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釣魚人的“眼睛”,你真的瞭解你手中的浮漂麼?

在我們垂釣的過程中由於看不見水下的情況,只能通過水上的浮漂反應出來的信號去判斷魚的品種和大小,浮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來將主要從浮漂的材質方面來分析我們手裡的浮漂。

目前市場上製作浮漂的材質有很多,但主流材質可以分為3大類:巴爾杉木、蘆葦、孔雀羽。

從浮力上來講一般在同等型體的比較下蘆葦製作的浮漂浮力大於孔雀羽大於巴爾杉木,主要是材料本身所決定的,然而世事無絕對,巴爾杉木經過深加工脫脂後也可以做到和蘆葦漂一樣的浮力。

從材質上講製作蘆葦浮漂的蘆葦最好選用當年生的頂花第一節,選好原材料後最好能夠放置1-2年再使用,目的是讓蘆葦在這段期間反覆經過春夏秋冬熱冷膨脹和收縮之後,材料就產生了一種定性,在成品後期使用的過程中不容易出現開裂、吃水等現象。為什麼選用第一節而不是第二節或第三節呢,因為第一節皮最薄,浮力最大,往下一直到根部皮越來越厚,浮力也越來越小。巴爾杉木浮漂應選擇比重輕,紋路清晰,色澤均勻的原木來製作,由於其物理特性不需要像蘆葦一樣放置一段時間再來使用。孔雀羽浮漂顧名思義就是以孔雀身上的羽毛為原料製作的浮漂,孔雀羽浮漂分為去殼和不去殼兩種,殼就是羽毛細管外表一層很薄的皮,由於羽毛切口形狀不是標準的圓形而是不規則的橢圓,往往需要2-3片甚至更多片的羽毛拼接製作而成,工藝比較複雜,成品率低,價格也會稍貴一些,孔雀的年齡決定了羽毛的密度從而決定了浮漂的浮力。

這三種材質的浮漂我們應該怎樣選擇呢,簡單來說:巴爾衫木浮標適合釣魚經驗不足的釣友,因為只需要能夠達到真實的信號傳遞就可以了。蘆葦浮漂適合釣魚經驗豐富的釣友,因為其靈敏的特性導致假信號雜亂信號較多,要去從眾多的假信號和雜亂信號中去尋找真正的吃口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一件事情,同時也是一種樂趣。孔雀羽浮漂的特性就比較中庸,處於兩者之間。

那麼如何去判斷一支浮漂的好壞呢,一般從以下5個方面來去判斷:

(1)重量輕(2)浮漂的外部塗裝均勻細緻(3)漂尾挺富有彈性(4)標尾上下等粗或者減縮,從細到粗要均勻,能夠承受一定的彎度。(5)形體均勻,檢查同心度即漂腳,飄身中軸線,漂尾在同一條直線上。

其他幾種辨別方法好理解,但是第5條很多人不太會看,在這裡告訴大家一個實用的小方法,將浮漂45-60度傾斜,將漂尾放置在一個相對光滑的斜面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然後轉動漂腳帶動漂身慣性自轉,如果轉的很快很順暢說明該浮漂的同心度比較高,反之則低,如果大家有其他好的鑑別方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共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