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最近好多传统媒体,以及纸媒转过来的大佬们,总有几个人会在群里发一些闷骚式自问自答:比如:“哎,我的文章怎么没有点击量?”或者“我的文章为何总也过不了原创?”以及“我是老了,文章没人看,青云也没有。”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看了他们的牢骚,我会好奇的点开他们后续发来的文章,看一看。打开后大多数是美文风格,文风抒情美好,亦或如一篇日记,碎碎念叨今天发生的事情。

最后观点导入内容乏善可陈,即无大惊也无大喜。但大量华丽辞藻堆砌出优美的人文景观,或棋牌休闲娱乐区,让你觉得,说真的其实如果再配上一壶茶,拉上一段二胡,也不失是一段佳话时间。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但是为什么这样的文字,却不能获得自媒体的认可和共鸣呢?下面非非说下我的观点

自媒体的是根据手机的发明后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产业。

因此大多数自媒体的受众是手机阅读。那么手机阅读用户他们最需要什么?

根据需要分为以下几类人:

1、短平快阅读需求

2、情感空虚阅读需求

3、知识快速浏览型搜索

4、快速寻求共鸣,充电式阅读

5、放空思想,休眠式阅读体验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因此以上五点都跟快速、浏览这四个字紧密相关。但是写作的人,一旦坐在电脑前,陷入在文字里,往往失去了一切,只有翻飞的思维,不停跳跃出来的知识输出,或语境输出。

甚至很多原来传统传媒额作家,沉浸在自己美妙的构图中,然后通过自己的文字,描写出来。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这是以往很多纸媒大佬最擅长的写作方式。但是他们完全忘记了,过去,车马很慢,追一个人甚至需要用半生情书,来打动她,所以剩下的后半生,只能用力去爱。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基于这种感情打底,他们完全不了解现在拿着手机的用户,是没有时间去欣赏你这种美妙构思出来的意境的。手机用户,一是趋于年轻化,而是趋于碎片阅读。

那么当他们碎片阅读到一些仅仅是曼妙的构思时,已经不足以望梅止渴了。因此自然就有了不同的用户需求。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自媒体无异于一个移动的图书馆

说到图书馆,我们想到的是什么?各种分类书架,比如:政治类、文学类、历史类、计算机类、财经类、外国语言、外国文学类等等等等。

因此现在的自媒体所打造的就是这么一个平台。他并不是让你闲暇的时候,捧起一杯茶,然后缓缓的坐在阳台大落地窗前,然后慢慢打开一本杂志,以无比休闲的心情来读一篇散文。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自媒体平台面向的是更广泛的大众需求。我眼前想到的是,职场小白,突然有不明白的工作需求,然后快速的划开手机,迅速的通过某平台,然后输入精准的查询信息,然后查阅起来。

也许就几分钟的事情。OK,搞定。小白迅速放回手机,继续埋头工作。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或者是正在写论文的学生, 突然卡在某一个节点上,如果手边没有恰好可用的书,他迅速划开屏幕,找到某知识库,调出权威文章,循序寻找某点,进行分析整合。

再有,某职场工作茶歇时间,员工缓解疲劳,翻开手机,看看今天的新闻,了解一下热点情况。或者翻开一篇美文,或前几天没看完的小说。这是鸡汤阅读。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再有一拨人就是老年群体,现在手机在我国已经普及,很多孩子不用的手机,给到父母,让他们也加入到自媒体的大军中,他们由于眼力不济,也不能长时间阅读,因此最能抓他们眼球的就是视频。可以听可以看,几分钟解决问题。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总结


因此基于上述原因,传统媒体的大佬,来到自媒体平台,本来想一显身手,大施拳脚,没想到一下子入了自己的误区。如果再不加以总结,还在夜郎自大,自然往往就很难融入自媒体的新形势当中。

自媒体需要的是知识输出,因此如果你要写长文,一定要做好大小标题,并且要一目了然。这样即便没有时间读长文的人,通过你的标题,便也略知一二,从而保留一下你的大作,以便有时间拿出来再细心品读。这个思维现在有一个叫做思维导图。也就是通过影像阅读传达给大脑皮层,从而增强记忆。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或者就是干货类知识输出。比如你自己领域的权威性问题,财经类文化人,可以通过专业知识,提供最新财经信息。历史领域要提供稀缺历史领域的问题,而不是熟知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俗套历史知识。

总之,非非今天简单的给大家阐述一些我对自媒体认知的浅显的道理,非非认为,如果想在自媒体的领域中,做长做久,需要你对自媒体的模式,有深深的认同感,这样你才能跟着它的风向标,一路披荆斩棘。这就好像那个入乡随俗的道理一样浅显易懂。却很难被没有认同感的人接受,自然就产生了所谓的水土不服。

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你必须对自媒体有“婶婶”的认同感

至于非非的观点大家是否认可,可以通过评论留言各抒己见。总之,不要做笔上的先锋人物,现实中的祥林嫂。敢于改变,才是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