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貿區國際海事服務三載蝶變:以開放之姿擁抱“深藍”

<article>
浙江自貿區國際海事服務三載蝶變:以開放之姿擁抱“深藍”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自貿區管委會供圖

中新網舟山4月7日電(見習記者 周悅磊)3月25日15時,在浙江自貿試驗區舟山港新開放的條帚門外錨地內,一艘超大型原油船(VLCC油輪)順利完成燃油補給,6700噸低硫船用燃料油在近24小時內加註完畢,這也是舟山港目前最大的單次低硫船用燃料油供應紀錄。

浙江自貿區國際海事服務三載蝶變:以開放之姿擁抱“深藍”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自貿區管委會供圖

原油船到舟山這一非原油產地進行滿艙燃油補給,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安詳表示,“這其中體現了舟山港的區位優勢、海事服務產業優勢以及中國低硫船用燃料油產能優勢,也意味著舟山港燃油補給服務開始具備世界範圍的競爭力。”

事實亦如此,每年超2萬艘次國際航行船舶在舟山停留,2019年該地船用燃料油供應量410.27萬噸,外輪供應貨值達22.03億美元。浙江自貿區如今在練好國際海事服務內功,打開“舟來舟往通達江海”繁榮局面的同時,正以愈加開放之姿,擁抱“深藍”。

浙江自貿區國際海事服務三載蝶變:以開放之姿擁抱“深藍”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自貿區管委會供圖

多維施策構築海事服務生態系統

2019年以來,浙江自貿區對標新加坡等國際一流海事服務基地,重點圍繞“船東、船舶、船員”三大服務主體,依託保稅船用燃料油加註、大宗商品中轉儲運、船舶維修等產業優勢,拓展生活物資、船用物料、船用備件等外輪供應業務,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建設成效顯著。

2019年11月22日,浙江自貿區成功開展首單錨地綜合海事服務業務。自此以來,“錨地物料供給”漸成該地綜合海事服務“金招牌”。

“舟山外錨地供油,為外輪避免了進港噸稅和引航費,隨加隨走,十分方便。”舟山港海通港口服務有限公司業務部經理劉小路介紹,除此之外,該地還創新打造“一船多供”模式,即一條供給船供應油、水等多種物料,為物料公司節約物流成本同時,也提高了駁船效率。

據瞭解,浙江自貿區現已建成蝦峙門南錨地、馬峙錨地、秀山東錨地、條帚門外錨地,目前投用錨位16個,正在規劃建設錨位58個,可以形成2000萬噸船用燃料油加註能力。

與此同時,舟山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建設指揮部綜合辦公室副主任王欣介紹,該地成功引進日本蔚星船務、新加坡誠信船務、上海聯凱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外輪供應企業,目前外輪供應企業累計已達57家,中石化長江燃料(舟山)有限公司等供油企業14家,當地綜合保稅區還建立5400平米食品倉儲配送中心,已集聚外供企業5家。

浙江自貿區國際海事服務三載蝶變:以開放之姿擁抱“深藍”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自貿區管委會供圖

一鏈到底抬升關聯企業產業效能

浙江自貿區釋放國際海事服務能級效應,還需要依靠抬升當地各領域關聯企業產業效能這一關鍵抓手。

“浙江自貿區建立綜合海事服務基地,並不是單一地引導船舶採購物料,還需要提供法律仲裁、經紀、代理等服務。”航運界創始人齊銀良認為,打造“國際海事服務基地2.0”,在聚焦船東、船舶、船員的基本需求同時,還需引入中高端海事服務企業。

據統計,舟山目前共有港航企業500家,船舶代理企業110家,船管企業42家,船員中介機構31家,法律企業53家,金融機構24家。百企千商集聚下的舟山,一個龐大的“海事服務圈”正悄然成型。

而在2019年,浙江自貿區圍繞海事服務產業鏈條,瞄準重點細分行業,當年共引進各類企業、機構60家。其中,瑞士通標、法國必維、荷蘭仕寶等全球前三大檢驗檢測機構,以及中國海仲委海事仲裁中心、威爾森華洋等一批國內外著名海事服務企業(機構)招引落地。

“海事服務企業共同營造閉環產業鏈同時,還需要有一個良性的‘共享空間’,這有助於當地企業蓬勃發展,更有助於‘浙江自貿區2.0’的提質升級。”齊銀良如是說。

浙江自貿區國際海事服務三載蝶變:以開放之姿擁抱“深藍”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自貿區管委會供圖

深化開放改良營商環境逐夢深藍

2017年6月8日,國務院下放審批權限後首批獲浙江自貿區國際航行船舶保稅油經營資質的4家企業,在自貿區綜合服務大廳領到相關資質證書。

由此開始,3年來,浙江自貿區政策活力因子不斷釋放,營商環境也隨之提升優化,為此地海事服務“深化開放,對標國際”打通了重要一關。

“以前企業通關紙質申報審批流程漫長,如今通關一體化改革後,只要登錄受理窗口申報電子審批,速度很快,節省了不少時間。”浙江浙石油燃料油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姚春宇如是說。

令姚春宇印象深刻的正是浙江自貿區“單一窗口”改革項目,當地構建國際航行船舶進出境、引航作業、燃料供應、物料補給、清洗艙作業等全鏈條通關無紙化模式,取消紙質單證97種,企業辦理各類業務從累計至少跑14次減少到最多跑一次。

與此同時,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國際航行船舶加註保稅燃料油的舟山口岸通關時間壓縮至6小時,比新加坡快2小時,當地開展的全國首單外錨地綜合海事服務業務,涵蓋燃料油加註、物料補給、船員輪換等多項內容,實現4.5小時內完成,服務效率與新加坡持平。

“未來,我們將通過涉海、涉船、涉港數據彙集,促進與長江沿線口岸部門、港口等信息互聯共享,形成長江經濟帶‘國際貿易+海事服務’全程信息化鏈條,推動浙江自貿試驗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向區域化、國際化、智能化發展。”舟山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建設指揮部綜合辦公室副主任王欣如是說。(完)

/<articl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