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中國的西北部可愛的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47個聚居民族繁衍生息。新中國成立後,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實現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團結,各民族之間的交往與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

新疆的世居民族有13個。除漢族外,世居的少數民族有維吾爾、回、哈薩克、滿、錫伯、蒙古、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烏孜別克、俄羅斯、達翰爾族,下面我們就來一個一個細數了解這13個名族吧。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主體名族一:漢族


一、漢族
   烏魯木齊市有漢族2331654人。(摘自2010烏魯木齊統計年鑑)
   早在公元1世紀後,漢朝政府設在西域地區的軍政管理機構都護府,先派遣漢族田卒墾民,來到烏魯木齊大草原上墾荒務農,開闢了“絲綢之路”新北道。唐朝政府為了促進新北道的繁榮和發展,公元640年在烏魯木齊東部的達坂城地區建立西海縣。公元648年又在烏魯木齊東南部的平原地區建立輪臺縣,公元702年,在烏魯木齊西部九家灣地區移民屯田,明清以後,從內地各省來此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及文化事業逐漸增多。清乾隆年間,漢族人民除隨徵士兵駐守烏魯木齊屯田外,還有大批陸續從內地移來墾荒務農。光緒初期,左宗棠、劉錦棠率師擊潰阿古柏的入侵,其部下多是湖南、湖北、四川等人,事平後其中一部分留居烏魯木齊;還有隨軍做生意的河北、北京、天津、山東等地的人也成批而來,民國初期,陝西、甘肅兩省的貧苦人民陸續來新疆謀生,其中部分落戶於烏魯木齊。民國22年2月,東北抗日義勇軍的6000餘人繞道蘇聯抵達烏魯木齊,這批人後來大部分定居於此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烏魯木齊的漢族人口增長較快,除自然增長外,多為進疆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和由內地調來的幹部、工人、科技人員以及多年來由國家統一分配來的大中專畢業生,他們大都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1958年──1963年,上海、北京、江蘇、安徽、山東、河北、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的漢族青壯年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支援新疆社會主義建設的號召,有2萬餘人分三批先後遷來烏魯木齊。蘭新鐵路通車後,甘肅、寧夏、青海、陝西、河南等各省的漢族人民紛紛自發來烏魯木齊從事生產經營等建設性勞動。縱觀兩千多年的漫長曆史,生息繁衍在烏魯木齊這塊美麗土地上的漢族人民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互相支援,為烏魯木齊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維吾爾族美女

(2)維吾爾族:
   烏市有維吾爾族人口309853人。(摘自2010烏魯木齊統計年鑑)
  維吾爾族是烏魯木齊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在不同歷史時期,漢文書籍曾有“袁訖”、“韋訖”、“回訖”、“回鶻”、“畏兀兒”等不同音譯。維吾爾族在烏魯木齊有其悠久的歷史。解放前市區內的維吾爾人多從事手工業和商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維吾爾族的職業結構產生很大變化。如今,幹部、教師、醫務工作者隨處可見。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十二木卡姆”是維吾爾族古典音樂套曲。“麥西來甫”(聚會)是維吾爾族人民最喜愛的一種群眾性娛樂活動。維吾爾族的民族建築、民族醫術都以獨有的民族特色而聞名。維吾爾族群眾信仰伊斯蘭教。婚俗一般經過戀愛、相親、訂婚然後結婚,喪葬按伊斯蘭教教規實行土葬。維吾爾人禁忌吃豬肉、驢肉。主要節日有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和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回族美女

(3)回族:
   烏市有回族人口243213人。(摘自2010年統計年鑑)
   烏魯木齊市的回族在少數民族人口數量上僅次於維吾爾族位居第二,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點,主要分佈在烏魯木齊縣及天山區、沙區、頭屯河區。烏魯木齊的回族使用漢語漢文。信仰伊斯蘭教。回族的婚姻現在已廢除了包辦買賣婚姻,但形式上還保留了一些傳統婚姻習俗。成年男女自由戀愛,仍要通過媒人提親,送上“開口禮”。喪葬按伊斯蘭教教規實行土葬、葬禮簡樸。市區的回族戴白色小帽、穿白布襯衫、黑坎肩、飲食一般恪守伊斯蘭教的戒律規定,回族風味小吃拌麵、炒麵、燴麵、油糕、涼粉、涼皮子和羊肉泡饃深受各族人民喜愛。主要傳統節日是“大爾吉”(又稱“開齋節”即“肉孜節”)和“小爾吉”(又稱“宰牲節”即“古爾邦節”)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哈薩克美女

