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創業、開公司?聊聊家裝室內設計師的終極發展路徑何在?

打工、創業、開公司?聊聊家裝室內設計師的終極發展路徑何在?

說到發展,就脫離不了行業。

我們都知道家裝是一個低頻、高客單價、重體驗的行業,從消費感受上,很多人願意把它與汽車、手機等行業做類比,但是從根本上汽車、手機都是標準的現代製造業,不論是生產工藝、製造水平,還是管理效率、工具設備都是家裝這個勞動密集型手工服務業所不能比擬的,所以就更談不上從發展路徑方面做類比了。

文叨倒是認為與中國家裝業更相似的,是從屬餐飲陣營的中餐業——同樣擁有龐大的市場、眾多的從業個體與企業、沒有產生超級獨角獸、非標準化的勞動密集型手工作業,最為重要的是受個體影響巨大的交付方式簡直與家裝業如出一轍——在中餐這個重要的角色是廚子,在家裝則是設計師。

一聊到吃,想必各位就應該能夠很容易情景化了。比如你常去的一家小店,突然有一天菜的味道了,這時經過你大腦的第一個念頭絕不是這家店換了老闆,而是這家店換了廚子。當廚師的專業性具象化成為美食時,就成為了食客選擇餐館的主要因素;而餐館的規模、內部的裝潢、餐具的考究、服務員的態度則退居到次位。

折射到家裝行業中,當設計師的專業性具象化為設計方案、服務能力和資源優勢後,則主導了左右業主決策的主要因素,而公司的規模、施工的水平、品牌的高低等等則成為了次要因素(這些因素在家裝行業成為次要因素的原因也是由於人工操作帶來的交付不確定性以及人員的流動性導致各家之間並無絕對技術和資源壁壘導致)。當然,肯定會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旅遊的食客更喜歡選擇大品牌就餐,而土豪的業主也會願意為大牌兒的裝企服務買單。

在瞭解到這些基本信息之後,我們就可以來聊一聊關於設計師發展路徑的話題了。既然在家裝行業中設計師是業主做出消費決策的主要因素,而行業內又沒有絕對的技術壁壘和資源壁壘出現,這時,人就成為了最大的壁壘,任何脫離服務質量的商業化運作都可以定性為發展路徑上的耍流氓行為。基於此論點,我們再來聊聊到底哪種工作模式更適用於設計師的人設。

公司化創業之路

其實放在五年甚至更早以前,人是最大的壁壘這句話文叨是肯定不會說的,因為那時候業主人傻錢多,排著隊的對設計師頂禮膜拜(那時設計師還屬於稀有資源,不像現在有龐大的從業群體);而且家裝創業門檻極低,不用做PPT拉投資也不用設計複雜的企業運營邏輯更不用考慮客源問題,只要攢夠了租房錢就能開門營業,客戶和鈔票都是絡繹不絕,壓根就跟 “人” 這個屬性沒多大關係,創業是如此簡單,放在現在是想都不敢想的。

但是野蠻式的增長也伴隨著管理讓位和業績為王的經營理念產生,就算是在經過重重過濾及內部改組之後的今天,裝企已經初步具備成熟企業應有的素質,不再是作坊式的作業模式,卻也難逃管理薄弱的歷史標籤。而恰恰設計師又是一批對理想主義特別簇擁的群體,在強調管理效率的現代化企業當中,理想主義正是管理效率的大敵,對選擇經營正規化公司發展路徑的設計師更是雪上加霜。

打工之路

家裝企業的運營特性之一就是非常吃現金流,由於單值低利潤薄,很多產品訂購需要提前付款,資金都是左手進右手出,所有利潤都要等到尾款交付才能實現,用A項目的收款墊付B項目的預付款是在常見不過的行為,這就造成了一個極其惡性的循環——資金被頻繁挪用,像極了P2P的資金池。映射到整個公司身上就是要不斷有資金進來才可以保證公司的正常運轉,再向下反映到一線做單人員身上,就是持續不間斷且巨大的業績壓力。

