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紅色文化旅遊勝地,領略路集千年古會風情。

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一”;是安徽省利辛縣國防教育基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紀王場鄉)路集中心社區一年一度的古廟會、物資貿易交流盛會的日子。

其實,起初路集“古廟會”不是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一,而且真正逢會的時間是每年的盛夏(七月初七)“七夕節”才是路集逢會的黃(皇)道吉日。也正是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唐王李世民路過此地,調研民情,來的人多了,過往雲煙的人也多了,隨知而得與此名,便興集逢會了。

相傳,古代唐朝時期,唐王李世民,微服私訪南下調查民情,在返程途中,被叛逆王仁則帶領刺客預謀追殺。李世民得到這一可靠消息後,並與隨從跨過淮河,越過“運糧河”,又從利辛集的黃湖集的蘆葦蕩,乘船北渡換乘西北方向祝家湖“祝氏三兄弟”的三艘小漁船,這才算躲過了一劫。傍晚時分,上了岸,來到一片松柏翠竹園林內,歇息片刻,隨從一打聽,才知道這裡是“祝竹園”;前方燭光、香火燎繞通明是“祝氏家族寺廟”。他們腳下一條東南西北角的直徑一條走向小道,是從祝氏家族打漁湖面直通祝家湖廟。他們到了廟裡以後,拜了拜,簡易地利用貢奉的禮品、美食,充了難耐心驚飢渴,李世民便問隨從,這裡這麼熱鬧,應該是什麼地方呢,隨從未能打探到,李世民命令“部下”揮毫潑墨寫了“路濟祝家湖廟”。

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便從中稱呼的人多了方言字音符說的也不同,稱呼“斜了方言字音”,也便叫成了現在的“路集”了;也正是路集這個“祝家湖廟”宇裡的前堂宮殿、後宮殿堂內的吃喝貢奉的食品、美食讓唐王李世民得以恢復了真身“原乞”。可以說是路集“祝家湖廟”讓他們躲過了這一大難,讓李世民此時微服私訪調查了民情,給這裡百姓留下了一段膾炙人口的千古的佳話... ... 路集因此而得名了。

走進紅色文化旅遊勝地,領略路集千年古會風情。

可以說,路集這個地方,是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一塊風水寶地,歷朝歷代,人才輩出。傳說是否屬實,尚且不問了... ...

紀王場鄉路集中心社區“千年古廟會”位於利辛縣城偏西北部,距縣城25公里,東與江集鎮(5公里)對立向望,西與張村(8公里)對立揮映,南與孫集鎮北部接壤(1公里)處,路集中心社區北半部位與鄉政府所在地的紀王場(4公里)向望。

農曆 “三月二十一”,雖然下雨啦,逢正會的當天一大早,各路商賈就早早地雲集於此地,進行盛會商貿交易。

走進紅色文化旅遊勝地,領略路集千年古會風情。

今年的路集“古廟會”、物資貿易交流盛會逢的怎麼樣了呢?記者一行來到了路集新興完善的“王”字型中心街上,上午八時許,這裡人山人海,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奔赴路集逢會的現場。各個大街小巷內,趕會的,經商交易的人們川流不息,放眼望去,人頭攢動,大街小巷交易供給的足夠的商品也擺設得琳琅滿目,放眼望去,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備足的各種各樣的商品應有盡有。

農曆3月21日正會當天,紀王場鄉黨委、鄉政府藉助古廟會的平臺,並在利辛縣紅色國防教育基地、紅色傳承文化廣場(革命烈士陵園)的大院內,把紅色文化、紅色舞蹈、紅色歌曲、“孝道傳承文化”、書香村居文化、秸稈禁燒、秸稈綜合利用、環衛保護宣傳法、美麗中心村建設文化、民間文藝演繹、民俗雜耍表演和2018年夏季徵兵、國防教育宣傳法等溶為一體的綜合宣傳表演方式;讓廣大趕會的城鄉居民在觀看傳統的舞姿、舞步、戲曲、旱船、踩高蹺、看嗩吶綜合演繹等欣賞非物資文化遺產的同時,又能盡情享受到濃濃得“紅色書香文化”傳承的魅力來。

據悉,紀王場鄉黨委、政府特藉助今年路集逢(農曆三月二十一)“千年古廟會”的文化生活主題活動日子裡,挖掘了紀王場鄉的鄉土文化的豐富多彩的資源,同時,也弘揚了全鄉傳統的民俗文化發展的內在含義更好地展現了紀王場(路集中心社區)鄉獨有紅色文化、傳統文化之鄉內涵,有力地助推了美好的紀王場鄉、美好的路集中心社區的長足發展下去... ...

走進紅色文化旅遊勝地,領略路集千年古會風情。

今年的路集“千年古廟會”是下了一些小雨,但是,始終沒能阻擋住返鄉在外“遊子”回家趕會心思,也未能阻攔住在家的父老鄉親們上會助興和前來經商做買賣的“賺錢”的精神勁兒、精神勁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