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三家裁縫店

老北京的一條街上,有三家裁縫店,量體裁衣的手藝都很不錯。因為店鋪離得近,生意競爭很是激烈。為了搶生意,三位裁縫都想掛出最有吸引力的招牌招徠生意。甲裁縫掛出的招牌是“北京城最好的裁縫”;接著,乙裁縫掛出招牌“全國最好的裁縫”;丙裁縫看到他們的招牌後,心想:這二位同行的招牌已經這麼牛了,我難道還能說我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縫?他思考良久,掛出了招牌:本街最好的裁縫。結果生意興隆,超過另外兩家。

在這個故事中,前兩位裁縫都是將自己的手藝往“大”說,而第三位裁縫卻反其道而行之,把著眼點放在“小”處,卻能得到正向的結果。

這就是逆向思維。

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一看就能知道哪個選項是錯的,但是孩子還是吭哧吭哧地挨個驗證,即浪費時間又笨拙。於是,“你腦子就不會轉個彎?!”“倒推答案,知道嗎?倒著推!”“你這個思路太死板!一點不會變通!”諸如此類的抱怨幾乎脫口而出。

大部分家長認為這是孩子腦筋死板、題量太少的緣故,其實,這些現象背後反映的是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不足。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什麼是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經成為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反面進行探索,最終達到正向目的。

逆向思維的運用,最膾炙人口的故事當屬大家從小熟知的《司馬光砸缸》。故事中的司馬光小朋友,不僅勇敢有愛心,更是一個面對危險能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的聰明孩子。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司馬光砸缸

但是,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擁有這種思維能力的孩子並不多,其實許多大人也並不擅長逆向思維。現在的考題越來越靈活,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會大呼“太難”,就是因為很多題目都需要“倒著推”、“反著想”,即使是學過這種知識的大人,沒思路也不會做。如果能帶著孩子學會逆向思考,許多難題都將迎刃而解。“苦思憫想一小時,不如倒推一分鐘”,學會逆向思維,孩子也將體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樂。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的類型和特徵。

逆向思維研究者眾多,也研究出許多可操作性方法,其中有:因果逆向法、缺點逆向法、方位逆向法、屬性逆向法、功能逆向法、形式逆向法、心理逆向法等,小編擇幾種舉例說明,方便家長為孩子們講解。

一、因果逆向法

正向思維通常是常規的、約定俗成的想法和做法,而逆向思維是把問題反過來思考的能力,是用大部分人都沒想到的思路去解決問題。所以,逆向思維需要我們“反著來”。

就拿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來說,正向思路是要把落水的孩子從水裡救出來,但司馬光的思路卻是讓水離開孩子。這就是從最終結果倒推出方法的逆向思維。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兩種不同的救人思路

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關於牛痘疫苗的誕生。

早在宋代,我國中醫就想到了用事物的結果來對抗事物的原因。當時,人們把天花病人皮膚上幹掉結痂的痘痘收集起來研磨成粉,吹一點進入健康人的鼻腔,以達到預防天花的目的。

後來這種辦法傳入歐洲,到1798年,英國醫生愛德華.琴納(Edward Zinner)用同樣的原理研製成功牛痘疫苗,而後,接種牛痘的技術逐漸被全世界採用。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天花病毒徹底被消滅。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疫苗之父” 愛德華.琴納(1749-1823)

二、缺點逆向法

在巴黎,一條高檔裙子被不小心剪了個洞,即使修補也會很顯眼,經理決定將其作為瑕疵品降價處理,但追求高端品質的消費者並不買賬,裙子一直賣不出去。後來,一位店員突發奇想,在裙子上多剪幾個洞做成造型,並把這些洞重新縫紉裝飾,很快,這條獨一無二的裙子就以原價賣出了。沒想到的是,這條裙子引來了大批客人要求買同款,風靡一時,更是引領了在衣服、褲子上“破洞洞”的時尚潮流。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面對缺點的兩種思路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常規思維,發現問題能夠利用問題則是逆向思維。這種思維方式在我們中國還有一種叫法是“順水推舟”和“將計就計”,本意是利用對方的計策反過來對付對方,現在我們可以引申為出現問題後,利用問題來解決問題。

三、方位逆向法

方位逆向法在物理和空間中主要指物體的位置交換,在現實中更是一種抽象或心理的對立。

在最初的造船業,船體焊接為整體焊接,很多重要部位不得不仰焊。但是仰焊既辛苦,工程質量還不能保證。後來,有工程師想到將仰焊的部位先擱置,等其它部位焊接好之後再整體翻個,於是仰焊變俯焊,工程速度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裝焊的兩種不同思路

在思維時,我們使用方位逆向法,最重要的是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即換位思考。用對方的眼光看待問題,揣摩對方的心理需求,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下面的例子也許可以帶來啟發:

世界最早的現代成功學大師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說過:懂得換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立場上看待問題、考慮問題,並能切實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這個世界就是你的。

某年,拿破崙.希爾在報刊上刊登了一則招聘秘書的廣告。應聘信件如雪花一樣紛紛飛來,很多人都希望可以成為大師的秘書。但是這些信件都是同樣的自我介紹、同樣的對職位的渴望,毫無新意,拿破崙很失望。正當他考慮放棄這樣的招聘方式時,一封信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和驚喜:“您所刊登的廣告一定會引來成百上千的求職信,而我相信您的工作一定非常繁忙,沒有時間來處理這些信件。因此,您只需要撥打這個電話,我很樂意立即來為您工作,節省您的寶貴時間。我有十五年的秘書工作經驗,您完全不必懷疑我的工作能力。”雖然是在推銷自己,但完全是站在招聘者的角度闡述問題,於是,這名應聘者成功得到這個職位。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世界最早的現代成功學大師 拿破崙.希爾(1883-1969)

