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CP”熱潮下,成德眉資四城如何畫好一個都市“圈”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步入都市圈發展時代,一些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紛紛推進同城化發展,構建緊密聯繫共同體。據相關統計,全國目前已經有20組城市進行同城化合作,還有一些城市正在研究醞釀同城化。“城市CP”已成為城市發展、區域競爭的新趨勢。

其實,同城化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國內最早的同城化是長株潭。但同城化真正火熱起來還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耀則表示,同城化是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城市化的高端形態。

“城市CP”熱潮下,成德眉資四城如何畫好一個都市“圈”

GDP突破2.7萬億 為現代化都市圈建設奠定基礎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而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正是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支撐性工程,是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的牽引性工程。

為了加速同城化,唱好“雙城記”。日前,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領導小組正式印發《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2020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兩份重要文件。

“城市CP”熱潮下,成德眉資四城如何畫好一個都市“圈”

《行動計劃》提出,努力將成都及其周邊地區打造成為成渝地區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增長極和動力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四川區域協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同城化發展起步期總體目標明確,力爭到2022年區域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7萬億元,基礎設施一體化程度顯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在機制建設、交通“同城同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重點領域和“三區三帶”、交界地帶等先行區域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奠定現代化都市圈建設的堅實基礎。

具體到2020年,四川計劃推進183項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以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設。其中包括: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聯合開行跨市公交;共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支持企業跨區域升級發展;推進社會保險醫療保障同城發展,加速推進教育同城化;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通過共建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示範區、建立生態同城化聯防聯治體系,加快構建綠色生態網絡等具體工作。

“城市CP”熱潮下,成德眉資四城如何畫好一個都市“圈”

“同城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圈”

“同城化,並非是簡單的一體化,而是對一體化的突破。”有關專家認為,同城化作為區域協調發展上的躍進,代表著城市間區域合作最緊密、最高級的形態。

梳理總結這些各地同城化經驗和做法可以發現,很多地方做得比較成功的因素在於,一是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距離比較近,一般合理距離在30~50公里;二是城市化發展的自然進程,相互需求越來越多,周邊城市依附性越來越大,大城市又需要輻射,促成經濟緊密聯繫。

“城市CP”熱潮下,成德眉資四城如何畫好一個都市“圈”

舉個例子。東京都市圈作為典型的組團式網絡化發展模式,經過五輪規劃建設,漸次推動人口、產業以及城市功能的網絡化佈局。目前,東京都市圈城鎮化率達到90%以上,構建起一個人口達3700萬、經濟總量達1.7萬億美元的世界級大都市圈。

再看國內的長三角區域。作為典型的中心城市引領型都市圈,經過近40年的努力,已形成以上海為龍頭,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為次極,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城鎮體系。呈現出經濟社會發展全國領先、科技創新優勢明顯、基礎設施聯通、生態環境共保、公共服務共享、城鎮鄉村協調的發展局面。

“城市CP”熱潮下,成德眉資四城如何畫好一個都市“圈”

落腳到成都都市圈。就是要通過放大各自比較優勢,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集群和經濟共同體,形成整體參與國際國內分工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成德眉資四市,地理相連、文脈相通,人員交往、經濟聯繫最為緊密,自然資源、產業基礎、創新活力具有明顯優勢。有了這個圈,才能更好地唱好“雙城記”。而且四市作為一個整體,才能在國家層面獲得更大支持,“一干多支”的引領作用才會更加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