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好就業,別嫁那麼遠",父母的控制慾,是最毀孩子的

我們80後、90後作為升級為父母的一代獨生子女,從小就被捧在手心,含在嘴裡,父母的心思大部分都花在我們身上。

父母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成長,可以說是我們人生中最需要感謝的人。

正因為對孩子的關注度高,所以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慾也很強,

小時候表現在要求不能早戀,高考要求按他們的需求選擇專業,畢業後都還要按照他們的意願考公務員等等。

新聞裡曾出現過孩子四十了還在家中啃老,年邁的母親還用自己的退休金養活孩子。

我們很難理解,這些年這個孩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不能自己出去闖,而是像寄生蟲一樣依附在父母身上。

而父母也覺得很自然,如果不是新聞報道,他們並沒有覺得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的教育了什麼問題。

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看看,在這樣被控制的成長環境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控制慾讓孩子永遠長不大

有一檔很有名的辯論節目《奇葩說》,其中有一期的題目是"時刻保持聯繫,是不是一種'暴政'?"

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不是暴政",只是過分關心而已

但是隨著辯論的展開,我們發現,這就是一種強烈的控制,它的的確確是一種暴政。

用自然界的例子來說,老鷹在教小鷹學會飛翔的時候,會把它帶到懸崖邊,這個時候老鷹會試著踹小鷹下去,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小鷹學會飛翔。

但是,老鷹絕不會跟著飛下去看,小鷹到底怎麼樣了,因為成長的道路需要自己面對!

而我們的父母,總是想像放風箏一樣,我們不管這麼飛,線的那頭總有他們的控制。

很多長不大的成年人,就是在這樣的保護下一步一步變成了"媽寶男"的。

連自然界的動物都懂得,到了時候,讓孩子自由地飛,才能讓孩子更好地適應環境,更好地城戰,為什麼我們有些父母就做不到呢?

控制慾讓孩子沒有選擇

很多父母會用這句"爸媽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多。"這句話來控制孩子的選擇。

殊不知,如今的社會發展變遷已經遠超他們的想象,不是他們的經驗就能為孩子做決定的。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孩子明明喜歡的是計算機專業,家長覺得玩電腦就是不學無術,而逼著孩子選擇了比較老牌的專業。

在大學的學習過程中,孩子無法喜歡自己的專業,到畢業找不到喜歡的工作。

這個時候,這個控制的聲音又會出現"還是公務員最好,最穩定!"。

你不得不按部就班地準備考試,按照他們設計的路線繼續走。

不要因為你是父母就可以替孩子的人生做各種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相互尊重,過好屬於各自的人生,而不是去控制。

控制慾讓孩子畏首畏尾

最近有個關係很好的寶媽問我:"我家孩子不知道為什麼,膽子很小,做什麼都畏首畏尾的,到底是除了上面問題啊?"

出現這樣的情況,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出了什麼問題,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慾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有些家長的控制慾表現在恨不得替孩子包辦所有的事情。大到找學什麼專業考什麼學校,

小到交什麼朋友什麼時候談戀愛。

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們都要嚴格把控.表面上看,這樣讓孩子少走了許多彎路,讓孩子的人生道路走起來更加順暢.

但是這樣的以愛之名的控制,對孩子是一種傷害,有時候更是一種毀滅。

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

不管我們對孩子怎樣的關心,我們都不是能陪他們走到人生終點的人。我們自己也不能保證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社會變化發展飛速,總有家長自己都沒有見識過的時候,也總有家長能力有限且力不從心的時候。

如果孩子的任何事情你都要操控,那麼就算孩子長大有出息,他的心裡也不會是健康的。

有朝一日,當他踏入社會這所學校的時候,他有沒有能力從這所學校順利畢業?

孩子有沒有自己做判斷的能力,做事情還是不是畏首畏尾,沒有自信,沒有擔當,總擔心自己做不好做不成。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們陪伴孩子,只是參與他們的人生,最終我們要放手讓他們獨自走接下來的路,我們能做到就是支持和祝福他們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