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高手,到底差在哪裡?丨思維模型 2. 系統思考(上)


你和高手,到底差在哪裡?丨思維模型 2. 系統思考(上)

高手在簡單中看到複雜,在複雜中看到簡單。

這句話聽起來可能有些拗口,又有些莫名其妙,其實是因為在簡單與複雜的背後,可能會源於同一個模式結構。

而這種模式,就叫做系統

本文的內容如下:

1、什麼是系統?

2、什麼是系統思考?


01 什麼是系統?

(1)系統定義

系統,從字面意思看,“系”指聯繫、關係、連接,“統”指統合成一個整體,因而“系統”指的就是有機地連接各個要素組成一個整體。

字面意思看上去好像很簡單,但是一直以來對於系統的定義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

這裡借用德內拉·梅多斯的《系統之美》,對系統定義的描述:

丨系統是一個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構成的,能夠實現某個目標的整體。

而這裡,就提到了系統的三要件:要素、連接、目標

拿汽車與輪胎為例,輪胎是組成汽車的要素之一、通過各種精密的零件和機械原理連接,而汽車這個系統的目標是能夠高速移動。

三者相加,就成就了系統之美。

三者之中,目標最重要,結構次之,最無決定權的是要素。

改變了系統的目標,自然連接關係和組成要素都會出現相應的變化調整的,而連接關係出現變化,也會引起目標和要素的變化,但是唯獨要素的單一改變,是最無關大局的。

舉例來說:教育的功利性,會導致整個社會教育體系的功利化執行,其中的個別學校、校長甚至教育部長的更換,不會導致整個教育系統出現根本的變化,而往往是從國民對於教育系統的功能認知有根本性地改變,比如注重個性發展、注重獲取知識而不是注重成績,往往才來帶來巨大的變革。

(2)複雜系統特徵

1、湧現性/自組織

總體大於部分之和,系統整體所展現的特徵不能通過研究系統中任何部件獲得,因此必須從整體研究。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老祖宗的智慧,已經睿智地指出了團體能夠發揮的作用其實是大於個人的。

你和高手,到底差在哪裡?丨思維模型 2. 系統思考(上)

自然界有很多精美的案例。群鳥會在天空中以“V”字形排列飛行,頭鳥會居於頂部,無論在天空中如何盤旋,始終保持隊形不變。群狼可與虎狼爭雄,也是這個道理。

將各要素組合連接成一個美妙的整體,然後展現出無與倫比之美,正是系統精妙所在。

2、反饋迴路

反饋是系統內部的信息流動,基於反饋的存在,系統才能表現為一個有效運作的整體。

反饋的類型有兩種:增強反饋和調節反饋。

前者能夠循環往復不斷擴大或者增強效果,後者則會使得系統限制或者控制在特定目標左右。

比如細胞之於組織,正常細胞新陳代謝保持組織功能的運轉,一旦失控變為癌細胞,則會指數級增強複製,直到毀滅。

3、動態因果性

你和高手,到底差在哪裡?丨思維模型 2. 系統思考(上)

把系統當前的狀況看做一個存量,輸入和輸出是變量,那麼系統其實是一直保持在一種動態狀況。

而且如果綜合考慮複雜系統的行為,輸入和輸出都是存在著大量的影響因素,因此係統的結果其實是難以簡單預測或者改變的。

導致會出現因果循環,因即是果,果也會成為新的因,循環往復,新的果會對系統原先的因有新的影響,循環往復。

4、自組織性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自組織性可以說是系統自帶的一種能力。

無論多麼僵化的系統,自組織只能被長期壓制,殘酷打壓,但不可能被徹底消滅。僵化系統的腐爛屍體上,總是能開出絢爛之花。

自組織性從本質上講,是有機系統在一些簡單原則下,自然發展出來的千變萬化的不同形態。

它站在絕對執行力的反面。一個紀律嚴明、賞罰分明、不準越雷池半步的組織,是特別有執行力的,但是,這也是一個從此抑制了自我生長的組織。

5、時滯性

前面提到的流量與存量,基於系統本身已經有一定的存量,而輸入輸出的流量對於存量改變是受到時間影響的。

因此,越是龐大的系統(存量越大),流量的改變,系統感知到存量改變的狀況就會越慢,

而這樣的延遲給系統的影響有利有弊。

如果是壞的徵兆顯現,系統可以及時調整,使其不至於惡化;如果做出了一些對系統的優化,因為時滯的存在,可能會導致遲遲不見改善,使得早早放棄。

有很多激進的變革者,盲目激進地推動變革,急於見到成效,往往欲速則不達,正是因為忽略了系統的時滯性。

6、邊界性


你和高手,到底差在哪裡?丨思維模型 2. 系統思考(上)

系統自有其邊界,每個系統都存在於更大的系統之中,而一個系統也可能包含很多子系統。

但因為存在一定的相對的邊界,使得我們需要在界定系統的時,首先需要界定邊界。

02 什麼是系統思考?

你和高手,到底差在哪裡?丨思維模型 2. 系統思考(上)

有一個故事“盲人摸象”大家肯定都聽過,一群盲人摸到了大象的不同部分,都以為自己已經瞭解了大象的模樣,這就是缺乏系統思考的一個典型的例子。

1、系統思考定義

邱昭良博士在《如何系統思考》一書中提到:

丨系統思考是從整體上對影響系統行為的各種力量及其相互關係進行思考,以培養對動態變化、複雜的系統性問題的理解和應對能力。

系統思考的本質是思維範式的轉變——從“還原論”到整體論。

相對於還原論對事物精細層層地分解,系統思考更看重與整體及其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系統思考就是整體思考,從整體的角度觀察和解決問題。

2、系統思考的三特徵

你和高手,到底差在哪裡?丨思維模型 2. 系統思考(上)

  • 動態思考:因果環形思考

正如之前提到系統的特徵之一動態因果性,系統思考也具有該特徵。

不同於傳統的線性思維只考慮因產生果,系統思考認為因果之間是環形動態的,“因”產生“果”,次“果”又成為他“果”之“因”(不好意思,這句感覺有點神棍)

這一點也與系統的“反饋”特徵相呼應,影響系統行為變化的各因素產生的結果反過來又會影響系統的行為。

  • 深度思考:洞悉系統的內在結構
你和高手,到底差在哪裡?丨思維模型 2. 系統思考(上)

系統思考中,結構影響著系統的行為和結果,因為正是構成系統的主要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驅使著系統的變化,繼而產生的行為,表現出種種現象。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叫“冰山一角”,說的正是冰山露出的,往往只是其一隅,而人們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吸引,忽略了水下的暗流湧動。知其然,我們更需要知其所以然。

  • 全面思考:關注全局

我們在思考時,“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問題總是會發生,因為我們更善於從本位主義思考,侷限於自己的角度,無法從系統全局的角度思考問題。理清系統的全部重要要素以及他們之間的連接關係。

人們遇到的很多問題,都來自於片面的思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事情屢屢發生。

看見喜歡的,就忘了弊端;看見厭惡的,就忽略益處。在不涉及自身的時候,尚且還能做到“旁觀者清”,一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有時候反而因為身處其中,陷入“當局者迷”的困境。

你和高手,到底差在哪裡?丨思維模型 2. 系統思考(上)

蘇軾大大有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PS——如果你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一些建議或者問題,都可以在公眾號半葉三更或者本文下方留言聯繫葉子哦,謝謝你的閱讀啦!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