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品质的和田玉价格为什么千差万别?

不管是原石还是玉雕成品,定价都有一定的规则,在信息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漫天要价的商家肯定活不下去,那和田玉到底是怎么定价的呢?

在政府没有进行严格管控之前,籽料的成本基本只是采玉人的人工费,现在还包括料场承包成本、机械成本和人力成本。总体来说,开采成本是定价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块料子的特性来具体定价。

影响籽料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细度、油润度、白度、净度、完整度和皮色,这些老生常谈的因素就不说了,今天瑑玉要带大家了解的是相同品质的和田玉在价格方面为什么千差万别?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什么呢?


同样品质的和田玉价格为什么千差万别?


企业或商家给自己的商品定价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竞争对手定价法”,根据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的性价比,去思考定价问题。如果你的成本控制得好,价格的空间就更大些,可以选择定平均市场价,单个商品赚取更多利润,也可以将价格定得低一些,薄利多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果成本过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面临的可能就是滞销和亏本。

和田玉行内有“只鉴定不估价”一说 ,不估价的原因之一就是每个商家的成本可能都不一样。商家成本不一的情况下,市场上大多数的同级商品价位却趋同,就是因为商家定价时出于对竞争对手的考虑。

第二种是“成本加成定价法”,按产品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成本不同,可加成的比例也会不同,成本高加成就得少,并不都是我们认为的“适当利润”。

尤其是和田玉,有时候成本的弹性很大,商家捡漏或赌石赌赢了,不会按照成本加适当利润卖给你。商家赌石赌输了,也不可能将成品按成本来定价出售,更多是要参考市场价格来定价。

第三种是“客户价值定价法”就是基于客户的需求满足程度。美国的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一般是比中国高的,为什么中国的星巴克却比美国的星巴克贵那么多?因为中国消费者对于星巴克的诉求,和美国消费者是不一样的。在美国,喝个星巴克实在不算什么,但很多中国消费者喝的不只是咖啡,是时尚感、自豪感、小资或中产的身份认同感。


同样品质的和田玉价格为什么千差万别?


星巴克在中国的定价根本不是基于成本,而是从客户感知价值入手确定价格。假设客户愿意为一杯星巴克支付35元,即使成本只有5元,星巴克也会定价35元。高价格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身份认同感,也满足了企业追求利润的经营目标。

说回到和田玉,同样的料子不同的人可接受的价格是不一样的,比如一块籽料玉牌,市场价格5万块钱,我们觉得很贵,纠结再三最后才肯咬牙买下,但是高净值人群可能愿意为这块牌子支付7万块钱。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消费者剩余”,比如上面说的7万就是高收入人群的“保留价格”,保留价格7万减去市场价格5万,2万就是消费者剩余。同样的料子,如果以客户价值法来定价,因为客户的圈子不同,财富阶层不同,消费者剩余不同,价格也可能不同。

有业内人爆料,说少部分私立医院的医生在问诊的时候,会大概判断出病人的支付能力,然后根据病人的支付能力(而不是病情)来提出治疗方案。也就是说,同样的病情,不同的人可能会收取完全不同的费用,最大限度地榨取顾客的消费者剩余......

不知道你在线下买玉或进行其他消费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通过探出你的保留价格,为自己牟利的情况,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和看法。

炒作,和田玉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炒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价格,这不同于普通商品.一般而言,和田玉价格从进入市场前到最后卖出,价格会相差2到3倍.玉的价格本身就很难定义,一旦炒作成功,收藏升温,那么价格自然大幅上涨,反之,如果市场低迷,再怎么炒作,消费者不买帐的话,和田玉也叫不起价。


同样品质的和田玉价格为什么千差万别?


也有一些玉友在出于寻求低价的目的上,有一些想法,瑑玉例举几个,帮大家分析一下(仅供参考)

去新疆买原石价格会更便宜吗?
答案是不一定,现在的物流成本很低,而且信息高度透明,产地市场的价格并不见得就低,还有一些料子是从外地回流的,不过产地市场新料确实比较多,选择多。那些倒卖原石的玉商之所以能挣钱,不是因为他们去了产地,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懂市场,眼力可以。
自己找人雕刻会更便宜吗?
不好意思,答案还是不一定。出售成品的主要是一些品牌商家和玉雕工作室,就料子来说,商家有渠道有人脉,对市场与和田玉本身也比较了解,往往能以比较低的价格收到料子。
就加工费来说,工作室自行加工,成本自然比较低。品牌商家有长期合作的玉雕师和工作室,加工成本也比较低。可以说,除了造假售假的商贩,其他玉商只是从中整合资源、利用规模效应,赚取适量差价。


同样品质的和田玉价格为什么千差万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