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黨建 把“三關” 促決戰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在京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陳希部長在會上強調,組織部門要紮紮實實做好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組織部門在這場脫貧戰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既是決勝期,也是攻堅期。貧困縣要如期摘帽、貧困村要集體出列,要完成這些任務,組織部門還須加把油、使把勁,把好關。



  選優配強,嚴把人才“第一關”。“給錢給物,不如給個好支部”。當前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還存在很多難啃的“硬骨頭”,基層黨支部的強與否,直接關係著村子能否出列、貧困戶能否按期脫貧。組織部門在配備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時候,需要對候選人進行全方位的考察,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否有紮根基層的意願和對脫貧任務是否有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應當是值得考慮的。對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幹部,要及時建立一套能上能下的科學選人用人機制,要確保其在原單位的編制、職務和身份不變動,對錶現優秀、實績突出、符合條件的選派幫扶幹部,及時提拔任用、評聘職稱、晉升職級。


  精準幫扶,嚴把精準“第二關”。精準扶貧貴在“精準”二字。“病有標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口號以來,各地紛紛採取有效措施,讓這項惠國利民的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但是在扶貧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有失偏頗的現象,如一說到扶貧,往往就是扛上幾袋米、拎上幾桶油往貧困戶家一送,卻不考慮貧困戶真正缺少哪些東西,如果都是這樣扶貧,那麼精準二字又談何說起?要根據其實際情況,做到一對一幫扶,實施一戶一策,這樣一來能夠消除貧困戶自身的“等、靠、要”思想,二來能夠讓扶貧變得更加精準。



  多維把控,嚴把退出“第三關”。越是到最後關頭,越要繃緊神經,把扶貧政策送到該去的地方,同時對於貧困戶退出機制要嚴格把控,對扶貧領域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注意辨別,發現一次,應嚴肅處理,不容姑息。與此同時,還要嚴防一些官員扭曲的政績觀,為了自己所謂的“政績”,對於一些不滿足脫貧條件的人提早脫貧、虛假脫貧、數字脫貧,這不僅直接損害貧困戶的切身利益,更與國家政策背道而馳。組織部門要主動肩挑貧困戶退出監督的職責,對於每一戶擬脫貧的家庭都應調查清楚,對那些貧困邊緣戶和極易返貧戶更應多多關心,確保每一戶都做到真正脫貧!


  大道之行,實幹為先。組織部門要切實壓緊自身責任,扮演好“掌門人”角色。消除貧困、奔向小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順利實現。(來源: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