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亂扔垃圾清潔工會不會失業?

最近在和朋友聊天無聊突然聊到一個話題,以後喝完的飲料瓶子是不是可以不用扔進垃圾桶裡,朋友的意見是可以扔但是沒必要,每天有那麼多的大爺大媽撿瓶子,你把瓶子扔在一個顯眼的地方比扔在垃圾桶裡對他們而言方便多了。一時之間我竟也想不出什麼理由去反駁他。

後來我想明白了,朋友的這個觀點和前些年網上有段時間討論很火的“亂扔垃圾,清潔工負擔增加;但所有人不扔垃圾後,清潔工的飯碗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很像,當時這個問題也讓很多人產生疑問,難道亂扔垃圾從某種角度來看竟然是對社會有益的?這好像和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不太一樣吧?難道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竟是錯的?

別急,我們可以慢慢分析這個問題。

在英國的早期工業化進程中,有部分人認為機器投入到生產和大規模使用會造成很多工人的失業,所以他們覺得機器的發展是完全錯誤的。可是歷史的結果告訴我們,這並不是錯的。機器頂替了工人崗位的同時,可以讓這些工人去進行其他的生產,同時使用機器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所以對整個社會來講,機器的生產使用終究是進步的。

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在《看得見和看不見的》中寫道,在經濟學領域,任何一種行為或習慣、制度、法律等,可能會造成一種結果,也可能會造成一系列結果。因此一個優秀的經濟學家和一個平庸的經濟學家的差別就是,優秀的經濟學家可以看到事件的後續發展,所以寧願放棄當下微笑的不幸而追求長遠的利益;而對於平庸的經濟學家而言,他只能看見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這件事情之後可能會帶來的巨大失敗。

然後我們現在回過來看那個問題“該不該將垃圾扔進垃圾桶?”,那些說不該的人很明顯進入了“破窗悖論”的誤區中。

“破窗悖論“講的是一個小孩將鄰居的窗戶砸壞了,所以鄰居要換窗戶,於是帶動了玻璃工人和木匠的就業,所以讓整個社會的經濟更活躍了起來,提升了經濟。

可是這種謬論的誤區在於,只看到了局部而忽略了整體,他們沒想到,這些人本該去做別的事而不是來做這件事。所以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因果關係,是因為有了很多亂扔垃圾的人才需要更多的清潔工,而不是因為你亂扔垃圾才讓清潔工有了工作。同樣,是因為你將瓶子扔在路邊才讓人需要在路邊撿你扔的瓶子,而不是因為你扔了瓶子會讓來撿你垃圾的人更方便一點。所以亂扔垃圾根本不是創造,而是破壞!所以現在看來,覺得要靠扔垃圾去維持清潔工的工作的觀點是相當狹隘的。我們總不能因為買了新窗戶拉動了經濟而且鼓勵所有熊孩子去把玻璃砸碎吧。

不亂扔垃圾清潔工會不會失業?

Tudor building captured at Hereford, England

所以以後我們想問題應該把眼界放的開闊點點,要在”看見“的同時,多去想想我們”看不見的“,這樣就不至於被一個明知是強詞奪理的話弄得啞口無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