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學:《三字經》之八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值。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解釋】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東漢人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這種尊敬和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啟示】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並激勵自己刻苦學習。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故事1】東漢時,有個九歲的小孩——黃香。他非常的孝順父親,為了不讓父親太勞累,所有的家務事都是由自己動手做的。夏天時,他會用扇子把席子給扇涼了,再請父親上床睡覺。天氣變冷了,黃香總會在父親睡覺前,把被窩躺暖之後,才讓父親入睡。黃香這種孝行,沒有多久便傳遍了整個縣城,大家都誇黃香是個孝順的孩子。這種孝順的行為,的確很令人欽佩。【故事2】東漢時,有個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親的朋友送來一簍子的梨子,父親要孔融拿一個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裡挑了一個最小的,父親很訝異地對他說:“孩子,你怎麼不挑大的,反而挑個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爹,我的年紀最小,應該吃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孔融這種友愛兄長的行為,的確很值得我們效法。

上文中的黃香和孔融可以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典故了,黃香以孝名垂青史,孔融以悌流芳百世。文中指出了兩人的具體年齡和具體行為,相對來說這兩個人能從那麼小的時候就去這麼做,真是非常難得了,尤其是黃香的行為,更令人欽佩,他不是一次兩次的這麼做,而是在冬、夏兩個季節中都這麼做,這就顯得難能可貴了,不是一時的念頭,而是發自內心的行動,並一以貫之。

黃香是東漢時期的人,可以說一生為官清廉,黃香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九歲時母親便去世,又沒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親相依為命。黃香除平時幫助父親操持農活、料理家務外,冬天還要為父親暖和被子,夏天為父親扇涼蓆子,對父親十分盡心盡孝,人們都誇他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在他為官期間,更是不與民爭利,水災發生時更是將自己的俸祿用於救濟百姓。這種高尚的情操又如何不值得我們學習和模仿呢?

我們不能求得人人在小時候都能做到這些,但心中的“孝”不應該丟棄,當然不能愚孝,孔子也說過愚孝不是真孝,是在害父母。這邊不針對愚孝進行深入的分析。我們大多數都不是生而為神、聖的存在,仍然需要學習,好的方面要學,壞的方面也要了解,但心中遵循的應該是能使你內心感到滿足和快樂的道德,不會因做了什麼而在某一刻甚至某一瞬間後悔。

孝和剃是家人和睦的表現之一,古語云”家和萬事興“,一個好的家庭環境才能讓人有幸福感和歸屬感,而好的家庭環境莫過於”家和“了。父慈子孝,夫妻相愛、相敬,兄友弟恭,這些古人遵循的家的美好,又何嘗不是我們現代人追尋的家庭美好。

“孝”於心,行才能久,這就是所當執,執的是這種對於父母的愛,執的是這種孝的行為。

願天下人人都能家和萬事興。

每日一學:《三字經》之八

每日一學:《三字經》之八

每日一學:《三字經》之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