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投資中、生活中加「槓桿」?

3 年前寫過一篇文章 —— 《不賭》,那篇文章記錄了我 10 年前用槓桿投資暴賺然後又被平倉的經歷,雖然已經過去了 10 年,當時用鼠標點下「確定全部賣出」時的情景還彷彿就在昨天。

最近全球股市暴跌,對「槓桿」的討論又多了起來。在前兩週的實證 —— 《從 2008 年穿越而來的 4 個建議》中,我也再一次提到這個建議:「別用槓桿」。

然而,槓桿在生活中其實無處不在,如果善加利用,槓桿可以幫助我們創造更大的價值。槓桿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投資中最好不要加槓桿?還有哪些槓桿可用?今天我就想說說我對槓桿的理解。

  • 槓桿的本質是什麼?
  • 投資中的槓桿
  • 企業中的槓桿
  • 人生中的槓桿

槓桿的本質是什麼?

「槓桿」並不是洪水猛獸,恰恰相反,它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

從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發展到商業社會,人類社會開始出現了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並且出現了儲蓄。

這時候,人們會把積攢下來的錢交給更專業、更有能力的人,由他們來使用和支配這些資源獲取更大的收益,而自己則收取固定的利息

對於那些更專業,更有能力的人來說,這就是加槓桿的過程。相比「有能力的人缺少錢,沒有能力的人錢過剩」,這樣的方式使得大家術業有專攻,整個社會的生產率也得以提升。

「槓桿」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舉個例子,你在銀行存錢或者購買貨幣基金,其實就是把錢交給那些「更有能力」的人去使用;而你因為買房去貸款的時候,你就變成了那個「更有能力的人」。

我認為,「加槓桿」的本質,是「有能力」的人不滿足於自己的已有資源,而選擇付出一定的「固定成本」獲取「重要生產資源」的「使用權」

從上面的思考中我們可以抽取出槓桿的幾個重要的因素:

  • 更有能力
  • 付出固定成本
  • 獲得資源的使用權

投資中的槓桿

在投資的槓桿中,這個「重要的生產資源」無疑是更多的資金,我們希望付出較低的「固定利息」,來獲取這些資金的「使用權」,從而獲取「投資收益」與「固定利息」之間的利差。

第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你是否是「更有能力」的人?相比「固定利息」,你是否具備能獲得超額收益的投資能力?

上週我邀請簡七老師回答了一個問題 —— 《辛苦攢的首付款,該買房還是投資?》,我想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你的長期投資能力是否能超過貸款的成本?如果做不到,可能多一些首付或者提前還款就是更好的選擇。

第二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資金的償還機制。既然是「使用權」,就意味著資源(資金)的擁有方有權利收回這些資源。即使我們擁有很好的投資能力,可以覆蓋利息,但由於股市的收益兌現時間是不確定的,如果在兌現之前資金被強制抽回,不但無法收穫利差,甚至會損傷你的本金

股市中,大多數人能接觸到的槓桿是「融資融券」、「配資」,這些槓桿都以你持有的股票市值作為抵押物。

這帶來了很奇妙的局面:股市上漲的時候,抵押物的價值上漲,你能支配的資金也越來越多,但這時的投資價值是降低的;而股市下跌的時候,跌的越慘、估值越低,抵押物的價值也就越低,資金的出借方為了避免資金受損,通常越容易採用各種方式(比如平倉)來強制回收資金。

儘管股市估值很低的時候隱含的投資價值很高,長期看超過利息是大概率事件。但你永遠不知道最低的價格會由哪個傻子來決定。如果他的出價擊穿了你的平倉線,儘管未來的隱含收益率再高,也與你無關了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要在投資中「加槓桿」的原因。

換個角度,如果希望在投資中使用槓桿,你需要從這三方面努力:第一,提高自己的投資能力;第二,尋找低成本的資金;第三,確保這個資金的償還方式與股市無關、不會被強制平倉,還款期限盡可能長

對有投資能力的人來說,房貸也許是能拿到的最優質的槓桿。成本低,期限長,和股市的相關性弱。如果你有足夠的投資認知和能力(敲黑板,這個很重要哦),用好這個槓桿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企業中的槓桿

說完投資中的槓桿,我們可以來看看企業是怎樣加槓桿的。

首先是經營槓桿。創業者和投資人們付出固定成本(人員工資、辦公地點、購置資產等),獲得了這些資源的「使用權」,開發產品和服務,提供給用戶。如果這些產品和服務是有價值的,服務的用戶越來越多,並且能夠通過某種商業模式形成閉環,就產生了收入。假設服務 1 萬人和服務 10 萬人的固定成本不變(太摳了),收入增加了 10 倍但成本不變,利潤大幅增加,這就是經營槓桿。

但現實中,大多數創業公司其實沒有能夠創造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在資源耗盡之際也就死掉了。另外,經營槓桿是雙刃劍,放大利潤的反面是放大虧損。疫情之下,很多重資產投入的公司收入大幅下降,巨大的經營槓桿導致利潤迅速變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其次是財務槓桿。企業的經營雖然也有波動,但比起股價的波動要低的多。如果企業建立了競爭優勢,淨資產收益率較高,用上面的因素來說就是「更有能力」,就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借錢來擴大生產規模,服務更多的人,創造更多的價值。

你看,先用經營槓桿加第一層,然後用財務槓桿加第二層,再加上資本市場的放大效果(企業估值是未來很多年賺的錢的貼現),槓上加槓,這就是企業家通常佔據了富豪榜前列的原因

人生中的槓桿

最近回看了之前翻譯過的前 Y Combinator 的主席 Sam Altman 的博客 —— "How to be Successful",在那篇文章中,他多次提到了你要建立你人生中的槓桿。

這些槓桿是什麼呢?比如建立個人品牌,比如建立一個人際網絡 ...

用我們上面分析的槓桿三因素來看,你付出的,是一些「固定成本」,比如每週花一定的時間來寫作,比如儘可能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你獲得的,將是「看不到的」的「重要資源」的使用權,你不知道甚至不期待這些資源,但他們終究會出現在你的生命中

Sam 在文中舉了自己的例子:

最有效的建立人際關係網絡的方式是盡最大可能的幫助別人。很長時間以來,我一直堅持這麼做,我職業生涯的重大機會,以及我的最好的四個投資案例中的三個,都來源於此。

直到現在,我還經常能碰到 10 年前幫助過的某個人,帶給我意想不到的幫助。

和我在《看不見的東西》中所寫的一樣,我們要去做一些長期見效但短期不見效的事情。對於幫助別人來說,重要的一點也是「不要算計」。如果幫助別人的時候篩選的標準是未來這個人能提供多大的「資源」,結果恐怕會讓你失望。這個世界因果運作的方式不是這樣的。

最後

一個人可以做的事情終究有限,如果你有能力、有意願去創造更大的價值,你一定離不開槓杆。

回到槓桿的三個要素:1)更有能力;2)付出固定成本;3)獲得資源的使用權。

無論是投資、做企業還是人生,我想最重要的都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你的能力可以覆蓋別人交給你的成本,這樣的槓桿才最終有價值

與此同時,多付出一些「固定成本」,做一些短期不見效但長期有價值的事情,這會獲得一些現在看不見的「重要資源的使用權」,隨著你能力的不斷提升,這些資源終將幫助你,將你的能力放大,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