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淪為笑話?"傍名牌"上癮還稱沒有影響,網友:要點臉吧

民族品牌淪為笑話?

2020年4月消息:"籃球之神"邁克爾·喬丹與喬丹體育,歷時八年的商標之爭終於落下帷幕。終審結果顯示,喬丹體育公司第25類服裝鞋帽襪等商品上的6020578號"喬丹+圖形"商標被撤。

值得注意的是,喬丹體育名下,總計有774個商標。除了"喬丹",還有QIAODAN、QIAO DAN、僑丹、丹喬、愛喬丹等。甚至連邁克爾·喬丹兩個孩子傑弗裡和馬庫斯的姓名及其拼音,都被申請了商標。

民族品牌淪為笑話?

福建晉江,這個被稱作品牌之都、鞋都的閩南城市,誕生了如安踏、特步、361°、鴻星爾克、德爾惠、貴人鳥等大批知名運動品牌。喬丹體育也來自於此,資料顯示:這家企業成立已有20年,主要從事運動鞋、運動服裝及運動配飾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它曾一度是國內第六大體育裝備用品製造商,目前在全國擁有6000多家專賣店。

一個有趣的細節,眾多晉江品牌的創始人都姓丁,像安踏的丁世忠、361°的丁健通、特步的丁水波、德爾惠的丁明亮……喬丹體育的創始人叫丁國雄。84年的時候,眼看著鄉親們幹得風生水起,他也辦起一家工廠,開始生產球鞋。略帶諷刺意味的是,邁克爾·喬丹在這一年通過選秀進入了NBA,開始自己輝煌的職業生涯。

民族品牌淪為笑話?

剛開始,丁國雄只把球鞋當成是一門生意來做,為此還專門跑到北京搞經銷。經過十幾年的打拼,開出十幾家零售及批發店鋪,生意規模越做越大。不過此時,同鄉們已經開始著眼本土市場、逐步創立自己的品牌。

那時候,很多企業為了打響招牌,大都打"擦邊球"路線,蹭國際大牌的名號。例如特步和銳步、匹克和耐克,有的則是在logo上動心思。不甘落後的丁國雄,把名稱改為喬丹體育。隨著姚明、易建聯等人登陸NBA,籃球在中國的影響力日漸擴大。天時地利再加上品牌名,僅僅兩年時間,銷售額就突破1個億。而到了2010年,其營收更是躍至29.23億元,5000多家門店遍佈全國各地。

民族品牌淪為笑話?

不消說,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知名品牌,很大程度得益於邁克爾·喬丹。因為在消費者眼中,很容易就聯想到"飛人",而這顯然是企業的"擦邊球"行為。

不過在此後長達八年的糾紛中,他們卻想盡辦法,試圖證明此喬丹非彼喬丹。例如拋出了"乒乓球理論",表示其圖標只是一個揮動乒乓球拍的動作,而非籃球動作;因為英譯名存在細微差別,就自認為兩者沒有任何關聯。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邏輯,最終都慘遭打臉。

因為消息的大量曝光,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知道真相,這不僅使得企業塑造的產品形象轟然坍塌,還被扣上了一頂山寨的帽子。有業內人士指出:本土企業與品牌在發展初期,傍名牌、名人等現象非常普遍,也確實能得到快速關注與成長。但隨著人們對品牌認知、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種"傍名牌"行為註定不會有出路。

民族品牌淪為笑話?

敗訴消息傳出之後,喬丹體育在聲明中表示,此次判決不會影響現有商標的正常合法使用。而在下面獲贊最高的兩條評論,一條勸其"要點臉吧",另一條則建議徹底改名,做真正的中國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