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陽鎮紮實推進水環境治理工作:五水共治 倒逼轉型

 近年來,宣州區水陽鎮始終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成立水環境治理工作領導組,紮實推進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五水共治”倒逼發展轉型,讓水淨起來,以水系連通讓水流起來,持續推進水環境質量改善和生態修復,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建管並重推進水質量改善

  為抓好水汙染防治工作,水陽在完成《金寶圩水環境整治工程方案》基礎上,結合特色小城鎮建設和長江經濟帶大保護的要求,編制出臺“多產業融合、全區域管理”的綜合治理規劃,積極引進社會資本謀劃實施好溼地“迷”鎮項目,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質量同步改善。同時,積極推進生態養殖,規範水面發包行為。通過限價競水質模式,在全鎮範圍實行“種草、投螺、稀放、配養”生態養殖模式。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興農,以農村“三變”改革促進水面經營權與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結合發展現代農業。

  為全力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陽鎮紮實推進水系貫通工程,增強自我淨化能力,開展河溝清淤試點,爭取至2020年前重點溝渠全部清理一遍。同時,加快內外水系循環建設,推進水廠整合提升,將全鎮自來水廠整合為一個取水口、一個水廠供水,並引進城區或其它水庫的優質水源建設第二水源地,全面提升供水能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落實汙染防治措施。實施四個社區汙水處理廠及管網提升工程,選擇經濟條件好、積極性高的村推廣微動力治汙項目,完成全鎮三年1萬戶改廁任務,做好黑臭水體和“散、亂、汙”企業整治,確保工業和生活汙水全部收集進入汙水處理設施。

  疏治結合倒逼發展轉型

  在狠抓水汙染防治工作的同時,水陽鎮還積極構建水汙染防治體系,以“五水共治”倒逼發展轉型,使得全區河湖生態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穩定向好。

  建好設施“截汙水”。建成了水陽、楊泗、裘公三座汙水處理廠,在較大村莊建設微動力汙水處理設施。投入683萬元調整完善了農村清潔工程運行模式,建成了6個省級中心村和40個區級美麗鄉村整治點。對17座非法碼頭砂石作業點進行拆除,消除了集鎮區域沿河汙染源。

  管好養殖“治河水”。清理了域內3400餘畝河蚌養殖點和水陽江沿線60條生活漁船。組織鎮村幹部和養殖大戶到外地考察學習生態養殖模式,對7個村試點塘口給予補助並適當延長承包期限,以經濟效益提升發揮示範帶動效應。

  提標“防洪水”。2018年投資1000多萬元開展了8公里堤防加固、2.8公里圩堤防滲等水利工程。投資500多萬元對水陽社區、裘公社區防洪牆實行加固加高,阻擋沿江垃圾傾倒,塑造了沿河景觀帶。

  疏通“排澇水”。在投資280萬元開展清淤試點基礎上,每年安排部分資金專項用於溝渠清淤,對廢棄溝稍進行回填,在提升內河水系貫通能力的同時增加了耕地。完成了裝機容量3600KW鳳聯排澇站規劃設計工作,建設控制閘,為內外水循環流動奠定基礎。

  提質“保供水”。將取水口遷移到水源相對較好的河道並設置保護網。利用水陽江航道整治契機爭取項目資金,編制上報了自來水取水口遷建工程方案,逐步解決外河水質和水位對取水口的影響,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