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真的有奧運情結嗎|大象公會

所謂東京奧運情結,不過是戰後昭和男兒民族主義復興的變體。今天日本人民對奧運會的冷嘲熱諷,倒是很能反映出時代的軌跡。

文|劉喜

3月24日,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去留塵埃落定。國際奧組委和日本政府達成共識:本屆奧運會延期舉辦,最遲不晚於2021年夏季。

對於期待靠奧運拉動經濟的安倍內閣來說,這顯然是個壞消息。據 NHK 估計,延遲舉行的損失可達 6400 億日圓。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中止奧運會無疑是件傷感的事,安倍政府此前的長期猶豫更讓人覺得日本人民心有不甘。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環球時報》曾發文稱「中國奧運情結日本人最理解」,在作者看來,中國人民對奧運的執著,日本人最能感同身受。

本屆奧運陷入兩難之際,許多報道都將它與1964年東京奧運相提並論,強調日本人對當年東京奧運的特殊情懷,及其對現代日本的重要意義。

不過,日本民眾的實際反應與這類想象大相徑庭。媒體沒有痛惜,大部分網友也覺得「早該停辦了」,還有人指責東京都知事小池為了給奧運續命而瞞報疫情,導致都內感染人數擴大。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延期決定公佈後,在雅虎日本舉辦的投票調查中,超過半數網民認可延期,還有超過三成認為應該乾脆取消

今天的日本人真的有奧運情結嗎?2020年東京奧運,與1964年東京奧運有多少可比性?

1964年奧運神話

1936年7月29日,柏林奧運會開幕的前一天,東京成功申辦1940年夏季奧運會。

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拿下奧運主辦權。1940年正是日本神道教所謂的皇紀2600年,申奧支持者指望這屆奧運能在西方列強面前大顯皇國神威,同時彌補退出國聯帶來的負面國際形象。

然而,這種「和平的強大」在國內另一些人看來毫無必要。政府不願出面籌辦,一心備戰的軍部更是看不起這種燒錢顯擺的做派。到申奧負責人嘉納治五郎去世時,連主體育場都還沒能確定。

日軍全面侵華後,內閣決定限制戰爭以外的物資調用,東京只得向國際奧組委返還了主辦權,嘉納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奧運會最終流產。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將其稱為「奧運會 40 年一次的詛咒」,對應1940年、1980年和2020年奧運會

1959年,東京再次拿下奧運主辦權。

此時的日本正處於民主化改革後的經濟高速增長期,不再是那個嗜血的帝國,本屆奧運也迎來了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是一次成功的盛會。通行敘述中,1964年東京奧運會標誌著新日本的復興,標誌著日本重新融入國際社會,是日本現代史上最具正面價值的高光時刻。

然而,這種敘事有著被忽略的另一面。

這屆東京奧運數年前,日本社會幾近撕裂。最激烈的衝突,就是左翼主導的「反安保鬥爭」,每年都爆發數十到上百萬人級別的抗議。1960年,自民黨政府強行通過新修訂的《美日安保條約》後,數百萬人走上街頭,首相岸信介被迫辭職。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1960年6月,多達 11 萬人的抗議人群圍攻日本國會。早先,社會黨、民主黨、共產黨等左翼政黨已在全國發動了多達 500 萬人的抗議活動

面對急迫的政治形勢,執政的自民黨與沿襲自舊帝國的職業官僚階層力圖通過舉辦一場國際盛會,喚起昭和一代的國家認同,穩固保守派自民黨的執政局面。

因此,與最終死於內部扯皮的1940年奧運不同,日本政府對1964年東京奧運會傾盡全力配合。

在強力的政治支持下,東京奧運會從國會獲得了差不多 1 萬億日圓的相關預算,大部分用在了建設場館和基礎設施上:堪稱建築史經典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四通八達的首都高速,著名的「新幹線」,無不向世界宣揚著新日本的成就。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時至今日,代代木競技場的設計仍很有先鋒感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東海道新幹線是世界上最早的商用高速鐵路

前所未有的投入,換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場景。

東京奧運會集中展示了日本的科技水平:通過人造衛星,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進行了奧運會的電視實況轉播。本屆奧運會也首屆採用電子計時記錄,精工製造的電子計時器全程完美運作,沒有出現任何故障。

另外,東京都政府還動用大批人力,發起了社會文明運動,禁止在街頭喝酒、丟垃圾,還採購了大量垃圾車、垃圾桶,改善城市形象。

為了解決外國人語言不通的問題,奧運設計團隊首創了象形圖標識法,每個比賽項目都有獨特的圖案,而廁所和出入口等公共設施的特殊標識,如今大家已習以為常。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這次不惜血本的盛會,果然給日本帶來了潮水般的國際好評,更極大加強了國民的國家認同。