(4)哈薩克族:
   烏魯木齊市有哈薩克族人口67483人。(摘自2010年統計年鑑)
   烏魯木齊的哈薩克族,主要分佈在烏魯木齊縣南山、東山等牧區。哈薩克族牧民,每年在春、夏、秋三季都住在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內,冬天搬到山頂土房和木房裡,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及獨特的民族工藝美術製品,不論男女都擅長騎馬。有叼羊、賽馬、姑娘追、摔跤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間體育活動。哈薩克族信奉伊斯蘭教。葬禮除按伊斯蘭教規舉行外,還有較獨特的習俗,死者埋葬後,親友要給死者家裡送食物、白布和牲畜,以示慰問。第七、第四十天都要宰牲祭祀。死者生前騎乘的馬在主人死後要剪去尾巴,任何人不能再用。年紀大一點或社會影響較大的人,在葬後一週年時,要殺掉生前乘馬,將馬頭放在樹上或高崖上表示敬重,馬皮割成若干條塊分給大家。飲食以肉食和奶製品為主食,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和古爾邦節。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古代滿族

(5)滿族:

  滿族大部分居住在市區,通用漢語漢文,他們是在清代被調派新疆駐防的八旗官兵後代,有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內地遷入的。在早先,長幼男女都有嚴格的界限,父子不同席、婆媳不同桌,結婚分定親和完婚二個階段,完婚時先娶新娘後接喜客。在當代婚姻自由的社會時代裡,這種舊的婚姻形式已不多見。滿族過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死人入棺後由窗戶抬出,一般實行土葬。現在除土葬外其它習俗已廢棄了。滿族十分重禮節,晚輩對長輩很尊敬,子女們早上起的很早,先燒水泡茶,然後向長輩請安問好。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蒙古族美女

(6)蒙古族: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信仰喇嘛教,有著優秀的文化傳統。蒙古族的歌舞帶有濃郁的草原文化特色。馬頭琴是蒙古族代表性的樂器。蒙古族人民的“那達幕”大會在每年7- 8月間舉行。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蒙古族同姓不通婚,喪葬有土葬、火葬、天葬三種形式。50年代後,一般都實行土葬。傳統服裝很有特色。男女老少都愛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市區蒙古族人的飲食變化很大,都以糧食蔬菜為主,輔以牛羊肉和奶製品,喜喝奶茶。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錫伯族美女

(7)錫伯族:

  錫伯族絕大多數居住在市區內從事各業。錫伯族兼用漢、維吾爾、哈薩克語。錫伯文是在滿文基礎上改變而成的,一直延用至今。錫伯族婦女喜穿旗袍,男子穿對襟短衫。以面、米為主食,喜喝奶茶,食酥油、奶油等乳製品,忌食驢、馬、狗肉。錫伯族婦女擅長剪紙和紙糊。射箭是錫伯族人喜愛的傳統項目。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是錫伯族西遷與父母兄弟姐妹分別的紀念日。錫伯族人也過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生活在烏魯木齊市的錫伯族在居住、家庭婚姻方面現在已與漢族基本相同,過去信仰多神教,還有信奉薩滿教、喇嘛教的,普遍重視祭祖掃墓。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俄羅斯族美女

(8)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絕大多數居住在市區裡,多數信仰東正教,每當傳統節日“復活節”、“聖誕節”之際,男女老幼歡歌起舞是俄羅斯族的特點。文化生活比較豐富,喜用三絃琴和手風琴等樂器。在婚姻方面禁忌叔伯姑表近親結婚,但對與其他民族通婚不加限制。俄羅斯族有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住宅整潔,注意飲食衛生。一般家庭主婦都會製做各種花色的主食品和奶製品。在服飾方面,傳統的服裝是男人穿西裝,婦女穿花色連衣裙,尤其喜歡戴色澤鮮豔的方頭巾。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烏孜別克美女

