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2018年7月22日上午,我们乘公交到武侯祠。乐乐想来成都也是因为喜欢三国,所以这个地方必须来打卡。对于这种历史文化景观,配合讲解才更能理解景点的精髓,方便的是,园内可以扫码关注武侯祠公众号免费听取电子讲解,十分贴心!(最好自带耳机)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是中国惟一的君 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

进入大门,石板铺就的道路两旁,各有一碑亭,一为“明碑”,另一边为唐碑。明碑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立,碑身下有赑屃碑座,该碑文字清晰可识,碑文主要介绍了武侯祠历史沿革。唐碑公元809刻立,全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唐代名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建镌刻。其文章、书法和镌刻极为精湛,被誉为“三绝碑”。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二门,刘备殿,也就是【汉昭烈庙】二门悬挂“明良千古”匾,仔细看"明良千古"的匾额上,"明"字 左面不是"日",而是"目"。难道闹笑话了?实则不然,这个牌匾的的作者是明朝的,当时为避讳而故意为 之的。一曰:清人吴英手书,避用"明"字,把它与清初文字狱相联系;另一种说为:用"目"旁,因"明君"之"明",重在擦亮眼睛,才能识人识势。总之,"明良千古"匾,取"君明臣良,千古垂范"之意。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二门内长廊壁上,嵌有前、后《出师表》石刻。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过二门,可以见到“文华辅国”文臣廊和“武雄知兵”武将廊,分别塑文武将各14尊。右边文臣廊内有庞统、简雍、费祎、蒋琬、董允等人的塑像。左边武将廊里有赵云、马超、姜维、黄忠等三国名将的塑像。看着这些一代豪杰,唤起了人们对烽烟三国的追忆。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汉昭烈庙正殿也称刘备殿。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石柱砖墙,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大门上挂着匾额:业绍高光。意为刘备继承了高祖和光武的帝业。刘备两旁分别是关羽和张飞,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在此永聚首。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再往后走就到了诸葛亮殿,大门上悬挂着“武侯祠”的匾额由郭沫若撰写,楹联为: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内柱为董必武所题: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古朴的祠庙显得庄重、肃穆。祠内供 奉着诸葛亮及其子孙家三代的塑像。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孔明殿(静远堂)殿宇宏敞开朗,单檐歇山顶,明代凤鸟纹四足香炉置于殿前,炉口沿上铸一双抱财童子,造型生动。殿前高悬“名垂宇宙”大匾,赞誉诸葛亮名满天下。殿左悬“河岳英灵”匾,右为“勋高管孙”匾。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殿内塑有诸葛亮祖孙三代塑像。诸葛亮塑像目光炯炯,羽扇纶巾,超然脱俗,令人肃然然起敬。两侧陪祀子诸葛瞻、孙诸葛尚。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在“三义庙”前的路口处,有一墩大石,上书“喜神方”。喜神方,即喜神所在的地方。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三义庙,成都市级文物单位。原位于成都提督街,始建于康熙年间,1997年因城建需要,整体迁建于武 侯祠内,建筑构件、匾额等均采用原物。 现三义庙由拜殿、大殿和两廊组成。大殿内塑有刘、关、张的泥塑像。

拜殿内东西两侧有宋代石雕:青龙、白虎,据明崇祯本《三国水浒全传》插图刻成的石刻画像,有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张飞鞭打督邮、刘备招亲、关公刮骨疗毒等珍贵的石刻。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三义庙庙后是“桃园”,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桃园内刘、关、张三尊巨石的人物石雕像。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红墙夹道,这是武侯祠内最上镜的角度,也是从武侯祠通往汉昭烈陵的通道。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惠陵,陵园门悬挂“汉昭烈陵”匾,陵寝建筑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陵墓等组成。陵墓四周古柏森森,与别的帝王陵墓相比,惠陵规模小而简朴,不够气派。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整个祠堂的环境青翠怡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听着讲解,驻足在某处,沉浸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更进一步了解历史知识。武侯祠并不大,但如果要仔细了解,需要的时间稍长些。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一家三口游成都(九)-武侯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