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氣忌盛,心忌貪,才忌露,欲忌滿

蘇軾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生而為人,我們想過好自己的一輩子,究竟該當何如?

對於這個問題,有句古話說得好:“氣忌盛,心忌貪,才忌露,欲忌滿。”

古訓:氣忌盛,心忌貪,才忌露,欲忌滿

氣忌盛

過去,老一輩總愛說我們“年輕氣盛”。

“氣盛”,通常是情緒化的代名詞。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三言兩語不合就面紅耳赤嗓門升高,動輒咄咄逼人,寸步不讓。

就像一個個火藥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突然爆炸。這樣的情緒化,最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結局。

有時候,一個情緒化的舉動,一個情緒化的行為,發洩的時候舒服了自己,造成的後果卻讓人捶胸頓足。

本恩說:“我們從憤怒中帶來的每一個打擊,最終必然落到我們自己身上。”

所以,“氣忌盛”。

與其在事後懊悔不迭,不如時時提醒自己,放平心態,淡然處事。

生氣不值得,用寧和的心態去待人接物,才可以做到左右逢源,事事妥帖,在把事兒給辦成的時候,更為自己累積下豐富的人脈資源。

古訓:氣忌盛,心忌貪,才忌露,欲忌滿

心忌貪

愛默生說,貪婪是一個沒有任何足夠大的衣服能讓它穿上的,不斷增長的巨人。

一個“貪”字,有著可怕的魔力,它總能用讓人舒適的法子,將你拉入萬丈深淵。

貪,即是大忌,一次也不能有。

此為“心忌貪”的道理,貪戒一破,就會步步墜落,好像沾上毒癮,沒了操守,失了品格,最終一切不可收拾。

古訓:氣忌盛,心忌貪,才忌露,欲忌滿

才忌露

古語亦曾雲: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越強大者,越應不顯山露水。

虛懷若谷不動聲色,才是長久之計。不然鋒芒畢露,就容易遭來嫉妒,無形中給自己的發展設置障礙。

這就是,“才忌露”的道理。

古訓:氣忌盛,心忌貪,才忌露,欲忌滿

欲忌滿

慾望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可以驅使我們去完成偉大的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但當慾望無休無止地氾濫時,對於我們而言就是一場災難。

當太多的慾望充斥我們的身體時,我們就會被拽入深淵,一邊不斷地消耗,一邊永遠不知道滿足。

最終嚴重降低我們的生活品質,大大損毀我們的身心健康。

欲忌滿,清心寡慾,捨去過度的慾望,我們才能把控生活的節奏,品味點滴的快樂。

古訓:氣忌盛,心忌貪,才忌露,欲忌滿

所以,生而為人:

氣不盛,神自若,洞悉世間萬物;

心不貪,韻自正,明辨是非黑白;

才不露,蘊自厚,無懼詆譭讚譽;

欲不滿,性自剛,不為聲色羈絆。

很多時候,所謂把控人生的秘密,就藏在這點點滴滴之中。

天地不過萬物之逆旅,光陰不過百代之過客。要想體面地過完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知“有所為,有所不為。”

剪除人性的暗影後,生活才會晶瑩剔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