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以色列用“高科技”抗擊疫情

參考消息網4月9日報道(文/陳文仙 尚昊) 總人口約900萬、感染病例9000多例、死亡60多人,被譽為“創新國度”的以色列面臨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謂不嚴重。國土面積三分之二是沙漠,城市人口集中且密度大,也導致以色列疫情蔓延快。為了兼顧疫情防控、民眾生活和經濟活動,以色列逐步升級抗疫力度,直到6日晚宣佈全國封鎖三日。同時,以色列依託自身優勢,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疫情防控這一艱鉅工作中的作用。

以色列衛生部7日晚發佈的疫情最新數據顯示,該國當天新增確診病例344例,累計確診病例9248例,其中重症病例149例。

從2月初開始,以色列就採取了限制部分國家公民入境的措施。但是,為了兼顧民眾生活和經濟活動,以色列從3月下旬才開始明顯升級防控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疫情未能及時有效地被控制住。在這期間,以色列衛生部長雅科夫·利茨曼和妻子確診感染,包括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內的多名高級政府官員居家隔離。

3月初,以色列開始出現多起本國公民從歐洲返回的輸入性病例及本土感染病例。但是,更為嚴厲的防控措施到3月25日確診病例突破2000例時才宣佈實施。從當天下午起,這些措施包括關閉猶太會堂、教堂、清真寺等禱告場所,民眾除採購食品藥物、就醫等活動外禁止離開居所超過100米,停運所有火車,公交車線路減少至25%等等。

4月初,以色列的疫情防控措施繼續升級。總理內塔尼亞胡1日宣佈,所有從海外入境人士必須在指定的旅館隔離兩週,民眾外出活動時需戴口罩,對疫情嚴重的中部城市布內布拉克實施出入限制。2日,以色列內閣批准緊急法令,宣佈對該城市進行全面軍事封鎖,任何人員進出均需許可,封鎖有效期一週,至多可延長至21天。

7日,以色列內閣批准實行全面“封城”措施,從7日19時到10日6時,全國範圍內實行“封城”,禁止城際間的往來,在8日15時至9日7時實行宵禁,禁止離開居所,而此時正是猶太人慶祝其重要節日逾越節之際。

為了確保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以色列大量警力走上街頭執法,上千名軍人上陣協助。根據以色列警方5日公佈的數據,已對違反疫情防控措施的行為開出了約1.23萬張罰單,總罰款逾1132萬新謝克爾(1新謝克爾約合1.97元人民幣——本網注)。大量軍人為需要幫助的民眾派送食品和藥物等生活必需品,接管臨時改造成收治輕症患者的賓館,開設照料中心看護醫務人員的孩子,年輕軍人瞬間成為“超級保姆”。

加快疫苗研發步伐

作為全球技術創新強國,以色列從疫情開始暴發時就著眼於充分發揮技術手段在疫情防控、患者診療、疫苗研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為了抗疫,以色列運用“反恐”追蹤技術定位新冠病毒感染者,實時追蹤感染者手機以查明對方是否違反隔離規定,運用大數據平臺調查感染者到過哪些地方、接觸過誰,從而儘量降低疫情擴散風險。

以色列衛生部啟動一款手機應用程序,用戶可通過程序追蹤其與病毒感染者之間可能的聯繫。在預測新冠病毒擴散方面,魏茨曼科學研究所開發出一種人工智能算法,可以使各國政府集中更多力量在預期將出現疫情大暴發的地區。在向公眾匿名調查並對數據進行分析基礎上,算法可以監視、識別和預測新冠病毒傳播區域,及早發現病毒傳播的感染群。

以色列理工大學開發出一種被稱為“合併檢測法”的新冠病毒檢測方法,可以一次對32名或64名受檢者的“聯合樣本”進行合併檢測,大幅增加檢測人數。系統能識別出“聯合樣本”中個別的陽性樣本,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如“聯合樣本”整體呈陽性時,才需要對每個樣本進行單獨檢測,大大提高檢測效率。該大學研究人員還利用3D打印技術研製出一種貼在醫護人員口罩上的特殊“貼片”,有助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率。這一特殊“貼片”由塗有消毒劑的納米纖維製成,可以增強納米顆粒捕獲能力,從而更有效遏制病毒進入口罩。

以色列是全球生物醫藥強國。面對疫情蔓延,該國也加快了疫苗研發步伐。以色列科技部2月宣佈,加利利研究所正在加快開發一種口服的新冠病毒疫苗,有望在90天內開始臨床試驗。新疫苗的基礎是過去4年中研發的一種針對禽類冠狀病毒的疫苗,這種禽類疫苗已在動物實驗中證明有效。

以色列生物研究所所長什穆埃爾·沙皮拉3月31日向總理內塔尼亞胡彙報,研究所在研製針對新冠病毒的原型疫苗上取得了“重大進展”,正準備對該疫苗進行動物實驗。

多方獲取“救命”資源

與世界很多國家一樣,以色列也面臨著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防疫物資短缺的問題。以色列千方百計通過各種途徑獲取這些重要的“救命”資源,一方面通過本國生產來增加供應,另一方面從國際社會上獲取。

以色列媒體3月31日的一則報道引發了眾多關注。報道援引以國防部的話說,目前以色列可供使用的呼吸機只有2000臺左右;為了緩解設備短缺,以色列將一處導彈生產設施用於大規模製造呼吸機,已有約30臺呼吸機送達以衛生部。

以色列國防部長納夫塔利·貝內特4月5日發表聲明說,作為國家抗擊新冠疫情的一部分,“我們繼續全力以赴”,既通過本國生產,也從國際社會獲取挽救生命所需的重要醫療物資。

6日上午,以色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87客機從中國飛抵特拉維夫國際機場,機上搭載了90多萬個醫用口罩、50萬套防護服等約20噸醫療物資,這是以航所出動11架飛機中的一架。以航計劃在約一週內每天飛行兩架飛機,將包括呼吸機在內的大量醫療物資從中國運回以色列。

记者观察:以色列用“高科技”抗击疫情

4月6日,以色列中部城市布內布拉克居民在排隊購物。(馬根/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