雖然現在一些裝企已經慢慢將設計師身上的營銷屬性分離出來並交由客戶經理承擔,但這在龐大的行業之中只是鳳毛麟角而已,大部分設計師仍然需要扛起業績的大旗來讓自己不論為失業人員,甚至是做到設計總監等位高權重的位置也一樣如此,與升級為管理人才沒有任何關係。

業績對於成熟設計師是分內之事,可對於新從業或正處於發展上升階段的設計師而言,大部分精力放在銷售而沒有時間深入思考設計本身,就成為了被業主詬病專業能力不足的根本所在,所以說營銷屬性是阻礙其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沒有之一。至於如何在業績壓力之下還能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且優秀的設計師,歡迎閱讀文叨之前的文章《設計師,請避免讓自己成為“畫圖的”》。

工作室之路

由於家裝行業的創業門檻仍然較低,一些設計師在擁有一定優勢資源之後都會選擇用最低代價嘗試創業。而創業的方向除了極少數能夠拉到投資方以正規公司模式出現的以外,大部分人都會以現有客戶資源為基礎打造個人工作室。

工作室與公司都屬於組織行為,差異之處在於運營重心的傾向性不同,公司是在滿足業績訴求的同時以統一的規範和標準來確保服務質量,工作室則是在以人的服務為核心的前提下完成業績並賺取利潤。簡單說,由於工作室是由設計師服務口碑擴展發展而來,所以更注重服務質量並且可以通過發現問題快速將服務進行迭代從而不斷優化和提升服務能力,當然,收費和報價也是等值上升的。

從本質看,工作室更符合設計師自由、追求完美主義的本質。但由於缺乏新客戶的持續開發能力,如果在原始客戶資源耗盡之前沒能挖掘出新的增長點,就只能宣告創業失敗然後回到企業中繼續積累資源。

在工作室創業的過程中有兩條發展路徑是明確且清晰的。

一是因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龐大體量,家裝服務口碑的傳播效應一直非常顯著(但不高效),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挖掘出原始客戶的周邊資源對於工作室來講並不是什麼難事。難點在於人的期待性是不斷提高的,就像蘋果手機在中國的銷量驟降和全球業績下滑一樣,蘋果給消費者的印象是一個不斷產品創新的企業,但當期待大於實際或被他人超越的時候,就會引來不滿的聲音甚至出現品牌背叛,華為的崛起恰好證明了這一點。家裝項目則是需要人來操作的一個長線的交付過程,由於人的非標準化和不穩定性,在過程中就會不斷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一旦問題處理不妥當或與以往標準相去甚遠,同樣會導致期待落空從而口碑受到影響。

另一條路徑則有意思很多了。在家裝室內設計中會有很多機會接觸到比較大型的家裝項目,而這些家裝項目的業主往往位高權重,手中很大幾率掌握著一些如樓盤樣板房、會所、酒店等商業資源的設計項目,基於以往服務的信任基礎,為設計師接觸商業設計提供了一條發展捷徑。於是,有些家裝室內設計師選擇去擁抱甲方爸爸的大腿轉型做商業室內設計了,成功進入設計圈的主流群體,名利雙收。

事務所/俱樂部之路

設計師俱樂部是工作室的變種版本,是將多個工作室進行組合從而壓縮重複的經營與人員成本。表面看起來是資源共享而且分羹的人少了,實則是隨著規模的擴大職能增多是不可避免的,最終都走向了正規化公司的發展路徑。與傳統裝企不同的是,由於設計師能力較強且能夠產出較大數額的項目業績,於是設計師身上的持續性業績壓力轉化為了階段性業績壓力,一年籤幾單就都夠了,營銷屬性驟降;但終歸是要與小快靈的運營模式說再見。

設計師的發展路徑肯定不是文叨這幾句話能說全面的,但總之文叨認為,不論哪類特定職業的發展都是要找對對應的方向才能順暢,設計師作為一個服務型個體,從屬性上來看更適合相對靈活並且可以保持個性的發展路徑,至於如何經營公司,那並不是執著於追求盡善盡美的設計師能夠輕鬆做好的事情。

借用華彬老師的一個觀點:消費者沒並有什麼品牌忠誠度,只有產品忠誠度。而設計師正是這個行業的靈魂產品。


關注設計雜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