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活著?

前幾天,一個女性問我一個問題:人為什麼活著。

這是一個高深且複雜的問題,可能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首先,只要我們活著就是一個生命,人的生命。作為一個人的生命,有什麼特徵呢?

人為什麼活著?

我們有思想,有情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是不是把這些都用到極致,正是我們活著的一個意義呢?

沉思的生活

亞里士多德曾經指出,人有三種生活:第一種是享受的生活,第二種是政治的生活,第三種是沉思的生活。所謂享受的生活,是指人的生理慾望的滿足,如吃好的,穿好的,看美的,聽悅耳的,等等。政治的生活是指追求權力和榮譽。沉思的生活是指運用理性追求真理的生活,想要理解世界,通過獨立思考,企圖弄清楚一些道理。

人為什麼活著?

三種生活中,沉思的生活是最高貴的,這正是一個極致地運用思想的過程。只可惜,大部分人,只是把這份上帝所賜給我們的禮物用到了1%。很多人都在不假思索地過這一生,行在他人的腳步中,活在前人的規則下。這正是所謂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我思故我在,思想不正構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嗎?

情感的生活

情感的釋放,可以帶來生命的溫度。(這裡的情感不等同於男女之情,也不等同於私慾。)這裡的情感更多的指向我們內心的感受。

情感的表達與一個人所處的文化息息相關。一些文化的情感表達比較率真,想笑就大聲笑,喜歡就說出口。而東方文化相對較內斂,在面對情感表達時容易思前想後。很多人給自己上了一重情感釋放的枷鎖,活起來也因此會特別彆扭。

可是任何人都是一個情感+理性的結合體,如果剝離了情感,人生便不完整了。

人為什麼活著?

選擇的生活

根據美國積極心理學家的調查,發現一個人生活中是否有足夠的選擇會決定他/她的幸福感。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自由與富庶的現代社會,每個人也都擁有一定的自主選擇的權力。但是事實上每個人卻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了自主選擇的權力,選擇活在外在的期望下。

所以人為什麼活著,也許就是為了淋漓盡致地實踐思想、情感、與自主選擇這三點,從而獲得更多的自由感、存在感與人生高度吧!

人為什麼活著?

這三點對於女性是一種突破與挑戰。長期的傳統觀念會在思想、情感與自主選擇的角度給到女性一些桎梏,也讓我們活得沉重。

前幾天我看到一個不可小覷的數據,中國超6成孕婦產後抑鬱。另有調查數據顯示,60%-80%的女性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接近20%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

我嘗試從中探尋,為什麼在產婦中會有這麼高的抑鬱症比例,本來順利產子應該是一件人生的大喜事。也許就是因為女性在產子這件事情上經歷了傳統與現代的交鋒。傳統的女性只負責家庭的內部事宜,而基本上不用去承擔外部的壓力。但是現代女性卻在這種內外交鋒中承受了比古代女子更多的壓力,因此會感受到更多的不堪承受之重。

但是如果女性可以在思想、情感與自主選擇三個方面放開自己,並努力去實踐,會逐漸發現生活的意義與美好!

在思想上,勤于思考,不斷學習,嘗試去理解這個世界很多方面的底層邏輯。

情感上,勇於表達,用心感受,不迴避,不壓抑。

自主選擇上,尊重內心,釋放真我,敢於走出舒適區,大膽選擇。

人為什麼活著?

人為什麼活著,取決於你把人生看成一段怎樣的旅程。林黛玉把人生看成對賈寶玉的還債,因此她關於活著的問題完全就依賴於賈寶玉這個人。浮士德把人生看成一項面子工程,因此他可以接受與魔鬼的交易。海的女兒將生命看成愛與善良,因此她甘願為了這些她所持守的價值觀而放棄生命。

在目前的狀態,我更願意把生命當成一份探險。雖然年齡日日增大,生命卻在日日更新。這份探險也伴隨在我的每一份角色中,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一名創業者,一名教練。一個生命與另一個生命的遇見除了是一份鏈接,不也是一份共同的探索嗎,彼此帶來一些新鮮的角度與改變。孩子的意義不也正在於此嗎?相比“養兒防老”,孩子們能夠帶來的全新視野與角度不正是最有意義與價值的嗎?

人為什麼活著?

生命的探險也讓我們從來不畏懼年齡,因為只要活著,也許就能遇見意想不到的將來。就像摩西奶奶80歲還能成為一名畫家,鄧小平70歲還能重新出山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聖經·哥林多後書》4章16節的這句話特別符合這裡的情境: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日日更新的生命旅程,你會覺得沒有意義,不願意踏入嗎?

作者簡介:恰恰姐,國際認證ACC教練,專注於女性成長,自我認知與個人品牌。願心存感恩,欣賞生活的恰恰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