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 音 與 我

配音與我


配 音 與 我



222|1112168883]配音與我
看了一見你就笑寫的《我與配音》的文章後,受到鼓舞,這兩天總考慮著把自己20多年來對配音的感受與經歷也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文章的題目也與一見你就笑的極為相似,因想不出更好的題目來表達自己對配音的喜愛。
認識配音
我第一次接觸配音方面的知識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部介紹上海電影譯製廠的專題片,這是我第一次瞭解到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為我們所欣賞和喜愛的外國影片做著幕後加工工作。在這之前,我本來就是個影迷,在看到這些電影人後非常欣喜。當時電視臺專門向觀眾介紹了畢克、李梓、劉廣寧,我那一時刻就對李梓老師特別地感興趣,心裡想著:原來《簡•愛》、《巴黎聖母院》、《葉塞尼婭》都是她配的啊,因為我對這幾個人物印象非常深刻。在瞭解到有這樣一些電影人之後,我就非常留心媒體對他們的報道或介紹。後來在廣播電臺的一個節目裡,我又聽到了對他們的採訪錄音,當時的採訪我記得介紹了邱嶽峰、李梓和趙慎之。又有李梓老師!這一次又加深了我對她的印象。


在隨後的幾年中,上譯廠的這些明星確實是觀眾的寵兒,各媒體經常出現對他們的報道,我印象中的還有如下幾個報道:
1980年或是1981年,在一個晚會上,李梓和楊成純表演了幾個電影片斷,我記得是《葉塞尼婭》和《居里夫人》;1982年,在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播出之前,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個專題片,內容是翻譯家草櫻與上譯廠演職人員座談對《安》作品的理解,又見到了心目中日益愛戴的幾位配音演員,畢克、李梓、劉廣寧、童自榮、喬榛等,心情非常激動,那個時候,我已對這幾位配音演員非常非常地著迷了,總想在電視裡看到他們的身影;1983年,在資深主持人沈力主播的《為您服務》裡(這是當時非常有影響的節目),她採訪了觀眾最熟識的幾位配音演員(一期一人),當時我每週都急切地盼望著節目的播出,還反覆閱讀電視報上對每期節目的介紹(其實看一遍就記住了,可當時就喜歡反覆玩味)。
認識李梓老師
那幾年我對李梓老師著迷死了,老想著有朝一日能認識她該多好,可又覺得她離我那麼遙遠,這種“想可又不能實現”的滋味別提有多難受了(可能類似戀愛中的單相思吧),當時好像總想給她寫信。1983年,這一年我在銀幕上怎麼也聽不到她的聲音了(後來知道她病休了一年),我心裡那樣著急,不知發生了什麼事,這使得我堅定了給她寫信的決心,可信發出去後彷彿石沉大海,我又給蘇秀老師寫信,希望從她那裡知道一點兒信息,可也是杳無音信。後來,在1984年,我在銀幕上再次聽到了她的聲音,那是李梓老師為法國電影《女偵探》配音。時間又過去了幾年,1987年,仍不死心的我再次提筆給李梓老師寫信,而且連續兩封。這回終於有了迴音,我激動得簡直想跳樓,李梓老師信中寫到:我熱情洋溢的來信使她非常感動,並且希望有機會能見到我。此後,我們又互通了幾封信函,我還留下了我的電話號碼(沒想到後來她竟然給我打了電話)。

那是在1989年6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李梓老師的電話,她在電話中說:我在北京,你有空來找我吧。她當時住在北影,正在為影片《紅樓夢》配音。我當時的激動心情可想而知,我終於見到了我日夜思念(毫不誇張)、一生中我最想見到的人。初次見面,她留給我的印象是:話不多,但感情細膩、真摯。雖是第一次見面,她就給我留下她家的住址,說有機會到上海找她。
1993年,我母親去上海出差,我就讓我母親去拜會李梓老師,李梓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母親。到了1996年,我也終於有了去上海出差的機會,在上海因打不通電話,我就直接從住地(距離李梓老師家很遠)去了李梓老師家,途中單程就花了2個小時,去的時候,李梓老師不在家,我就想:今天一定要在這兒等候,不管多晚,太晚了就在附近住宿一天。還好,不一會兒,李梓老師從外面買菜回來,也很高興見到我,我們在一起聊了天,她說,她剛從東南亞旅遊回來,並給我談了她對那裡的觀感。
以後近10年裡,我多次利用去上海出差的機會,已10多次到她家裡。這裡還有個小趣聞,因工作內容的原因,我們單位去外地出差是可以變換不同地方的,可我每次專撿上海,實在是因為想見到李梓老師,而無心欣賞祖國各地的大好河山。

