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秒賣出一頂假髮,這個河南小城是最大“贏家”

2秒賣出一頂假髮,這個河南小城是最大“贏家”

今年年初,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電商零售平臺速賣通,發佈了一份全球“顏值經濟”報告,為大家揭曉了海外剁手黨們最愛買的爆款單品。

數據顯示,速賣通電商平臺上增長最快的是防脫髮產品,尤其是男性購買者的比例逐年上漲。

此外,每2秒鐘平臺上就有一頂假髮被買走,假髮類產品年銷售額高達數十億元。中國假髮深受海外追捧,平均售價100至300美元,最貴的能賣到七八百美元。

其中,中國著名假髮產業小城許昌的產品在該平臺上平均每天全球銷量4萬套,年成交額高達15億元人民幣,在海外成交商品中排名第一。

據《南華早報》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假髮製造和出口國,出口銷售額為36億美元,佔據全球市場的接近70-80%。

最大“贏家”許昌

許昌剛開始做假髮的時候互聯網還沒誕生。

據史料記載,慈禧太后特別喜歡照相。在黑白的歷史相片中,慈禧太后總是正襟危坐,儀態萬方。一頭烏黑濃密的盤發尤其引人欽羨。

然而事實上,早在慈禧太后40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嚴重脫髮,到後來頭頂只是光禿禿一片,僅有兩鬢和後腦勺有一點兒頭髮。

於是,佩戴一頭合適的假髮就成了慈禧太后保持儀容的首選。慈禧的假髮分為兩部分。主體部分是頭頂的假髮,它用一種紅色的膠泥黏在頭皮上;第二部分是兩鬢的假髮,此處假髮用的是發片。

也是在那個時候,清光緒二十六年,許昌商人白錫和遇到了德國人亨特,隨後他用價格低廉的德國鋼針,和村婦們交換頭髮,以謀取高額的利潤。

在這套“頭髮換針”生意經的帶動下,周圍十里八鄉的百姓們也在德國商人的資助下,開辦了收購頭髮、理順、混合扎把、打包外運的手工作坊。這才開啟了真正成規模的假髮生意。

據說在這裡三分之一的人都能跟假髮產業扯上關係。改革開放以來,許昌的制發廠大多由外國投資商進行投資,慢慢形成了假髮的產業基地。

2015年,許昌假髮通過跨境電商銷售突破10億美元,出口到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來自許昌、被稱為“假髮第一股”的瑞貝卡。

根據瑞貝卡總經理鄭文青介紹,2018年,瑞貝卡在速賣通交易額高達600萬美元,實現了超60倍的增長。

此外,瑞貝卡產品暢銷北美、西歐、非洲和亞非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益於國外市場需求旺盛,從1993年開始,瑞貝卡在國際市場上迅速壯大。2003–2008年是瑞貝卡的高速增長期,其營收從5億元左右做到了將近20億元。

2秒賣出一頂假髮,這個河南小城是最大“贏家”

雖然近幾年瑞貝卡也瞄準了國內的假髮市場,從2008年起,瑞貝卡開始在國內開設專賣店。截至2018年末,瑞貝卡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大中城市擁有213家門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時至今日,瑞貝卡銷售額的絕大部分依然來自海外市場。

原因很簡單——需求決定市場。

消費假髮的兩大群體

事實上,不管是美國還是非洲,假髮的消費群體還是多集中在非洲裔人群。

河南瑞美真發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介紹:“黑人的頭髮天生比較蜷曲,很難打理,因此假髮對他們來說是剛需。”而物美價廉的中國假髮,自然成為了黑人女性的假髮首選。

因此,非裔佔據人口13%以上、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的美國,成為了許昌假髮出口的重點。根據《南華早報》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出口美國的假髮銷售額為14.11億美元,超過了總量的三分之一。

此外,黑人聚集的非洲更是在近幾年成為了假髮消費的集中地。根據報道,在假髮被視為“頭頂時裝”的非洲,女性人均擁有三頂假髮。

2018年,貝寧、南非和尼日利亞三國加起來從中國進口了11億美元,如果再加上其他非洲國家,那麼非洲從中國進口的假髮銷售額,已經逼近美國。

2秒賣出一頂假髮,這個河南小城是最大“贏家”

2018年中國假髮出口各個國家數據

此外,以河南當地的假髮製造和出口巨頭瑞貝卡公司為例,近年來該公司出口非洲的銷售額逐年升高,目前已經非洲已經取代歐洲,成為瑞貝卡公司的第一大市場。

2秒賣出一頂假髮,這個河南小城是最大“贏家”

除了天生受髮質困擾的黑人,假髮的另一目標人群自然是後天受髮量稀少以及禿頂困擾的“缺發”人群。

據統計,每年全球範圍共有35億美元花在治療禿頭上。禿頭隨著全球脫髮趨勢愈演愈烈,“千金難買一發絲”一點也不誇張。

而這種災難更直接面對的群體,無疑是男性。作為禿頭們的遮羞布,目前男性承擔了假髮產業的一大比重。

國際旅遊評論網站的一項關於世界各國禿頭率的相關調查顯示,歐洲人禿頂率排在調查國家前列,而日本禿頂率在亞洲第一。歐洲是男人禿頭重災區,排第一的捷克平均禿頭率是42.79%,2-5名分別是西班牙、德國、法國及英國。

2秒賣出一頂假髮,這個河南小城是最大“贏家”

可以說,“禿頭”是皇室到平民都無法躲避的難題,這也將帶給了假髮市場源源不斷的市場與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