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防疫“添堵”,景區要打好提前量

清明假期,疫情防控期間的首個小長假,為了吸引遊客、拉動消費,不少景區推出了免門票等優惠,“閉關”多時的遊客蜂擁而至,多個景區出現旅遊人數報復性反彈,給疫情防控形勢帶來了不小風險和壓力。

各大社交媒體上,黃山景區遊客人擠人的視頻在刷屏,遊客兩小時走了不到1公里,擁擠程度可想而知。除了黃山,國內還有不少景區也同樣出現人流扎堆。浙江紹興、杭州西湖、陝西寶雞紅河谷等景區也因為遊客爆滿而宣佈限流。

景區爆滿反映了旺盛的旅遊需求。壓抑了兩個多月的人們,好不容易等到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有了出門的機會,當然都想著出門透透氣。對很多旅遊景區來說,過去的幾個月都沒有旅遊收入,經濟壓力已經非常大,連續推出幾波免費門票,既是讓利於遊客,也是提振經濟的有效方式。

景區復工復產是好事,但前提是把疫情防控的準備做足了。疫情防控期間,對景區的接待能力和應急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戰。如黃山的日常接待能力是5萬人,這次雖然限流降低到2萬人,但還是因為新增了檢查安康碼、測量體溫等環節,增加了遊客進入景區的時間,造成了人流扎堆。

不過也有景區在管理上做得不錯。比如都江堰青城山景區這次就實行提前在網上預約。遊客要提前將健康碼和身份證等信息上傳至預約系統,系統確認後才能獲得免費的門票。

小長假期間,除了一些景區出現遊客扎堆的情況,一些商場等也出現了購物潮。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大環境下,消費逐步提振的同時要清醒地看到,當前疫情防控持續向好的形勢,基礎還很脆弱,經不起折騰。復工復產的前提,是要確保疫情防控不出現任何問題,不管是景區還是商場,相關單位都要做好人員的限流措施,保障遊客、消費者的安全距離。

清明過後就是“五一”長假,疫情防控是長期的過程,各地政府、景區要始終要把遊客的健康放在首位,提前做好準備,採取更加有力的應對措施。廣大遊客也要把“疫情防控從我做起”這根弦繃緊,畢竟有了安全和健康,才有今後賞不完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