曾經的戰敗國元首天皇裕仁向全世界宣佈奧運會開幕,舊帝國的日之丸旗(直至1999年才正式確定為國旗)作為日本奧運代表旗,與各國國旗共同飄揚在會場上空,被左翼激烈攻訐的自衛隊護送旗幟進入會場……這些儀軌的意味不言自明。

當出生於1945年8月6日核爆日的廣島少年坂井義則點燃聖火臺,空自飛行隊在天空中拉出五環的形狀時,許多觀眾因此落淚。這些不能明說的民族情緒,才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神話的核心。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1964年的高光時刻:奧運開幕式上,日自飛行隊「藍色衝擊波」噴出的五環高懸在主場館上空。其實,直到開幕式前,飛行隊都從沒能成功畫出過五個圓

其實,這場奧運會並非沒有雜音。

自民黨政府主導的鉅額建設項目,複雜的徵地計劃,使得許多建設工程與權錢交易、暴力犯罪聯繫在一起。許多建築公司與黑幫維持著不清不楚的關係,對廉價工人實施人身控制,執行暴力強拆。

1963年,日本也是亞洲第一條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竣工通車。但多年後發現,這條高速公路建設時偷工減料,在混凝土中使用了被禁用的海砂,造成鋼筋樑架提前腐蝕。

當年最大的爭議,莫過於嚴重超支的東海道新幹線項目。新幹線之父、國鐵總裁十河信二明知預算不足以完成項目,依然說服政府開始建設,最終花了多出原預算一倍的錢。他被迫在新幹線開通前辭職。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但這些爭議,大多被湮沒在了主流輿論的歡呼裡。

1964年東京奧運是鉅額資金與政治保駕共同成就的特殊盛會,即便是左翼也不便抨擊象徵和平的奧林匹克。於是,這場奧運成為了象徵日本戰後復興、民族歷史翻頁的標誌,在經歷過戰敗的昭和一代人心目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光鮮亮面之下,則是再次湧動的昭和精神。某種意義上說,所謂東京奧運情節,就是戰後昭和男兒民族主義復興的變體。

不受歡迎的奧運

不過,不管1964年東京奧運會再怎麼被描述成戰後日本的巨大成就,在當年的歷史環境下,有一個事實很難否認:

在日本政府舉巨資籌備的幾年間,多數日本普通人其實並不關心。

1964年1月,NHK曾在東京做過一個社會調查,在問到「您最近對什麼感興趣」的時候,只有 2.2% 的人首先提到奧運會,同意「奧運會不錯,但和我沒關係」的人佔到了 47.1%。還有 81.1% 的東京人表示,他們不會考慮買奧運會開、閉幕式的門票。

後來,NHK又在金澤市做了類似的調查。結果差不多:大部分國民在開幕前對奧運會都不怎麼在乎,到後來反覆被盛況轟炸,才被點起了心底的感情。

昭和年間舉國傾力的奧運盛會尚且如此,令和年間的東京奧運遭受更多冷遇,也就理所當然了。畢竟在多年和平教育和老齡化進展之下,昭和男兒的熱血已經所剩無幾。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2020年奧運會開始招募志願者前,NHK 的一項調查就顯示,僅有兩成不到的人對報名當志願者感興趣,其中還有一大部分是昭和輩的中老年人。

比起他們的父輩,平成一代的年輕人更愛吐槽奧運志願者嚴格的要求與微薄的待遇:

每天工作時間不少於 8 小時,食宿交通還要自理,這還敢招募 8 萬人去受罪?東京奧運徵集的是奴隸大聯盟!

最終,東京奧組委公佈的志願者報名人數中,外國人佔了 36%。這又引發了新一輪的吐槽:

他們還不知道東京七月有多熱,才興致勃勃地報名的吧。果然外國人比本土觀眾對這屆奧運會更感興趣呢。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志願者的招募廣告

