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今天我給大家說一說,吉安縣的魯家村,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今天之所以給大家說這個地方呢,主要是這個村將成為我們,以後我們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示範點。

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這裡呢,沒有什麼名人故居,也沒有什麼古村落,也沒有什麼風景區,更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只有呢,山丘,地形。

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那麼大家覺得非常的奇怪,這樣一個地方,他能做什麼?其實她就是依託本地的環境,利用一套,公司+村+家庭農場,這樣的一種模式,利用村裡的4000多畝的這個緩坡,建立了18個,那具有特色的家庭農場,把村莊變成了景區,把農田變成了景觀,把資源變成了資本,農民變成了股民,盧家村呢就這樣發展了起來。

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現在呢,這個村已經有六個家庭農場,已經試運營了起來。下面我們就整理下思路,首先,第一點,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首先呢,他們有一個好的支書,朱仁彬

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他那也是分了這樣幾步,第一步呢,先找專業機構定位,第二步呢,找項目承包商,第三步,把村裡的土地啊,實行集中流轉,把資源變成資本。

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來看看他的規劃,這18個家庭農場呢,根據區域功能劃分,量身定製個各自的風格,功能,位置等,其中包括一個核心的農場,位於中心村,17個農場,錯落有致的分佈在四周。18個農場分別是野山茶,特色野山羊,蔬菜,果園,綠化苗木,藥材等產業為主,沒有一家重複的,這就是魯家村家庭農場的特色。在農村的周圍還分佈著,村民自主經營的農家樂,民俗農副產品,為農場提供配套服務,另外設計了一條4.5公里的環村觀光線,鐵軌的小火車兒,將各個分散的農場呢,串聯起來。

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這樣看來呢,它其實就是打造了一個家庭農場的產業集群,那麼這樣一個聚集區,能不能實現盈利,能不能走得通?

他是這樣的,公司+村+農場,為盈利運作的模式,第一步呢,她先用和林峰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那個旅遊有旅遊公司,前者的負擔負責,遊客的一些接待場所,交通系統,風情街啊,18個農場等主要場所,後者主要是負責,客源的宣傳營銷,第二部呢,建立合作分紅機制,由村集體旅遊公司,家庭農場,按照比例進行利益分配,村民在從村集體中享受非享受分紅。

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好,我們來看看她的成果,村集體的資產從一年,不足30萬元,到現在的增加到了1.4億元,老百姓的收入呢,從每年的1萬多增加到3萬多,全村沒有閒人。

現在看來,客觀的來說,不是說某一個人或是某個組織能完成的,除了這位傑出的村支書,其中很關鍵的一部分,就是大家的協同協作效應。

我們現在全國很多地方,農場也非常的多,產業也非常的多,但是呢出現一個相互的競爭,價格競爭,各自為戰的局面,而魯家村的思維可以為我們大家提供這樣一個,很好的參考。

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抱團打天下的時代來臨了,尤其是同一地區,不是要相互廝殺,而是要相互的負能,我們的鄉村需要有這種掌控能力的人,或者企業出現,那麼作為我們老百姓,也更應該去協助,共同完成這樣一個有前景的,事業,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新農村的建設,做出一份力,

我們的家可以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