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我們唯有強大才能和平,唯有銘記才能發奮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茲寶鼎,祀我國殤。永矢弗諼,祈願和平。中華圓夢,民族復興。”

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以立法形式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81週年,也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國再次“以國之名”,悼念死難同胞。

81年前的今天,也即1937年12月13日。

國家公祭日:我們唯有強大才能和平,唯有銘記才能發奮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製造了長達40多天的屠殺,慘絕人寰,罄竹難書。

30多萬中國同胞被殘忍殺害。

國家公祭日:我們唯有強大才能和平,唯有銘記才能發奮

這場侵華戰爭,導致3500多萬人傷亡,4200多萬難民無家可歸。

中華民族,也許是最有憂患意識的民族。我們的憂患意識,可能跟一衣帶水的日本不同,他們更多的是對自然災害和國家資源緊缺的憂患。而我們,是幾千年來跟外來勢力鬥爭的憂患意識。

尤其是近百年來,落後被捱打的慘痛經驗,還歷歷在目。

毛主席曾經說過,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這裡所謂的鬥爭,不是我們一定要發動戰爭,而是我們要超越自己,跟自己鬥爭;和其他國家競爭,跟國家鬥爭;跟時間賽跑,與時間鬥爭。

國家公祭日:我們唯有強大才能和平,唯有銘記才能發奮

而對歷史的銘記,對自我的鞭策,就是最好的自省。

我輩當銘記,唯有發展強大,我們才有話語權,才能實現真正和平。唯有銘記歷史,我們才能前事不忘,鞭策激勵不斷奮進。

【國家公祭日是為了祭奠誰】

國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殺”定名,但是祭奠對象不僅僅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明確公祭對象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被殺戮的同胞。

國家公祭日設立專家組成員,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曾表示:“南京大屠殺事件是侵華日軍滔天罪行中最典型的一例,但南京不是全部。日本帝國主義染指我國,最早可追溯到1874年侵略臺灣,此後一直到1945年宣佈投降,日寇在中華大地肆虐,燒殺擄掠,無所不用其極。其間被日軍屠殺的都應成為公祭對象。”2014年國家公祭網(http://www.cngongji.cn/)上線,列出了七類遇難對象供海內外網民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化學武器死難者、細菌戰死難者、勞工死難者、慰安婦死難者、三光作戰死難者、無差別轟炸死難者。

國家公祭日:我們唯有強大才能和平,唯有銘記才能發奮

我們對待世界,要有自己的態度

高能博遠君|To be uniqu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