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BC評選她為二十世紀最偉大人物,和愛因斯坦並列

也許最近幾日,你已經被屠呦呦再一次刷屏了。

屠呦呦第一次響徹寰宇還是要從2015年說起,那一年她因發現青蒿素這一治療瘧疾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和醫學獎。

最近在東南亞等國開始出現了不好的苗頭,那就是青蒿素好像有點失效了,我們擔心的抗生素的耐藥性出現了。

好在很快,屠呦呦和她的團隊對此做出回應,宣佈針對耐藥性有了新的研究進展。

英國BBC評選她為二十世紀最偉大人物,和愛因斯坦並列

可是這一次,我還是想從另一面來談一談這件事這個人。

也許去網上看這件事的時候,除了各大媒體大肆宣傳新藥以外,我們更應該看到下沉在底部的患者的心聲。

有人說他的媽媽是患者,不能曬太陽,不能感冒,天天得吃激素藥。

有人說看到舍友在宿舍痛哭,舍友哭著說,她終於可以吃羊肉了。

有人說自己在圖書館忍不住哭了出來,她說她真的不想再大把大把的吃藥了。

還有更多的患者因為看不到希望,選擇了終結生命。

在陽光下奔跑、可以肆無忌憚的吃海鮮、在最漂亮的年紀談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

原來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揮霍上天的恩賜時,還有那麼多的人只有這樣很小很小的心願。

心願很小,也很沉。

我相信屠呦呦聽到了他們的心聲。

英國BBC評選她為二十世紀最偉大人物,和愛因斯坦並列

漢武帝征伐閩越時,“瘴癘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十二三”;清乾隆年間數度進擊緬甸都因瘧疾而受挫,有時竟會“及至未戰,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一戰在東非的英軍有超過10萬死於瘧疾。二戰日軍襲擊印緬邊境時,10萬人中有6萬死於瘧疾。

目前,瘧疾仍然是第一大蟲媒傳染病,每年因瘧疾死亡的人數高達四十萬。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就在這眾生皆苦中,屠呦呦走了出來。

她足足嘗試了200多種草藥、試驗了191次。當屠呦呦用剛提取出的青蒿素在小鼠身上試驗時卻發現了毒性。

英國BBC評選她為二十世紀最偉大人物,和愛因斯坦並列

屠呦呦沒有放棄,她做出了驚人的決定。她決定要以身試毒。

好在,最終她贏得了這場戰爭。

英國BBC發起的“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活動,屠呦呦、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和圖靈入圍。BBC記錄短片中講述了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傳奇故事,主持人說: "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毫無疑問,屠呦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屠呦呦,她做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