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學“數學天才”:曾破解世界數學難題,23歲成教授級研究員

他只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常人15年才能達到的高度

,完成了從碩士到教授的跨越成為了國內最年輕的大學教授。

他是數學天才,大學時期便“解剖”了世界各數學家都難以解開的難題“西塔潘猜想”,有人說他是我國又一位數學家“陳景潤”,他就是劉嘉憶,本名劉路。

中南大學“數學天才”:曾破解世界數學難題,23歲成教授級研究員

母愛是一道陽光,照亮了“自卑男孩”心裡的每一處角落。

1989年劉嘉憶出生于山東大連市的一個普通家庭。或許天才總是和其他人不一樣,小時候的劉嘉憶總是一個人窩在一個地方傻傻地看著,沒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再加上學習也一直普普通通,從而導致他幾乎沒有玩伴,沒有社交。

在那段時間裡,總是劉嘉憶的媽媽陪伴在他身邊給予安慰和鼓舞,甚至長時間休假專門陪孩子玩耍。為了找到劉嘉憶喜歡的事情,他的母親陪他一起參加各種好玩的事情,比如下棋、游泳或是旅遊。在他媽媽的眼中,劉嘉憶無論什麼樣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不奢求他未來能達到多高的成就,只盼望他能一輩子快樂開心。

對於媽媽的付出劉嘉憶深深的看在眼裡,他不能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他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改變別人眼中的“自卑男孩”的形象。

中南大學“數學天才”:曾破解世界數學難題,23歲成教授級研究員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成功更取決於後天的勤奮。

逐漸從陰影中走出來的劉嘉憶為了回報父母開始了勤奮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劉嘉憶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對象”那就是數學。他發現徜徉在數字的世界裡遠比想象當中要更有樂趣,從此他開始了“自虐”的歷程。面對難題偏題別人都是唯恐躲之不及,劉嘉憶卻反其道而行之,專門研究數學難題。有時候他能為解決一道題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整天。課堂上,吃飯的空隙,回家路上都是他學習的地方,他母親曾接受採訪說道那時的他當真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境界。

可即使是這樣,劉嘉憶的數學成績也才堪堪達到上游水準,但他由於把所有的學習時間都放在了學習數學上,導致其他學科成績都一塌糊塗。甚至老師在和他媽媽交談時都說:“劉嘉憶確實努力,但就是智商實在差了一點。”

在重點高中就讀的劉嘉憶依舊是平平無奇,對於藏龍臥虎的重點學校,劉嘉憶便顯得更加不起眼。

高考那年,旁邊許多學生都考入了清華、北大、甚至哈弗名校,而相對普通的劉嘉憶卻只能被中南大學錄取。

在中南大學他毫不猶豫選擇了數學系,而誰也不曾想到劉嘉憶在大學裡發生了質的變化。和平常一樣,他仍舊是埋頭鑽研純粹給自己“找茬兒”的國際難題,不曾想劉嘉憶果真將困擾世界數學家幾十年的難題“西塔潘猜想”解了出來,而這道題成為了劉嘉憶成為天才的“鑰匙”。

2011年劉嘉憶作為亞洲高校唯一一位代表出席美國芝加哥大學數理邏輯學術會議,他不知道,此時的他早已不是小時候那個唯唯諾諾不敢說話的“自卑男孩”了,在會議上他侃侃而談,四十多分鐘的演講他發揮得淋漓盡致,贏得了在場所有學術大咖的尊重和認同。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劉嘉憶用近乎脫胎換骨的變化達到了別人一生難以達到的目標,這離不開他對數學的熱愛,更離不開他向數學發起進攻的近千個日日夜夜。

中南大學“數學天才”:曾破解世界數學難題,23歲成教授級研究員

視金錢如糞土,劉嘉憶用自己的獎金來支持科研。

2012年劉嘉憶帶著中南大學的驕傲,帶著祖國的驕傲從美國芝加哥大學數理邏輯學數學會歸來後,為表彰劉嘉憶對數學事業做出的特殊貢獻,母校給予了他100萬元的獎金,其中50萬元用於改善科研條件,50萬元用於改善生活條件。天才永遠不會淪為一味追求金錢的工具,他拿出了一部分回報給了養育自己二十多年的父母。

剩下的所有獎金,他一分沒有拿,悉數捐給了未來的科研事業。他知道,相比較自己,五十萬元投入到科研領域能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23歲劉嘉憶被中南大學破格錄用為正教授級研究員,成為了我國最年輕的正教授。如今他在任教之餘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數學科研當中。

劉嘉憶正值青年,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加出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