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新聞與傳播專業考研的核心問題

新聞與傳播專業新聞實務老師,分享考研經驗,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yytxlc

當前(四月初),考研的核心在於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是否考研?

2.是否跨專業考研?

3.跨專業到新聞與傳播專業還是其它專業?

4.目標院校是?


要回答這幾個問題,必須要對自我的進行充分的評估,要對自我的歷史(比如一個常見問題:我的本科和目標院校有多大距離?)自我的現在,自我的未來有清晰的認識。同時,要對新聞與傳播這一專業有所瞭解。比如這個專業畢業主要做什麼工作,在哪裡工作,收入幾何?比如這個專業的碩士有哪些課程,讀書期間主要做什麼事情?再比如要考哪些內容,怎麼考等等。當然,要對目標院校做充分的調查。選擇目標院校要切合實際,切忌好高騖遠。知乎和其他網站有時可以看到諸如“二本學校如何考上北大”這樣的內容,不能說完全不可能,在我看來,“奇蹟”而已。

這幾個問題回答好了,當前的任務就完成了。這幾個問題回答得越好,考上的概率越大。五月初以前,建議已經開始複習的同學著重複習英語,特別是單詞,專業課方面可以大致看一看教材。實際上,要回答上面幾個問題,必然要對教材有初步的認知。此外,新聞實務訓練要儘早開始。

現階段新聞與傳播專業考研的核心問題

作為一名2019年的考研黨,作為一位有點經驗的媒體人,給同學們提醒幾點:

一、新聞與傳播專業具有鮮明的“文科屬性”。通俗來說,考試要求能背、會寫。複習專業課,要求大量背誦,至於寫作,即便談不上文筆優美,至少要求通順流暢。跨考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同學,特別是來自工科理科的同學要注意這兩點。如果寫作能力比平均水平差,如果不能適應背誦的複習方式,甚至有牴觸心理,建議重新評估考研這一決定。而中文、英語專業跨考新聞與傳播專業有其優勢。

二、知名院校的新聞與傳播專業的競爭非常激烈。具體到專業課試卷上,無論是440還是334,要能達到“小題最多一個不會,大題沒有不會”的水平,否則大概率考不上。為達到這一要求,跨考生要加倍付出汗水。

三、新聞與傳播專業跨考的學生比例要比許多文科專業高。對跨考生來說,這是一個有利條件。

簡單分析,至少有2個原因。

1.工作要求。做新聞相關工作,本來就需要多學科的知識,如果只明白新聞專業知識,成為不了一個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甚至完成不好日常工作。有同學知道,新聞與傳播專業畢業的碩士直接從事新聞工作的比例不高,即便如此,學校和老師也一定希望學生對口就業。所以在選擇學生時,學校不會限於本專業的本科生。換句話說,新聞與傳播專業歧視跨考學生的可能性較低。

2.有一定比例的新聞與傳播專業老師的教育背景也不來自於新聞與傳播專業,這個比例可能不小。這一點不展開。

掌握新聞與傳播專業跨考生比例較高這一情況,對破除“跨考恐懼症”,增強信心很有幫助。

四、跨考生不熟悉專業知識。所有的學生都不熟悉目標專業的知識,實屬正常現象。在4月初,對專業知識的複習剛剛開始或者沒有開始。

如何複習專業知識?以後專門回答這個問題,先向同學們提出幾個必須注意的要點。

1.要教材要好好看,好好背,打好基礎。可以找一找複習筆記之類的,在此基礎上做補充。提醒一下,所有的內容都有可能成為考題,不存在重點,不能只看所謂的重點。

2.要有意識地對這一年的重要新聞事件作梳理。這個梳理不僅僅是彙總、整理,要運用所背誦的知識對這些事件作分析。重要新聞事件也不只是政治事件,生活中的現象和新聞都可能成為考題,這和政治考試裡時事政治的要求是不同的。這個部分也能找到書籍書籍,但是仍然需要自己親自做,至少是親自補充。

3.考研試題不限於教材,而且越來越不限於教材,只掌握教材很難考上。複習方法,簡言之需要記憶一些論文,並且在考前達到靈活熟練運用的水平。這一點在複習初期不用考慮,建議進入暑假後根據複習的進度作安排。

五、新聞與傳播專業的初試考察實踐能力。跨考生對新聞實踐缺乏基本認知,這個挺要命的。許多同學沒有在媒介機構實習的經驗,對媒體運作的想象不切實際,缺乏常識。有點同學對媒體的瞭解,僅限於電視劇《新聞編輯室》電影《聚焦》。在複習過程中,只有書本知識,新聞實踐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實質上能力並沒有多大的增長,以至於新聞實務題目(消息改寫、報道策劃等等)答的離譜。順便一提,這兩部作品有貼合實際的一面,如果有時間看一看(《新聞編輯室》電視劇比較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複習時間是否充足),的確可以增加對新聞行業的認識,總結出規律對考試也有幫助。

要增加新聞實務的分數,方法有3個:高質量習題的前提下多訓練、吸取有經驗的老師的指導、天賦。第一條屬於必要充分條件。具體要求按照目標院校的層次,也有3條:至少拿基本分,在基本分的基礎上寫完備,爭取少丟分。如果考名校,則需要再增加一條:寫出亮點

針對新聞實踐能力薄弱的問題,新聞實務的訓練,應該在做好決定後的第一時間開始。從本文發出的4月6日開始,到12月20日結束,按照一週一練的密度,堅持不斷的訓練,可以累積30次以上的經驗,儘管仍顯不足,勉強可以滿足考試的要求。部分同學需要在複習中期增加密度為一週兩練。理想情況下,訓練題需要接近真題。我的公眾號 ID:yytxlc 將一直更新訓練題,第一期消息改寫題目已經發出。目前,批改是免費的,歡迎將你的答案發來哦。

一般地,訓練新聞實務(消息改寫、報道策劃等)有一個從模仿到脫離(模仿)的過程。

第一個階段是蒐集模板,加以運用。消息改寫、報道策劃等等題目已經形成了答題模板,在網上可以找到,許多培訓機構也會教這些模板,我也會給陸續同學們上這方面的課程,公眾號 yytxlc 會發一些文章,歡迎關注。從我的經驗來看,一部分同學直到考試仍沒有脫離模仿這個層次,以至只能拿到基本分。

第二個階段,對不同的考題在模板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形成自己的“風格”,並能夠滿足答題時間的要求。這個階段需要付出比較多的努力。

第三個階段,創新。前面提到“天賦”,新聞感的培養的確需要一定的天賦。新聞實務是初試中最能體現區分度的板塊,對考名校的學生而言,最能夠拉開差距,也最能體現“天賦”。經過對思考能力的訓練,可以加強“新聞感”,彌補天賦的不足。

歡迎評論留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