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隨著日前教育部宣佈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延期1個月至7月7日、8日舉行的消息被1071萬師生家長知曉,大家漂浮的心也漸漸安定了下來,最起碼不管遲與早,總是知道了那個重要時刻的具體時間點。但似乎好景不長,很多人的那顆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心又再次懸起,原因是師生們發現即使終點時刻知曉了,但接下來如何高質量地備戰又面臨太多問題。

從課程複習時間看,比起往年,學生們還是少了兩個月的在校集中複習時間;從課程複習進度看,能夠像往年一樣紮實從容地完成年後的一二輪複習也確實難做到;從學校教師目前的工作內容看,在本就緊張的定量時間內,又比往年增加了一項新任務,那就是需要更加細化複習內容,優化教學環節,創新複習模式,從教學設計上能儘可能幫到學子們更高質量地完成複習和最後階段的衝刺。這些都是今年高考大軍整體都需要面臨的普遍問題,也就是說只要是報名參加高考的學子以及校方老師們這些都是需要積極面對的,所以從這個大角度講對於所有考生來說大家的起點都是相同的。

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但其實無論是今年的高考、往年的、未來的,更嚴重的問題並不是這些看似比較嚴峻的共性問題,而是存在於每個學子身上的個性問題,即個體的差異性問題。因為在大環境相同的情況下,個體的差異性將會最終決定每個孩子高考的結果,畢竟高考最終還是個人作戰的戰場。所以無論是孩子還是後援團隊都必須將所有的精力和目光集中在孩子自身身上,想辦法通過提升個體的競爭力來完成孩子們預定的高考目標,而並非把心思著眼於所謂的“捷徑”上,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有更大的把握和勝算。

考生個體的內在差異性對於高考結果影響的具體表現以及給予我們的啟示

在之前的延期開學期間,雖然校方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都在盡力藉助網絡技術通過各媒體平臺等多種渠道實現了網絡課程教學的方式。但在整個線上教學期間,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是第一次這樣大規模、長時間地在適應這種新型模式的教學形式。雖然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已經掌握了遠程教學的硬件技術,但我們的教育系統一直沒能跨越固有的思維進行教學方式的多元嘗試,所以給我們這次被迫使用線上教學的模式帶來了很多現實問題:比如我們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適應和自我調整,這其中不止包括教師和學生,也包括家長和整個家庭被迫做出的適應調整,在這個過程中也確實發生了很多以學習為圓心散射出來的各種相關事件,這看似偶然但實則是必然的。

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從孩子們的角度看,在前期的線上教學過程中,確實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那些平素裡基礎好、有較高自主學習能力、自控力強、目標清晰、善於規劃、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們表現得更為突出,高考延時只會讓他們強上更強;而平日裡那些基礎較差,完全或大多數情況下都習慣於依賴跟從老師的教學節奏進行學習,自主能力、自律意識、獨立思考能力都比較欠缺的孩子們不僅在線上教學的環節會吃虧,即使在後續復課後的集中學習中也會面臨更為嚴重的作息規律紊亂,自我管理能力弱、複習時間緊張、學習效率無法保證、線上線下上課模式再次轉換需要重新適應等問題。

而對於後者,能夠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解決自己所有的問題,衝入前者序列的概率有多少?又有多少人可以最終實現呢?有,但絕對是極少數,這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因為但凡涉及能力和思維層面的發展內容絕對不是一日之功,所以這個問題很值得那些在未來兩三年後甚至是更久才會面臨高考的家庭有所思考和準備。而對於即將衝向終點的家庭面對這樣的事實,卻是需要孩子和家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出路和應對方法的,這個過程對於很多家庭又是極難的。因為在沒有過程積累的情況下還想要一個好結果這無異於水中撈月。所以很多方法此刻也只能是應急,惟願孩子們都能正常發揮便是大幸。

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對於所有首次經歷高考的孩子們來說都要明白,高考考的不僅是知識及如何應用的問題,更是考生各自的心理能力,這是最大的差異。對於知識的學習最起碼每個孩子都經歷了長達12年的系統學習,這個差異是可以通過平日的考試練習瞭解的,但對於心理能力,並不是每個孩子都經歷過相當長時間的專業訓練,所以每年高考我們都收到大量的因為此項能力缺乏而高考慘敗的案例。同時這項能力是不可能通過大考前的幾次心理輔導就使所有的孩子此項功力大增的,這需要從小的訓練和歷練,這同樣在目前來說只能依靠我們每一個家庭通過家庭教育的內容來系統完成。

同樣對於上述那些強上更強的孩子們,他們所具備的各種優勢大多數也並不是學校教育教給的,而是來源於他們各自的家庭。我們的父母應該清楚地知道學校是很少會花精力、課程時間來訓練學生們各項能力的,也更少地會去向孩子們講解其中的運作邏輯。所以嚴格說來,能夠掌握學習好的能力並不是老師的功勞,而是家庭從小給孩子奠定的。所以考生的個體差異性其實早已被家庭教育的質量決定了,學校教育和老師們實施的教學內容也只能是在個體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再建而已。

