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這類人才急缺2200萬!

每年節前,在我國的製造業基地長三角和珠三角,由於工人提前回家過年、選擇返鄉就業或跳槽等原因,企業都會經歷一波季節性的用工緊張。

急!這類人才急缺2200萬!

然而隨著產業的升級,用工這種狀況是否得到好轉?

招技術工難 機器“睡大覺” 車間變倉庫

作為民營經濟大省,製造業龍頭的浙江省,依然面料著這種用工困難的局面

在浙江紹興一家服裝加工廠,訂單已經排到了五月份,馬上就要到春節了,為了不耽誤交貨,近期一直在組織工人趕工。但是就在隔壁車間,只有機器沒有工人。

因為招不到工,機器只能“睡大覺”。原本應該是繁忙趕工的車間,只能變成了落滿灰塵的倉庫。 浙江紹興某服裝加工廠廠長 竹麗:有點著急,有點可惜,都變倉庫了,設備也閒著沒用。工人難招,特別是年紀輕一點的,很難招。

一般性的缺人,還可以通過輪休來保證生產。最讓企業頭痛的是,春節返鄉後很多工人就不再回來了。

急!這類人才急缺2200萬!

近五年來,服裝加工物料成本上漲大概在10%左右,但是人工成本的漲幅則達到了35%。許多中小型製造企業為了壓縮人力成本,通過擴大智能製造規模,希望通過產業升級,來解決工人短缺的問題,提升企業利潤。然而在實現設備的智能化同時,技術人員的短缺擺在了企業面前。

產業升級不僅僅是機器的升級

在國人的固有認識中產業升級就是用機器代替人去做,然而這不是產業升級,而是生產線的升級或者說是製造工具的升級換代。產業升級是個系統性的升級,而不是簡單的硬件升級,從製造工具到製造工藝和標準,從工人到管理者都要進行自我革命。

急!這類人才急缺2200萬!

升級生產線容易,但是讓工人們隨之升級卻沒那麼容易。縱然實現了設備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但畢竟機器還是機器需要人來操作。工廠的工人大多數文化程度較低因而懂這套智能化設備的技術工人嚴重短缺。而有些高科技人才也不願意進工廠車間,因此導致工廠依舊出現工人短缺。

從“會操作”到“能學習” 技工短缺急需補足教育短板

隨著智能製造的發展,目前,我國製造業的用工缺口出現了結構性的矛盾。有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高端技術人才的缺口將達到2200萬

一邊是市場上需求強勁,一邊卻是技工院校招生難的尷尬現實。

在這個智能化車間,一人操作,多人“學習”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急!這類人才急缺2200萬!

正如浙江雅士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員工 金松所說:現在市場上懂智能設備的人很少,也有人要挖我。生產線變了,對工人的要求也變了。像金松這樣既瞭解行業特性,又懂智能製造的工人,成了企業爭搶的“香餑餑”。

工人可能會從單一的操作變為多樣性的操作,可能從固定的崗位操作變成為流動性的崗位操作。對於工人來說,就需要有學習能力,終身學習。

就業市場對技工人才的急迫需求,也讓近年來職業院校的就業紅火了起來。有數據顯示,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率,首次超過了本科。但與此對應的,卻是高職院校招生不易的尷尬現實。從2009年開始,全國高職院校生源持續6年下降。

急!這類人才急缺2200萬!


這種問題的出現,本源究竟在何處?關鍵在於國人觀念的守舊。

中國人的觀念是上大學為了畢業後上著體面的工作,拿著鉅額的薪水,操著白菜的心。

因而中國的家長們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們去做藍領。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了一顆虛榮心,人人都希望出人投地,人人都希望高高在上。

急!這類人才急缺2200萬!


雖然現在有了技師、高級技師、高級工這樣的激勵體系,但這些在很多行業中間並沒有完全把標準做好,所以激勵機制也存在不少問題。

要想彌補目前的用工短板,除了企業完善激勵機制,最重要的是要從供給端下功夫,擴展技術工人的培訓渠道,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步伐。


我們更需要職業教育,培養一線的人才,把這些研究成果變成實際生產力。

急!這類人才急缺22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