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聽我爸說,在我一百天的時候,家裡安排抓周。我不去抓毛筆,不去抓書本,不去抓錢幣,唯獨抱著我爸的一張盜版VCD光盤不撒手。我爸顫抖著播放了這張光盤,是馬三立的相聲。他長出一口氣,說,萬幸不是李麗珍。

從此,我與相聲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當然是個段子,但結局卻已成為事實。

這些年來,我一直保持著聽相聲的習慣,小劇場、專場、晚會、電視、電臺、各大視頻網站、相聲類APP、網盤資源……甚至形成了偏執與強迫症,若找到一段相聲沒及時去聽,總覺得渾身不舒服。

聽得多了,便時常抱著幾分「淘寶」的心態,聽到新人佳作就好像發現了寶藏,那種興奮勁勝過自己支持的球隊贏了球,或是追到了朝思暮想的姑娘。可看到寶藏無人問津,又不由惋惜。好東西,與大家一起分才更快樂。

我有個朋友,是位資深傳統相聲愛好者,一套《中國傳統相聲大全》爛熟於心,出言必談馬趙、侯郭、二趙、李杜,一說起當今的青年相聲演員,咬牙切齒直罵:「那XX說的也叫相聲?」我問他聽過沒有,他搖頭,「看他倆那樣就不像說相聲的」。

我聽罷啞然,惋惜,感慨。都說這個時代缺少優秀的相聲作品,可比缺少優秀相聲作品更可怕的,是缺少一雙能夠發現優秀作品的眼睛,和一顆願意接受它們的心。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移動互聯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與娛樂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直播的熱潮還未消退,短視頻的勢頭又已然興起。相比之下,相聲的傳播渠道實在是太有限了。電視熒屏不可避免會對相聲藝術進行閹割,商業演出又是市場泡沫下靠「流量」包裝起來的消費產物,而被視為相聲復興標誌的小劇場,終究只是屬於小眾群體狂歡的烏托邦。

有時候,對相聲行業接觸久了,越發能感覺到行業的凋敝與演員的不易。相聲的風光只在臺上,下了臺,演員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窄的市場。我們不能過分苛責演員們,為什麼不紮根在劇場好好說相聲了,生而為人,誰都需要生存,誰不渴望富貴?

真心希望相聲行業能掙到錢,能掙大錢,藉助資本的力量,把相聲人才留在行業,吸引專業人才進入行業。無論是表演、創作,還是理論研究、藝術批評;無論是營銷、推廣,還是公司管理、知識產權保護……一個行業的良性發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僅靠個人的一腔熱忱,面對波瀾壯闊的時代和那點可憐的情懷,註定難有作為。

也許我們不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那個屬於相聲的輝煌年代早已過去。從八、九十年代文工團模式下的大眾娛樂典範,到新世紀之初互聯網時代的「野蠻生長」,現如今,相聲藝術已經重新迴歸小眾。

可小眾,不也是眾麼?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2016年到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從每月正在上演的相聲作品中,精選十段最熱門最精彩的作品,每月十段,十段一榜,兼有補遺,是為《HOT10》十大熱門相聲榜單。

成此榜單,原因有三:一為記錄,二為盤點,三為推薦。

《HOT10》著眼於當下正在片上演的相聲作品。不論是小劇場、大型專場,還是晚會、電視綜藝節目;不論是北京、天津等曲藝之鄉,還是江南、西北等相聲藍海;不論是專業院團、民營團體,還是業餘票房、高校協會……凡為相聲,皆能入榜,只為記錄當下最真實的相聲表演生態。名家名段的精華需要繼承,但正在上演的作品同樣需要我們去記錄。

《HOT10》無關評比與優劣。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之所以用「HOT」,不用「TOP」,就是因為這個榜單並不能代表各相聲團體、各相聲演員的高低優劣,不涉及任何評比與排名,而是對演員及作品進行梳理與盤點。藝術的賞鑑本就各有標準,眾口一味豈不食之無味?自知無法盡如人意,只能時刻保持嚴謹恭謙。

《HOT10》無任何商業目的,所有相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免費資源、已購買的付費資源、已獲得授權的轉載資源等。因個人力量有限,無法一一申請授權,如有版權問題,請版權所有者私信聯繫協商。

榜單隻導入音頻,專注對作品和演員的推薦,若想更全面、立體地欣賞榜單上的作品,希望大家買票進入劇場,支持各相聲團體的演出。個人能力有限,本人只能對自己看過的作品與能找到的資源進行盤點,侷限性很大,必有遺珠,若有相關資源與渠道的推薦,萬求共享,感激不盡。