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現行教育體制下實際執行的教育內容對於考生未來發展的影響以及給予我們的啟示

從整個大形勢看,今年的高考必定會更全面地體現出教育改革的精髓。對於現在以及未來的考生,已經不單單是要求他們能夠對於知識本身及知識應用能力方面足夠紮實靈活,更要求他們要有敏銳的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有足夠寬泛的知識體系作為分析判斷問題的基石,要有對於整個社會、世界的認知和把握、對於自我的認知和了解,也就是說對內對外都要求現在的孩子們能有自己獨立而客觀的思考和看法,並且有勇氣有能力有智慧能夠應對一切未知的環境和挑戰,他們的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被提高要求,而這些內容無論是對於近期的高考還是孩子們接下來的人生都將起到無法替償的作用。

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但這種對於知識邊界的拓展,能力的拓展,思維的拓展,視野格局的拓展事實上我們很多的孩子和父母都沒有做到在一路以來的教育實操中深入踐行、持續訓練,甚至還有大量的孩子和父母對此絲毫沒有覺察和意識。而從現實教育可執行的層面看,學校教育是很難能夠大範圍地幫助學生們同步完成這些內容的。在我們長期實行的升學體制中,很多學校執行的仍然是分層選拔分層編制的以集中資源培養尖子人才為優先目標的分班制,同時每個孩子在入學前已經由於家庭原因呈現出了顯著的差異,那麼對於有固定的教學大綱、有規定的時間節點、有必須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在經濟文化水平差異巨大,師資規格不統一的情況下,客觀上講大部分學校也只能停留在向學生傳輸知識內容及簡單的知識應用的淺層教育階段。

而對於個體自身能力的認知、思維視野格局的拓展基本上都無奈地被延遲到了高等教育階段才開始大範圍涉及,至於能力的全面拓展和提升則會更久地延續到孩子們進入社會後通過各種歷練摔打緩慢實現。但從高考的要求、名校的要求、整個社會國家對於人才的需求看,這種大面積的延遲卻會導致很多孩子無法在最好的年華目標清晰地專注於學習,無法在大腦智力最鼎盛的階段進行深度思考,無法在最具熱情和勇於奉獻精神的階段貢獻自己的才華和智慧,他們被整體性地延遲了十幾年的高光時刻甚至是淹沒在人海中不再閃光。

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我們看到很多大學生、畢業生對於目前狀態不滿意,對於未來呈迷茫狀,對於職業選擇較模糊,對於社會、自己的認知嚴重缺乏,更重要的是缺乏獨立的人格,缺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以及人生中最最需要的心理能力。而這些認知、這些思考曾經在學習的道路上很少有老師、有長者引導他們做,當生理上成年,而心智上還很幼稚時,這種極端的不匹配不同步就成為了他們痛苦、迷茫的來源。如果上述的那些邊界拓展內容能夠在大學前基本搭建完成,無疑會讓很多孩子的青春更顯價值、更充實、有更多的可能性,而從孩子們的發展潛力和能力所需的生理心理基礎上其實都是可以做到的。

這也是我們的教育改革不得不加緊推行的重要原因,我們不希望因為制度的問題而耽誤每個孩子的幸福人生,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個體是能夠通過教育的途徑來實現自我價值、實現幸福人生的。同時加快推進人才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也是基於未來世界對於人才的基本要求,更是立足於當前社會發展的嚴峻態勢。我們需要我們的國民素質普遍提升,甚至是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世界公民的標準,而這隻有通過學校的系統教育和每一個孩子背後的家庭教育長期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缺一不可。現實似乎留給我們的時間也不多了,從近來的國際形勢及國家佈局,我們已經能夠感受到這種對於全方位人才和國民整體素質高度的迫切需求,而這就是孩子們最好的出路。

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結語

可能未來,我們的孩子不可能只想著自己的小日子、小生活、小目標了,因為個人的成就與幸福完全依賴於國家這個大家庭的成就和幸福,而這個大家庭的一切又是依靠每一個小個體共同努力才能實現的,這種唇齒相依的關係可能我們每一個國人都不可能脫離。那麼既然是一體,我們的孩子們就需要從小讓自己成長為那顆有價值的螺絲釘,而不是一片隨風飄搖的柳絮,選擇做什麼就要遵照相應的規律生長,高考就是生長中的一次暴風雨,不經風吹雨打又談何茁壯成長呢?所以選擇做什麼,取決於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是機遇還是無法跨越的障礙,也同樣取決於自己。

2020高考延期,對於考生和家庭,是喜是悲該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