(9)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市區,從事文教衛生工作和商業、手工業。烏孜別克族名稱,來源於14世紀時的金帳汗國烏孜別克汗。烏孜別克意思是“自己的領域”。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信仰伊斯蘭教,風俗習慣,衣食起居和維吾爾族大致相同。烏孜別克族人能歌善舞,民族樂器有都它爾和彈撥爾。傳統服飾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風味食品有“庫爾達克”(洋芋燉肉)“那仁”(熟羊肉塊和麵條蔥頭、酸奶攪拌在一起,澆肉汁,加上佐料用手抓食)。烏孜別克族的剌繡工藝精美、“派提努斯”花盤深受喜愛。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柯爾克孜族美女

(10)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是我國古老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大多信仰伊斯蘭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喇嘛教。兒子結婚後與父母不分居,家庭成員一般包括三代直系親屬。傳統服裝是男子常戴用皮子或氈子製作的高頂方形卷沿帽和兩側有突出護耳式的帽子,穿無領長衣“裕禪”,內著繡花邊的圓筒皮靴。飲食主要有烤饢、麵條、包子及馬、牛、羊肉,喜吃圓白菜、洋蔥、土豆等,愛喝馬奶、酸牛奶和奶茶。民間樂器有“考姆孜”(三絃琴)和“克雅克“。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塔塔爾族美女

(11)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散居各區和烏魯木齊縣。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酷愛戲劇、音樂和歌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他們信仰伊斯蘭教,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和古爾邦節,此外還過塔塔爾族特有的傳統節“撒班節”,也叫犁頭節或春耕節。塔塔爾族的服裝很別緻。男子在冬季喜戴黑色毛皮帽,夏季喜戴繡花小帽,穿白襯衣,外加黑色齊腰短背心或黑色長衫,褲子一段為黑色;女子戴鑲有珠子的小花帽,外面再罩上一塊大紗巾,穿黃、白、紫紅色連衣裙。塔塔爾族特色食品有“古拜底埃”(大米加奶酪酥油,再加杏幹烤制的一種餅)、“伊特伯裡西”(做法同上,材料以南瓜為主,再加大米和肉)、油煎肉等。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達斡爾族美女

(12)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大多是清乾隆年間被徵調從軍來疆的達斡爾族的後代,多居住在市區內從事各業。烏魯木齊市的達斡爾族人由於長期與當地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和勞動,相當一部分兼通漢、蒙古、維吾爾、哈薩克等語言。清代借用滿文,辛亥革命後普遍用漢文。服飾近似蒙古族,飲食以麵食為主,喜食肉、奶。達斡爾族同姓禁止通婚,男女締結婚姻,要經過訂婚、過禮,迎娶三個階段。喪俗實行棺殮土葬。過去曾信仰薩滿教和喇嘛教,最大的節日是春節。正月十六是“黑灰節”,人人都往臉上抹黑,據說要是不往臉上抹黑,這一年就不吉利。


《記憶新疆》新疆十三個主體民族大團結都是什麼樣的風采呢?

塔吉克族美女


(13)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由於民族交往頻繁,烏魯木齊市許多塔吉克族人兼通維吾爾族語和柯爾克孜語,普遍使用維吾爾族文。塔吉克族能歌善舞。舞蹈多模擬雄鷹展翅、飛翔迴旋的動作。在民間古老的傳說中,鷹是英雄的象徵。主要樂器有“那伊”(短笛),是用鷹的翅膀骨做的。信仰伊斯蘭教伊斯瑪依派。主要節日除古爾邦節和肉孜節以外,還有每年3月的“迄脫乞迪爾節”(春節)和齋月前的“巴羅提”節。塔吉克族的服飾以帽子最具特色,男子一般戴黑絨圓頂帽,女子戴圓頂繡花圓帽,綴有後簾可保暖,男女都喜歡穿紅色的長筒尖頭軟底靴。最佳飲食為牛奶煮米飯、牛奶煮烤餅和手抓羊肉。

怎麼樣,看完後發現我們新疆不但有遼闊的土地,也有相親相愛的世居名族哦,他們世世代代在這篇肥沃的土地上快樂幸福的生活著著,祝願大美新疆繁榮昌盛、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參考烏魯木齊市政府2017年6月公佈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