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孫興慜像馬拉多納那樣一條龍

熱刺5:0大勝魚腩伯恩利,孫興慜來了一次一條龍。

不吹也不黑——孫興慜這個進球當然非常漂亮,足以載入史冊,而且全面、細緻地反映出他的日常訓練水平非常好,底蘊豐厚,遠遠超出和他一個年齡段的所有亞洲球員,但其中確實也有很大成分是“同行幫襯”的結果。

一定要強調的地方在於,孫興慜此次12秒90米奔襲,是亞洲旅歐球員除了車範根之外最能體現球員自身頂級技術水平的一次個人表演。這裡要看到,孫興慜青訓階段的16~18歲,入選了德國漢堡俱樂部青訓系統得到系統培養,此前一直是父親孫雄正單獨給他進行訓練,以及2007年加入首爾FC青訓系統。從16歲開始直到24歲轉會熱刺,孫興慜8年時間裡走出的三大步,每一步都非常紮實。

這對我們國內的青少年訓練來說,有著非常充分的借鑑和學習之處。

当孙兴慜像马拉多纳那样一条龙

然後就是伯恩利這支魚腩,孫興慜進球之前已經被打懵圈,他們糟糕的中場和後場防守徒具匠氣,看上去有板有眼、卻在細節處理上優柔寡斷;特別是攻轉守環節,空有到位率卻無有效防守、防守人員只考慮站位不考慮防守效率,盯人和換位更是一塌糊塗,當對孫興慜的有效防守局面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時候,執行力無比低下,難怪會被熱刺五球痛斬。

如果看直播的各位帶著比賽的代入感去看球,一定會明白為什麼伯恩利得到如此低的評價。

詳細解釋如下,先來看比賽截圖。

当孙兴慜像马拉多纳那样一条龙

30分55秒,孫興慜在大禁區線上得到皮球,此時面前是一片開闊地,伯恩利七名球員齊聚熱刺一方禁區內外,反擊之勢已成。小盧卡斯更是在中路大鵬展翅,招呼要球。

当孙兴慜像马拉多纳那样一条龙

2秒之後,孫興慜帶球前進到本方三十米區域中段,此時在他面前,伯恩利快速退防的四名球員已經組成第一道防線,而且他身後還有兩名球員緊追不捨。

這是第一個合圍的好機會,儘管阿里在孫興慜面前跑位,中圈一帶又有小盧卡斯接應,但通過半小時的比賽,可以獲知兩個有效信息:

1.阿里身體疲憊,狀態大跌,曾經有一次單刀突入禁區但竟然主動減速,被伯恩利後衛追上剷斷;

2.小盧卡斯板凳坐得太多,就算穆里尼奧入主之後開始頻繁首發,畢竟久疏戰陣,本場比賽出任熱刺4-2-3-1陣型當中的右前衛,禁區內包抄及時,但接應和傳遞組織的效果依然有待商榷(對手還是伯恩利這樣的魚腩);

此時只要果斷合圍,高位逼搶協同性足夠好,孫興慜帶球速度沒有提起來,可以形成有效干擾。然而伯恩利的防守球員並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

当孙兴慜像马拉多纳那样一条龙

3秒之後,孫興慜帶球開始提速,此時他已經來到熱刺三十米區域末段(以中圈弧頂為分界線),接近中場線。這時伯恩利兩名隊員5號塔爾科夫斯基、12號布雷迪回追到孫興慜身後,只有一個臂長的距離,他的右前方也有一名伯恩利球員13號亨德里克已經援護到位,於是出現第二次合圍機會。

這裡必須說一下,第二次合圍機會和稍後要說到的第三次合圍機會,都是最好的防守機會,如此局面下最合理的防守方式就是戰術犯規,也就是拉人。拉一把,對孫興慜的傷害最小,加上熱刺的反擊還未鋪開,沒出現絕對好的進攻機會,主裁判最多給一張黃牌。

当孙兴慜像马拉多纳那样一条龙
当孙兴慜像马拉多纳那样一条龙

這是第三次合圍機會,也是最可惜的一次機會——在這1秒之內,本來最有可能拉人犯規的兩名伯恩利球員5號塔爾科夫斯基(中後衛)、12號布雷迪(邊前衛),甚至還有援護到位的13號亨德里克(中前衛),卻任由孫興慜帶球持續加速通過中線。其中塔爾科夫斯基還嘗試伸手但最終放棄(上圖),這真是不知道讓人怎麼說。

題外話:當時在三里屯球迷酒吧看球的朋友告訴我,出現上圖的局面之前,旁邊不知道多少“身經百戰”的中外老球痞(其中好多還是熱刺球迷)因為代入感太深,紛紛暴起,大喊“快拉他啊!還不快拉他?!”

這三人的優柔寡斷導致隊友6號本·米(中後衛)和23號皮特斯(邊後衛)先後補防被孫興慜過人成功,成為表面上的背鍋俠(真是豎子不足與謀)。

当孙兴慜像马拉多纳那样一条龙

身為邊後衛的23號皮特斯無奈之下橫向跑位並施以剷搶的戰術犯規,結果被孫興慜快速扣球、微微變向一舉晃過。

值得一提的是,孫興慜這一扣,和1986年世界盃四分之一淘汰賽阿根廷對英格蘭,馬拉多納連過五人的世紀進球扣過特里·芬維克(Terry Fenwick)的動作極為相似,都是敏銳地判斷到了對手上來的時機和卡位不足以阻攔自己,然後提前扣球並留出加速奔跑的餘地。

当孙兴慜像马拉多纳那样一条龙

如果皮特斯剷搶成功,100%是球過人不過,然後一張紅牌。很明顯,此時孫興慜已經突破到客隊的三十米區域,即將面對門將;而他是守門員之外的最後一名防守隊員(圖片當中他因為跑過來剷搶所以顯得隊友比他更拖後)。

伯恩利球員害怕被紅牌罰下少打一人而浪費了多次機會沒有犯規,即便是事後討論,也是非常難以接受的理由。開場4分鐘客隊即被凱恩遠射得手,第9分鐘又被小盧卡斯後點包抄撿漏成功,上半場要是被打進3球,就根本沒可能扳回。先不說0:3之後,場上多一人少一人區別到底有多大,孫興慜兩次本方後場嘗試提速的階段,伯恩利多達5名球員沒能合圍成功,其中有3名球員在回追過程中還放棄了戰術犯規(想想三里屯這幫業餘球員反應都這麼快),執行力真的成問題。

說完了伯恩利球員,再來看孫興慜。從提速到全速,到兩次變向(晃動+扣球)過人,孫興慜在90米的奔跑距離下,顯示出了幾乎不衰竭的中長程持續帶球能力。特別是中場線完成二次提速,晃開伯恩利6號本·米之後的持續突破——請注意,這是在高強度比賽環境下(英超)、高干擾(高對抗並沒有出現)的複雜局面當中,孫興慜展示出的優秀訓練成果,而他是怎樣從少訓、青訓到成年隊一直積累至今,無論國內球迷、業餘球員還是職業球員,都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