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選取粵港澳大灣區、倫敦、巴黎、紐約和洛杉磯五大機場群,基於ADSB數據對比分析機場群的交通流運行態勢。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半徑80公里範圍內主要包括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門等主要業務機場;倫敦機場群半徑80公里範圍內包括希斯羅、蓋特威克、盧頓、斯坦斯特德和倫敦城市等主要業務機場;巴黎機場群半徑80公里範圍內包括戴高樂、奧利等主要業務機場;紐約機場群半徑80公里範圍內包括肯尼迪、紐瓦克、拉瓜迪亞和斯圖爾特等主要業務機場;洛杉磯機場群半徑80公里範圍內包括洛杉磯、安大略、長灘、伯班克、約翰韋恩等主要業務機場。

一、空域運行態勢

選取2018年8月10號全天五大機場群的進離場交通流航跡,對其空域運行態勢進行全景展示,研究空域運行環境與機場保障能力的關係。

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大灣區機場群進離場航跡示意圖

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倫敦機場群進離場航跡示意圖

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巴黎機場群進離場航跡示意圖

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洛杉磯機場群進離場航跡示意圖

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紐約機場群進離場航跡示意圖

從五個機場群的航跡圖可以看出,國外機場群在空域運行方面表現為一個整體,進離場航線之間能夠保持較為獨立的運行,相互影響較少,交通流空間分佈平行有序,而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內航跡重疊度較高,航路交叉點較多,航班運行相互影響程度最大,空管保障難度係數最高。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在緊湊的空間內除有香港、廣州、深圳等繁忙民用機場外,還有軍民兩用機場以及岑村軍用機場,空域管理分屬多方,導致空域協調難度加大。因此,大灣區內空域靈活使用空間較少,受固定結構影響較大,在傳統的航路航線飛行模式下,空域資源可挖潛力日益減少。

二、交通運行態勢

除了空域態勢外,還利用ADSB數據分析了飛行時間、飛行距離和飛行速度等相關統計指標。與空域態勢圖內選取數據邏輯一致,以半徑200公里為邊界(取半徑時,使用了弧面距離),統計機場群航班在該範圍內的運行情況。指標統計結果如表所示。

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對於國內外五大機場群,進場階段普遍更為曲折,平均進場飛行時間和飛行距離均大於離場,而進場時的平均飛行速度也遠遠小於離場。離場階段由於實施統一協調放行,雖然可能在本場地面延誤較大,但放行後運行流程相對更為順暢,離場航班能夠儘快爬升至高高度層脫離本場。

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對比五大機場群,大灣區機場群平均進離場飛行時間最長,飛行距離最遠,而平均飛行速度基本最低。選取五大機場群的典型機場,以飛行距離指標為例,詳細對比可知,對於平均進場飛行距離,大灣區機場群內的香港、澳門和珠海機場,在所選機場中平均飛行距離最長;對於平均離場飛行距離,珠海、澳門和深圳機場的離場飛行距離最長。大灣區機場群內的5大機場,個體平均飛行距離均較長。

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平均進場飛行距離

民航大藍洞:基於ADSB的交通流態勢分析

平均離場飛行距離

三、結論

交通運行指標統計結果的趨勢與空域態勢基本一致,由於大灣區空域結構較為複雜,機場之間進離場航線相互干擾更多,為了調配衝突等也導致了飛行距離相對更長。與國外機場群相比,大灣區機場群的運行仍存在一定的優化空間。

四維航跡運行是下一代航行系統的核心運行理念,是應對航空運輸持續增長的一種革命性的解決方案。當下,航空保障需求與空域供給資源日益緊張,應積極部署四維航跡運行等新航行技術,實現航班運行的精準可控,進一步提升對已開放空域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固定航路對空域使用的限制,從而科學提升航空運輸效率。

民航大藍洞

秉承協助建設民航強國為宗旨,基於飛常準大數據,民航大藍洞致力於為全球民航提供高端效能分析和專業諮詢服務。服務對象涉及空管、航空公司、機場和社會公眾,服務內容包括空中交通運行性能評估,空域資源利用評估,航空公司/機場運行水平分析和評價,出行方案設計和優化等。

依託單位:南航大-飛常準交通大數據聯合研究中心。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