,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校規校紀,遵守社會公德。3、熱愛科學,努力學習,勤思好問,樂於探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有益的活動。4、珍愛生命,注意安全,鍛鍊身體,講究衛生。5、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生活習慣文明健康。6、積極參加勞動,勤儉樸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7、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禮貌待人。8、熱愛集體,團結同學,互相幫助,關心他人。9、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10、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社會主義價值觀呢?理解得怎麼樣?

向全體同學提出希望:樹立高遠的追求,培養高雅的氣質,追求高尚的靈魂

講三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為什麼要讀書?

讀不讀書的大不同。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父親說,一棵小樹長 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 lǐn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初中畢業簡單的修補。大學畢業可以設計房子。碩士、博士可以發明創造了。

兒子說,知道了。爸爸又問: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不丟人?兒子說,丟人。

爸爸說: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就高。

我國臺灣作家龍應臺對他兒子曾經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她說,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這句話可以說是說得太深刻了,現在的很多人,正是由於年少時沒有好好讀書,使得自己長大了之後,又沒有一技之長,於是不得不四處奔波,為了生存,在這個世上苦苦地掙扎。

每個人對於工作的解釋,那都是不一樣,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所以對於工作而言,我們不應該要有抱怨,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步,慢慢地把工作做好,只有這樣才會有所回報。

如果當你不懂得讀書時,那麼你已經失去了自由,在未來的生活中,你將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只有當你年少時,努力地去用功讀書,學會了一生的本領,那麼你的未來,才會比別人更加精彩。

龍應臺除了是一個知名的作家外,那麼她還是一個母親,一個平凡的母親,因為他深深地懂得,一個人只有用知識才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除此之外,另無他法。要是你在年少時不努力去讀書,不去認直學好本領,那麼你出到這個社會之後,你將會處處碰壁。英國的培根也說過同樣的話,他說:”知識就是力量。

第二個故事:什麼才是你生命中的核桃

  山谷的禪房裡有一位老禪師,他發現自己有一個徒弟非常勤奮,不管是去化緣,還是去廚房洗菜,這個徒弟從早到晚,忙碌不停。這小徒弟內心很掙扎,他的眼圈越來越黑,終於,他忍不住來找師傅。他對老禪師說:“師傅,我太累,可也沒見什麼成就,是什麼原因呀?”老禪師沉思了片刻,說:“你把平常化緣的缽拿過來。”小徒弟就把那個缽取來了,老禪師說:“好,把它放在這裡吧,你再去給我拿幾個核桃過來裝滿。”小徒弟不知道師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進來。這十來個核桃一放到碗裡,整個碗就都裝滿了。老禪師問小徒弟:“你還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裡放嗎?”“拿不了了,這碗眼看已經滿了,再放核桃進去就該往下滾了。”“哦,碗已經滿了是嗎?你再捧些大米過來。”小徒弟又捧來了一些大米,他沿著核桃的縫隙把大米倒進碗裡,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進去,一直放到都開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來,突然間好像有所悟:“哦,原來碗剛才還沒有滿。”“那現在滿了嗎?”“現在滿了。”“你再去取些水來。”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裡倒,在少半碗水倒進去之後,這次連縫隙都被填滿了。老禪師問小徒弟:“這次滿了嗎?”小徒弟看著碗滿了,但卻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師傅是不是還能放進去東西。老禪師笑著說:“你再去拿一勺鹽過來。”老禪師又把鹽化在水裡,水一點兒都沒溢出去。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禪師問他:“你說這說明了什麼呢?”

小和尚回答:“時間只要擠總是會有的。”老禪師笑著搖了搖頭,說:“這並不是我想要告訴你的。”接著老禪師把碗裡的那些東西倒回到了盆裡,騰出了一隻空碗。老禪師緩緩地操作,邊倒邊說:“剛才我們先放的是核桃,現在我們倒著來,看看會怎麼樣?”老禪師先放了一勺鹽再往裡倒水倒滿之後,當再往碗裡放大米的時候,水已經開始往外溢了,而當碗裡裝滿了大米的時候,老禪師問小徒弟:“你看,現在碗裡還能放得下核桃嗎?如果你的生命是一隻碗,當碗中全都是這些大米般細小的事情時,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麼放得進去呢?”小徒弟這次才徹底明白了。

我們怎樣才能先將核桃裝進生命當中?如果生命是一隻碗,又該怎樣區別核桃和大米呢?如果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麼,生活就簡單輕鬆了。我們要把核桃先放進生命的碗裡去,否則一輩子就只會在大米、芝麻、水這些細小的事情當中

核桃就放不進去了

現在問題留給你:生命是一隻空碗,應該先放進去什麼呢?什麼才是你的核桃。

  第三個故事:我們來看看衡水中學的作息時間表:5:30起床,5:45早操,6:00-6:30早讀,6:30-7:10早飯,7:10-12:00五節課,12:00-12:45午飯,12:45-13:45午休,14:05-18:15再上五節課,18:15-18:50晚飯,18:50-19:10看新聞,19:15- 22:50三節晚自習,23:30回寢室洗漱,23:30-00:30管理員阿姨“溫馨提示”睡覺。我們在羨慕別的學校厲害的時候,可曾想過他們的學生是多麼的努力,多麼拼命!這就是今天我要告訴大家的:不怕苦,苦一陣子,怕吃苦,苦一輩子。

同學們,新的學年開啟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載新的夢想。為了讓我們的夢想成為現實,我代表學校向同學們提幾點希望和要求:

  九年級畢業班的同學們,幾個月的時間,時不我等,此時的你們,匯聚著老師們更多的關切的目光,傾注了老師們更多的心血,你們將承載著學校和家長的希望,開始最後幾個月的衝刺。希望你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散時間,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今年以優異的中考成績向母校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希望同學在最好的年齡,綻放出絢麗的色彩。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新的挑戰、新的渡口,面對波瀾不驚的海面,我們即將遠航,在2020年這個不尋常的年份裡,收穫一個美好的結局。


2020春秋開學與學生談話校長髮言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