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周星馳

《逃學威龍》、《新精武門1991》、《整蠱專家》、《賭俠》、《望夫成龍》、《賭聖》、《家有喜事》、《審死官》、《鹿鼎記》、《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功夫》等,看到這些是不是很熟悉,沒錯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他。

喜劇之王——周星馳

在90年代大紅大紫的香港明星中,周星馳是最比較特殊的一位,他雖然具有超強的票房號召力,知名度也大。但銀幕形象與我們慣常認識的明星風采。現實中也遠不如4大天王,小虎隊,成龍他們頻繁地出現在內地的報刊雜誌,畫報海報和電視新聞。大陸年輕人認識到他,完全是通過他的電影。

喜劇之王——周星馳

說到周星馳,許多80後90後往往都會想起曾經在休閒時間看其電影的時光。他的電影看過一兩部後你總會想找其他的作品來看,這個人在你心中成為了可以固定的索取快樂的通道,這種印象到現在也是如此。

周潤發、成龍、李連杰的主流電影能夠串聯起60後到90後幾代人的審美愛好,並不嚴格區分受眾。而周星馳喜劇在內地被一邊倒地接受,卻是集中在80後、90後這兩代人身上。對於他們而言顛覆傳統打破常規的周星馳電影出現在一個經濟改革開放,家用電器快速普及,外界文化尤其是港臺影視音樂流行文化爆炸式湧入的時代,無厘頭搞笑的破壞性和反叛性,恰好切合了這批年輕人當時的內在需求。尤其是那種釋放自我內心,直面現實的內在需求。80後是第一代大規模進入中學並且接受寄宿教育的人,這個群體在那個年代接受到了完全不同於家庭教育的社會教育,包括影視文化的薰陶感染。學校基本處於被流行文化包裹的氛圍。他們是是一群懵懂但是在許多精神情感方面都處於真空的年輕人。很容易被影視作品流行音樂塑造的相應的社會價值觀和情感觀所感染。周星馳喜劇無疑是對這真空填補得最厲害的精神娛樂品。

喜劇之王——周星馳

在90年代中早期通過錄像帶看到周星馳無厘頭作品,絕大多數人是不會對他萌生崇拜之情。即使在香港,周星馳本人也納悶的說過:“觀眾雖然笑得前俯後仰,但同時都有罵他是個衰人”對他的喜歡是帶著無惡意的又不自覺的輕視。內地觀眾最初也有這種潛在的矛盾心理。喜歡周星馳,但只是喜歡他及其配角在電影裡面的滑稽醜態。銀幕中的他始終無法像周潤發,成龍,張國榮那樣具有偶像氣質。英雄人物的氣派和豪邁和男主角的英俊帥氣是在周星馳電影裡一直缺少的。所以那時候的周星馳縱然非常出名,其電影也非常受歡迎,但90年代中期過年過節時集市上鋪天蓋地的明星畫像是沒有他的。也沒有任何一部他的電影劇照出現畫報中。畫報代表了美與時尚,而周星馳和時尚與美無緣。那時期的畫報都是四大天王,小虎隊,周慧敏,成龍,趙雅芝,鄭少秋等等符合傳統審美觀的偶像明星,即使現在男女主角多數時候都是必須光鮮體面的,這樣才能將演員培養成偶像,何況曾經。

喜劇之王——周星馳

在當時無論是香港還是內地,影視裡男主角不會去展示滑稽或醜態,因為這樣等於自毀形象。而周星馳在早期作品中幾乎都是被整得很慘很醜很猥瑣甚至很賤的形象。比如《情聖》裡周星馳接吻時,突然被迫吞下醉酒女嘔吐的汙穢,這個噁心的搞笑橋段很難提升男主角的正面形象。而在周星馳電影裡有太多類似的情節,像《破壞之王》裡裸體展示其實或多或少地拉低了觀眾心目中這個男演員的形象。從內容來說,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還有不少難登大雅之堂的臺詞畫面。比如盯著女人胸看,比如誇張的爬到樹上看著女人大胸部甚至流口水,猥瑣不堪,低俗性確實存在,有些父母甚至會馬上把碟片機關了或者把孩子支開。而在《唐伯虎點秋香》中表現得更為誇張。石榴姐那種“老孃?!你居然愛上自己的娘?!天啊,這麼大逆不道,喪盡天良的事情,實在是太刺激了!來呀,我從來沒有試過,我有點緊張,來呀!快點來呀!”說輕點是低俗說重點是跟傳統禮教起衝突。愛很多60後70後眼中屬於那種沒有底線的胡鬧,肯定不希望自家的孩子看到這些東西。想必不少人小時候是不好意思和父母一起看周星馳電影的某些片段的。