相比於積極報名當志願者,更多日本人在冷眼圍觀,看本屆奧運會到底要燒掉多少錢,還要捅出多大的窟窿。

本屆奧運會原先的最終預算為 1.35 萬億日圓(約合人民幣 780 億元),其中組委會和東京都各承擔約 6000 億,國家財政負擔 1500 億。

這個預算已經夠高了。然而,根據會計檢查院2019年底的報告,在2013財年至2018財年間,國家總開支已經達到了 1.06 萬億日圓,遠超原定計劃。

本屆奧運的重頭建設項目,是重建國立霞丘競技場。日本政府最先採用的是著名女建築師扎哈的方案,2012年遞交方案時,總工程預算約為 1300 億日圓(約合人民幣 68 億元)。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扎哈設計的新國立競技場。該設計公開後,遭到大量日本建築師聯名反對,2019年普利茲克獎得主磯崎新表示,這個場館就像「拖著笨重身軀等待日本列島沉沒的烏龜」

但沒幾年,該設計的最終預算竟然膨脹到了 3000 億日圓。2015年7月21日,安倍宣佈「白紙撤回」,重新競標,最終選擇了預估總工程費用 1489 億日圓、大幅簡化的新設計。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落成後的新國立競技場。為了省錢,安倍親自砍掉了場館空調的預算:「如果熱的話,我們還有甲子園名物『刨冰水』嘛」

就連本屆奧運會會徽,都因為捲入抄襲風波而遭到替換。儘管國際和東京奧組委一再否認,但輿論依然堅持將佐野研二郎的設計「罵」下了臺。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佐野設計的會徽,被認為抄襲了比利時列日劇院的 logo

公允的說,這些醜聞比起1964年奧運建設所涉及的徵地腐敗、黑幫醜聞、故意的預算超支,實在算不得什麼。日本人民對它們的吹毛求疵、冷嘲熱諷和厚此薄彼,更多的,只是反映出時代的軌跡。

並不存在的奧運景氣

比起1964年借奧運會宣揚戰後日本的復興,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任務更加艱鉅:日本政府希望通過舉辦奧運,將繁榮和景氣帶回日本。

安倍更是聲稱,要「讓奧運會成為掃除 15 年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的觸發器」。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2016年裡約奧運會閉幕式上,安倍化身馬里奧,從一根超大號的綠色排水管裡冒了出來,接棒下一屆奧運

問題是,相比昭和男兒尚在的1964年,如今的日本早已進入了低速增長期,形成了少子高齡化的穩定社會形態,與當年的增長潛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本屆奧運的籌備工作就可以看出時代精神的變化。

比起1964年大興土木、修建新幹線的萬丈豪情,這屆奧運會的強調重點被放在了無障礙設施、動漫文化、環保理念等更「軟」的方面。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獎牌將由回收金屬製作而成

即便一切都按原計劃推進,安倍政府對本屆奧運會提振經濟的期待仍舊非常可疑。哪怕是被視為巨大成功的1964年東京奧運會,也很難算是刺激經濟的正面案例。

1964年奧運會的確帶來一段時間的景氣,這主要是源於籌辦時期鉅額投資興建比賽場館、交通網路、高樓大廈、豪華酒店拉動的經濟增長。

然而,這波景氣只持續到1964年10月奧運會結束不久。1964年底,日本就進入了「證券蕭條」,重工業企業業績惡化,連帶為這些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的證券市場陷入低迷。為應對危機,當時的佐藤內閣發行了戰後第一筆赤字國債。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1964年東京奧運會後,實際 GDP 增長反而下降

引發「證券蕭條」的原因很簡單:籌辦奧運時的投資需求,讓大量熱錢流入了證券市場;奧運結束後,消費迅速退潮,剛建好的基礎設施利用率又不足,資金回籠緩慢,部分企業甚至因入不敷出而破產。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1998年長野冬奧會也重複了這一窘境。長野縣耗巨資建起來的滑雪場館如今遊客稀少,每年還要燒掉 2.2 億日圓管理費,長野冬奧會給日本帶來了嚴重的不景氣,被稱為「長野的詛咒」

盛會之後經濟不升反降的「奧林匹克之崖」,在奧林匹克的歷史上已經出現了許多次。

2020年東京奧運會,不少民眾也在擔憂可能的「懸崖」:這在一個少子高齡化的社會,這些巨資修繕的基礎設施究竟多久才能收回成本、實現盈利?比起投入大量資金舉辦奧運會,是不是把錢花在建保育園上更合適?

日本人真的有奥运情结吗|大象公会

· 奧運之後、經濟反而下跌的「奧林匹克之崖」

在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經濟的高速增長能抹掉一切短期波動。但在一個經濟增速已經相當平穩而低速的社會,景氣和「不況」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好在,對於東京奧運會多少不切實際的期待,主要也還是安倍政府的一廂情願。而本來就對奧運冷感的普通日本人,其實一直都很淡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