四、屬性逆向法

矛盾是事物的本質,事物往往擁有多種屬性。同一件事情可以從多種角度觀察,其不同的性質有不同的解讀方式,甚至內部的多種屬性還可以相互轉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反映的就是這個道理。屬性逆向法在發明創造中應用最廣:

70、80後最熟悉的雙缸洗衣機,脫水缸的軸承是軟的,用手一動,脫水缸就左右搖擺。但最初,這個零件卻是硬軸,旋轉時會帶來很大的噪音和顫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技術人員做了各種嘗試,對軸進行各種改良均不得法。最後,索性做個“屬性逆向”,把硬軸換位軟軸,成功解決了問題。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雙缸洗衣機

五、心裡逆向法

在一種新事物出現時,人們很難接受,心裡逆向法就是抓住這樣的心理——絕對禁止意味著加強。

法國土豆的故事廣為人知:土豆傳入法國時沒有農民願意種植,於是,當權者在土豆試驗田周圍派駐重兵日夜把守。農民們看此情形,認定土豆是很值錢的作物,於是,想法設法偷回土豆自己種植,最終土豆在法國流行開來。

這種逆向思維在我國脫貧攻堅的行動中也有應用:在某貧困縣推行飼養山羊,但因為該地長期以種地為生,農民們有的擔心沒經驗養不活,有的擔心付出沒收穫,養殖熱情不高。於是,鎮領導決定在每一村只選一家作為試點。經過嚴格的層層篩選,每戶養羊的數量固定,一隻也不多給,還派了幹部輪流值守,生下的小羊也要登記在冊嚴禁私自交易。其他村民一看,頓時覺得這些小羊奇貨可居,紛紛要求做試點,於是,這項事業順利開展,村民們因此致富,該縣也一舉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的應用。

除了之前的例子,逆向思維在各個領域中還有許多有應用,可以說,正因為有了擅於“逆向思考”的這些人,我們的現代生活才愈發便利和發達。

吸塵器

1901年某天,一個英國人來到倫敦火車站準備乘車回家。當他走進火車站,發現車站裡工人正在用一種可以吹風的機器進行除塵表演。猛烈的氣流是把地上的灰塵吹跑了,但是揚起的灰塵卻把大家弄得灰頭土臉、嗆咳不止。看到這個場景,他不停琢磨,怎樣才能既除塵又避免揚塵呢?

他想出的辦法是變“吹”為“吸”,而後又針對動力和噪音不斷改良,終於,世界第一臺“吸塵器”於1905年面世並投放市場。這位英國人叫休伯特.布斯。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老式吸塵器

圓珠筆

1943年,匈牙利一位名叫拉洛茲.約瑟夫.比克的印刷廠校對員發明了圓珠筆,這種筆芯一支可以寫約2萬字。但是,由於筆口主球磨損造成墨口變大,圓珠筆使用一段時間就會漏墨。為此,許多科學家、發明家都在強化鋼珠、增加主球耐磨性等方面刻苦鑽研,但一直沒有突破。

日本有一個小企業主卻另闢蹊徑想到一個好辦法:經過反覆實驗,他發現一支筆在寫到1萬多字的時候就會磨損漏墨,於是,他在筆芯中少放油墨,在主球磨損前墨水就寫完了,解決了漏墨問題。後來,他申請了專利,專門生產短支圓珠筆芯和圓珠筆,受到廣大顧客歡迎。

看起來是“偷工減料”,事實上卻是一次完美的“逆向思維”。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怎樣培養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應用得當,可以輕鬆解決常規思維難以解決的題目;逆向思維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有所建樹,更可以讓我們在解決問題時發現捷徑,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逆向思維能力呢?

第一,在閱讀中培養。尋找和孩子生活相近的書籍,將孩子帶入到書中人物的身上,不斷引導孩子用書中人物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多討論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人物的行為和性格,鼓勵孩子多思考人物在特定情況下的心理活動。幫助孩子走進故事書,用書中人物的語言描述故事。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第二,在交流時培養。家長可以和孩子多玩玩“說反義詞”、或者“顛倒順序產生新詞義”的遊戲。比如“牙刷”和“刷牙”,“演出”和“出演”。

大一些的孩子要鼓勵他說出自己的觀點,比如,大人說“忠言逆耳利於行”,孩子可能會反駁“忠言順耳也利於行”;家長說“無規矩則不成方圓”,孩子則反駁“打破陳規也能成方圓”。只要孩子能說出道理,那他就是經過了認真的思考,這種逆向思考後的“頂嘴”是值得鼓勵和讚賞的。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第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帶著孩子去購物,不要告訴孩子預算,而是讓他根據家庭需求來設計購物單,再根據現場價格做出相應調整;鼓勵孩子在任何問題中都先梳理清楚自己的思路,讓孩子明白答案不是最重要的,思考的過程才最重要。

“反著想”就能輕鬆解題,家長如何培養孩子“逆向思維”能力?

逆向思維最為寶貴的價值,是引導人們對固有認識發出挑戰,是對事物的認識不斷深入加強,最終迸發無窮的力量。

我們可以期待,這些擅於使用逆向思維的孩子將會為這個世界創造更多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