認識網友
因對配音的熱愛,我就非常想與某一同樣熱愛配音的人進行交流。一次,我從李梓老師那裡得知,新世界出版社的一個人剛剛採訪了她,說是熱愛配音的業餘人士。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興趣,可李梓老師只知道他是新世界出版社的,也不知他叫什麼、更不知他的電話。回到北京後,因內心強烈願望的驅使,我就通過114查號臺查詢到出版社的電話,可又不知那人叫什麼,我就問:是不是有個準備拍譯製片發展歷史的人?非常順利地、我得到了那個人的號碼並打通了電話,我說:想和他交流。他很熱情,後來我們就約好在出版社見面,我從他那裡才第一次知道配音網這個網站,那是在2002年年底。
這樣,我通過網站認識了Shadowy,又通過他認識了蘆中人,他們為我提供了很多購盤信息,特別是送了我很多買不到的經典作品,我們交往得很愉快,只因配音這一共同愛好。特別讓我們高興的是,2004年3月,李梓老師與愛人來北京,我就歡喜地約上他倆,和李梓家人(包括她在北京的弟弟、弟媳)及我的愛人、母親在她的住地聚會了。那天當然幸福極了,特別是幸福還可以與同樣愛好的人分享(Shadowy和蘆中人)。那是個家庭聚會,更顯得親切而溫馨,特別是李梓老師的祝酒話,“希望以後多聚會”,更讓人受到震撼,像李梓老師這麼有名望的人,還這麼重視與我們這些人的聚會,真是個難得可敬的人。總之,那天的情景讓人終生難忘!

今年春節,因蘆中人去上海過年,我幫她聯繫去了李梓老師家,初五那天,我們一直短信聯繫,她和李梓老師見面的情景一直牽動著我,我再一次體會到了“幸福需要同享”的快樂。
通過配音網我還結識了成都的一見你就笑,我們通過e--mail交流配音感想及信息,還談思想及人生,再一次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
認識李梓老師身邊的影迷
因對李梓老師的喜愛,就因此產生了想認識她周圍人的強烈願望(也許是愛屋及烏吧)。我經常聽她提起在青島的兩個影迷,2004年,我利用單位組織去青島旅遊的機會,終於見到她們了。她們已是60歲的老人了,她倆本身是朋友,先是吳老師通過寫信認識了李梓老師,後又介紹劉老師認識了李梓老師。那天,在著名風景區八大觀,她們陪了我一整天,我聽她們講述與李梓老師的交往過程,內心的神往和溫暖難以言表,好似身臨其境。吳老師從小就是個影迷,70年代末,隨著外國譯製影片的逐步公映,她對李梓老師的著迷也日漸加深,於是提筆寫信,由此,拉開了她們近30年友誼的序幕。與吳、劉老師在一起敘談,我時刻感受到因李梓老師存在我們共同的心中而產生的陣陣暖意,揮之不去,難以忘懷!
結束語

與李梓老師的相識、相知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它帶給我歡樂、帶給我力量,讓我體會到人類最純樸、最無私的感情,它似那種淡淡的幽香,清新而長久,不像愛情來得那麼強烈、那麼自私又那樣短暫,也不像母愛那樣平實、那樣“地位”分明,這是一種感情平等、由迷戀到欣賞、由關注到深愛的高層次情感。
因配音使我懂得了對藝術的欣賞,因配音我從網友中體會到了志趣相投的樂趣,更因配音我擁有了人類異常美妙的感情寄託。李梓老師純樸平和的性格讓我感受到生活的寧靜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