其中,2016年的《HOT10》榜單已完結,共計12期,上榜作品120段,上榜演員125人,上榜團體23個。

1月,月冠軍作品《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在相聲表演與創作中的指導及應用》,表演者董建春、李丁: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2月,月冠軍作品《誰是一哥》,表演者岳雲鵬、孫越、郭麒麟: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3月,月冠軍作品《翻拍》,表演者苗阜、王聲: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4月,月冠軍作品《大咖說》,表演者郭德綱、于謙等: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5月,月冠軍作品《文玩知多少》,表演者李寅飛、葉蓬: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6月,月冠軍作品《託妻獻子》,表演者黃鐵良、尹笑聲: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7月,月冠軍作品《證明的證明》,表演者劉俊傑、張堯: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8月,月冠軍作品《繞口令》,表演者高峰、欒雲平: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9月,月冠軍作品《創新相聲》,表演者盧鑫、玉浩: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10月,月冠軍作品《西江月》,表演者劉春山、許健: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11月,月冠軍作品《鞋財》,表演者馬軍、盛偉、張天雷: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12月,月冠軍作品《石器時代》,表演者李宏燁、鄭鈺: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當完成2016年最後一期榜單的時候,我突然發現,《HOT10》不止於盤點與推薦了120段在2016年最熱門、最優秀的相聲作品。更有意義的是,《HOT10》為大數據時代的相聲分析提供了最直觀、最真實的數據來源。

由此,我做了一個有趣又大膽的嘗試。如果用這12期榜單的數據作樣本,進一步分析、整理,原本抽象的相聲行業生態會化作具體的數字與量化的指標,逐漸清晰起來。

我從演員、團體、年齡、載體、作品五個方面,完成了一份2016年度的相聲觀察報告: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我還做了一次年度《HOT10》的公開投票,開放三天投票期,最終投選出2016年度十大熱門相聲。

這是一次打破行業偏見與隔閡,由相聲愛好者們自發選出的年度十強。雖稱不上權威,但足夠有誠意。十段作品榜上有名,與有榮焉。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其中,青年相聲演員董建春與李丁合作的《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在相聲表演與創作中的指導及應用》,在為期三天的投票中被640名網友投中,成為2016年《HOT10》十大熱門相聲榜單年度冠軍作品。

恭喜董建春、李丁,成為中國相聲史上第一座民間+網生獎盃的獲得者!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我們特地趕赴大逗,為董建春、李丁頒獎。

欣賞一組帥氣的頒獎照!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2016年的榜單在轟轟烈烈中落幕。闊別兩年,2017年與2018年的相聲市場上,變化與驚喜,爭議與希望同在。相聲在「流量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贏得漫天熒光棒揮舞的同時,關於行業生態的評判和反思顯得更為重要。

這兩年,不止京津,全國各地的相聲人都在默默堅守與耕耘。在東北,有哈爾濱百樂匯、哈爾濱星熠社、長春泰友社、大連笑掌室、內蒙古相聲俱樂部、包頭圖樂相聲社、呼和浩特大盛魁相聲茶社、鄂爾多斯可樂相聲大會;在華北,有濟南晨光茶社、濟南芙蓉館、石家莊洪順曲藝社、鄭州德樂社、許昌首元相聲社;在西北,有西安青曲社、西安相聲新勢力、西安天禧苑、西安珍友社、蘭州徳藝兄弟相聲茶社、蘭州品樂相聲會館、天水品笑閣、寶雞永興社、銀川硯家班相聲會館;在江南,有上海品歡相聲會館、上海田耘社、上海笑樂匯、上海九樂堂、南京開心茶館、蘇州嘻哈壹笑堂、杭州凱樂匯、杭州笑海相聲會館;在西南,有成都哈哈曲藝社、重慶逗樂坊、貴州春黔社;還有武漢天樂社、長沙紅星曲藝傳承社……他們播種於相聲藝術的貧瘠之地,為的是點一盞燈,留一口氣。

相聲界的恩怨情仇固然精彩,但關注點終究還應迴歸到相聲藝術本身。而這些堅守在一線的相聲人,才是這個行業的良心與未來。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曾有友人問我:相聲是藝術還是娛樂?我一時沉默。之後思考了很久:相聲是藝術,也是娛樂。若是藝術,則當承太史公遺志,奮筆疾書,讓藝術名留青史;若是娛樂,則應效仿Billboard榜單,廣而告之,讓天下人共樂。

相聲不是供奉在博物館裡的文化遺產,相聲從生來就註定是屬於人民的。從萬人迷、張壽臣火爆京津,到馬三立、侯寶林開宗立派,從馬季博採眾家之長承前啟後,到姜昆、侯耀文、牛群、馮鞏各領風騷,再到郭德綱的崛起,相聲小劇場的復興……一個時代有屬於一個時代的幽默方式,但每個時代的人們都需要笑,需要幽默,需要諷刺,需要高級的語言和充滿智慧的表達。

從這個意義上講,相聲可以永生。

2016-2018年,我聽了1536段相聲,做了這個榜單

相里萬象,聲裡眾生

嚴肅相聲

下臺鞠躬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