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全:臺灣新黨的現狀及未來走向

作者 徐曉全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新黨是島內著名的統派政黨,其旗幟鮮明地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反對“臺獨”分裂勢力,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是島內反“獨”促統的重要力量。進入“後2020”時期的新黨支持度跌入低谷,已經從全盛時期擁有6萬多黨員、曾在臺灣政壇扮演重要角色的黨,萎縮成一個1000名左右黨員的小黨,但新黨的創黨理念符合歷史大勢,未來發展可期。

一、新黨進入“後2020”時期

2020年1月,新黨在不分區“立委”的選舉中獲得147373票(1.04%),未能獲得政黨補助款,而且支持度創歷史新低,一度傳出新黨可能就此解散。2020年1月13日,新黨發表聲明指出,新黨不會解散,新黨主張兩岸在“一國兩制”下和平發展絕不動搖,新黨會繼續帶領認同新黨理念的支持者,“追求中華民族的統一與復興,矢志不渝”。2月21日,新黨召開第九屆黨代表大會,吳成典正式就任新黨主席。吳成典在就任演說中指出,新黨堅持“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的創黨宗旨始終不變,呼籲民進黨當局停止玩火自焚,遵循“憲法一中”規範,迴歸“九二共識”,與大陸開啟對話,希望兩岸同胞捐棄成見,重建血濃於水的民族大愛,共築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

二、新黨困境不小

新黨在過去27年的發展中展現了強大韌性,但進入“後2020”時期的新黨面臨諸多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組織力量薄弱。新黨在全臺的實力發展不均,資源主要集中在臺北地區,其基層組織力量薄弱,沒有派系、山頭為選戰“樁腳”,無法適應中南部地區的需要,很難在選舉時打組織戰。新黨在島內具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屈指可數,取得的公職也寥寥無幾,目前僅兩席市議員,島內基層里長無一出自新黨。除“全委會”外,新黨基層黨部嚴重缺乏黨務人才,在中南部地區甚至存在“人才荒”。組織力量薄弱導致新黨無法擴大在基層社會的影響力。每逢選戰,僅靠少數黨員的個人魅力及有限的黨員拉票,動員效果十分有限。

第二,民眾認同度低。新黨的支持者以大陸及軍公教人員和老兵眷屬為主,固定支持者在臺灣屬於少數群體,且與國民黨支持者同質性高,在泛濫陣營中處於邊緣化,在藍綠對決的政治氛圍中極易被泡沫化。2000年以來,新黨黨員流失嚴重,民眾認同度持續下滑,民意基礎薄弱。再加上新黨更多帶有“理念型政黨”色彩,其兩岸路線在當前島內政治氛圍下並未獲得多較多民眾認同,且缺乏島內施政的政策論述,也沒有爭取民眾認同的工作抓手,更無法利用選戰平臺提高政黨知名度。

第三,資金嚴重匱乏。缺乏資金是島內統派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普遍問題,也是制約新黨發展的嚴峻問題。新黨沒有財團支持,沒有黨營事業,其財源只能靠數額小、次數多的捐款及舉辦各種活動募款。中央及地方黨部經費短絀,導致新黨在歷次選舉中始終無法擺脫經費嚴重不足的困境。缺乏必要資金支持,新黨很難就相關議題舉辦遊行或者論壇活動,也難以擴大影響力。能否解決資金問題將是影響新黨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第四,生存空間遭打壓。民進黨當局頻繁通過“修法”打壓和限縮兩岸交流,給以新黨為代表的統派政黨的發展造成極大困境。民進黨修訂“政黨法”,規定對連續四年沒有參加選舉的政黨“廢止備案”,並明定政黨“不得經營或投資營利事業”;以構建“安全防護網”為名,修訂“國安五法”等,擴大相關法律的涵蓋、解釋和懲處效力,如延長退休高官赴陸管制期限、重判“洩密罪”等,並將大陸納入“外患罪”中的“敵國”範疇;修訂“反滲透法”,島內政黨、團體及個人與大陸的任何往來,包括兩岸之間正常的黨際交流,均可能被扣上“滲透臺灣”的罪名而遭受打壓。新黨已遭上述法律追殺。2017年12月19日,新黨青年委員會主席王炳忠、新黨新思維中心主任侯漢廷、新黨宣傳部副主任林明正和新聞秘書陳斯俊以及其家屬共6人,即遭臺“法務部調查局”以涉嫌違反所謂“國家安全法”為由,以“約談證人”名義強行破門搜查、拘提和連夜偵訊,在島內引起極大震動。2018年,臺北檢方起訴指控王炳忠等4人,涉嫌收取大陸資金成立“星火秘密小組”,與陸生周泓旭共同在臺發展“共諜組織”。2020年2月27日,臺北地方法院開庭勘驗四段所謂“共諜秘密會議”視頻。該案目前尚未完結,民進黨當局隨時利用該案絞殺新黨。民進黨當局羅織的“法律安全網”,已成為懸在新黨等統派政黨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隨時隨地成為蔡當局“斬殺”新黨等統派政黨的武器。

三、新黨未來可期

然而,儘管面臨重重困境,但新黨的未來並非一片暗淡。除了組織、資金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外,新黨近年來的困境主要是受島內“綠色恐怖”的政治氛圍所影響。新黨的未來是挑戰與機遇並存。

一方面,短期來看,新黨生存空間或將進一步縮小。當前兩岸關係波譎雲詭,隨著蔡當局不斷操縱“去中國化”等“漸進臺獨”路線,煽動民眾的“仇中”意識,逐漸在島內社會營造出一種“綠色正確”的氛圍,島內社會生態呈現持續綠化趨勢。為了阻擋和破壞兩岸和平發展觀念深入島內民心,困獸猶鬥的民進黨或將進一步在島內製造“綠色恐怖”。同時,新黨支持者與國民黨同質化高,在藍綠對決很難生存。在島內民意沒有發生根本逆轉的狀況下,新黨受到來自藍綠政黨的雙重擠壓,生存空間還可能會進一步縮小,甚至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另一方面,長期來看,新黨未來發展大有可為。

大陸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兩岸最終復歸統一必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實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新黨在困境中堅持主張在“一國兩制”下和平發展絕不動搖,矢志不渝追求中華民族的統一與復興,儘管短期內未被島內多數民眾接受,但長期來看,這些主張準確把握了歷史發展規律,符合兩岸最終邁向統一的歷史潮流,並且有大陸14億多人民的堅定支持。隨著兩岸和平發展持續深入島內民心,新黨的主張必定會受到越來越多臺灣民眾的認同和支持,新黨的理念必定在推動兩岸統一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