喜劇之王——周星馳

銀幕中的周星馳形象不能滿足當時的審美觀,至少在內地是這樣。但這也可以理解為周星馳喜劇超前了,反襯出那個年代的審美侷限。每個時代有不同的主流審美,我們也不必強求所有人都必須喜歡周星馳,也不必在今日大罵那些不喜歡周星馳電影的人。有個事實是從90年代到今天,時間越往後周星馳電影越是受歡迎,因為這些內容其實是幫人釋放內心積壓的情感。而對此有著深刻感受的便是80後90後兩代人。如果仔細回想,他們對周星馳地印象通常經過了四個階段。

喜劇之王——周星馳

第一階段,從1988年的《最佳女婿》到1990年的《賭聖》,前期的《龍在天涯》《望夫成龍》笑點都比較傳統老派,在這期間周星馳的無厘頭表演風格開始慢慢確立。隨後《無敵幸運星》和《整蠱專家》繼續強化了這種風格。而從《賭俠》起,周星馳的國語配音基本上都是石班瑜,這也是內地觀眾最熟悉的配音。

第二個階段是1991年的《龍的傳人》《新精武門》《逃學威龍》《情聖》這類作品,劇情和笑點都非常地於周星馳的表演貼合。周星馳已經成為片中的絕對核心和主要看點,但這些現代題材的喜劇整體上都不是重口味,反到比較有著傳統的香港喜劇的調性,只是周星馳的個人風格已經非常鮮明。在《情聖》中我們首次看到了周星馳的那種令人愉悅的誇張怪笑。

喜劇之王——周星馳

第三個階段是1992年《審死官》到1997年的《算死草》,包括《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濟公》《唐伯虎點秋香》《九品芝麻官》《大話西遊》《大內密探零零發》等古裝喜劇,正是這些顛覆性極強的古裝喜劇讓周星馳的表演發揮到了極致。無論是劇情還是臺詞演員表演都大大區別於傳統喜劇,我們隊無厘頭的理解和對周星馳喜劇表演的主要印象大部分是因為這些古裝喜劇形成的。他的表演輕鬆隨意張力十足情愫飽滿,有時候表情突然暫停,有時候言行舉止像按了快進一樣讓人應接不暇過足了癮。正是這種張弛有度的誇張表演,讓他的風格獨特到只此一家絕無分店。而且他的表演就像潤滑劑在起著起承轉合起的加分作用,他的表演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劇情了。

第四個階段則是周星馳表演上回頭的階段,從1998年到2007年,在《行運一條龍》他的表演就有所收斂,而從《喜劇之王》開始個人表演真正慢慢的迴歸到傳統方式,表演深情,沉鬱,肢體語言也不再誇張搞怪,表情不再那麼快速多變而是一個表情裡含著更為厚重的多層次情感。到了少林足球演的還是喜劇但表演則偏向傳統。這種一本正經在《功夫》中更加突出,無論是罵人,吹牛,自嘲,整蠱,周星馳在本片中表情由始至終沒有再那麼誇張瞬息萬變,沒有那種目瞪口呆神經兮兮的癲狂,語氣語速都是很正經。周星馳在《功夫》裡在車上的癲狂大笑大概是周星馳留給我們的最後一次的癲狂大笑。

喜劇之王——周星馳

到了《長江七號》周星馳就徹底告別了我們最為熟悉的樣子,此時我們發現這個人真的老了,只是觀眾已經是真正打心底喜歡他的觀眾了,喜歡他是因為他的作品對於我們這批80後90後有著特殊的意義。對於觀眾來說,周氏喜劇裡那些出人意料的情節曾經挑戰過我們的慣性思維。

周星馳電影總能對我們產生共鳴,年少時是對這些作品的共鳴是歡樂,現在產生共鳴是那份你我都懂的情感和小人物的處境。關於現實生活的真相,關於這種小人物成長的諸多真實感受,這些共鳴提升了周氏喜劇在我們心中的地位,這也是我們年輕人的審美觀對過去主流審美觀的顛覆,或者說是升級和拓展吧。

想對星爺說,曾經滿大街的明星畫報沒有你,但很多人心裡一直有你,讓我們一起感謝這位給予我們年少時最多歡樂的陌生人,時光且慢,願你不要那麼快老去。

喜劇之王——周星馳

最後,借用星爺一句經典臺詞“做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呢?”願大家在2019夢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